張磊 褚琴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方法 86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 根據入院時間先后分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3例。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 觀察組則應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為(22.5±5.6)h、住院時間為(5.3±2.6)d、術中補液量為(28.3±4.6)ml、術中出血量為(2500.3±400.3)ml, 對照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為(69.3±6.9)h、住院時間為(14.8±7.1)d、術中補液量為(79.9±7.6)ml、術中出血量為(3812.3±602.2)ml, 觀察組上述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9.3%(4/53),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9.5%(17/5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過程中, 采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的方法進行治療, 可減少術中出血量和補液量, 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 有利于患者康復, 可推廣應用。
【關鍵詞】 腹腔鏡;膽道鏡;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024
膽外科病癥中, 膽囊結石與膽總管結石均是較為常見的疾病?;颊卟∏榈膰乐爻潭扰c結石阻塞程度, 是否存在膽道感染具有直接性的關系。這種疾病具有可治愈性, 常繼發于膽囊結石。但此種疾病較為嚴重, 且并發較急, 是外科中常見的急腹癥[1]。一般情況下, 采取手術切除的方法, 同時需放置T管引流。但實踐中發現, 常規性的手術治療, 風險性較高, 且術后創口愈合速度慢, 并發癥發生率高。在臨床醫學不斷發展的過程中, 腹腔鏡技術開始應用于常規性手術中, 減少患者痛苦。本文研究分析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接收的86例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患者, 根據入院時間先后將患者分為照組和觀察組, 各43例。所有患者經各項檢查措施均已確診。對照組男20例, 女23例, 年齡30~70歲, 平均年齡(46.8±8.3)歲。病程30 d~3.0年, 平均病程(1.9±0.4)年。觀察組男19例, 女24例, 年齡32~68歲, 平均年齡(47.3±
8.2)歲。病程30 d~3.1年, 平均病程(1.8±0.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開腹手術。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或連續硬膜外麻醉處理后, 便可進行常規性的膽總管取石。并將T管留置進行引流。術后20 d內還需對T管進行造影檢查。如膽總管下端無結石殘留, T管流通, 隨后便可將引流管拔除。
1. 2. 2 觀察組應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手術治療時, 患者同樣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處理。并利用4孔方法聯合腹腔鏡與膽道鏡治療。于臍孔位置, 將10 mm的套管與腹腔鏡放內;在患者右肋緣下腋前線將5 mm的套管穿入, 手術結束后可防止腹腔引流管;在第三孔的位置處, 將放置T型引流管;于第4孔劍突下的10 mm位置, 從該位置進行縫合處理。在放置腹腔鏡后需全面檢查腹腔, 隨后進行膽囊切除。將膽囊切除后, 應逐漸游離膽囊頸與膽總管。在膽總管前壁進行穿刺處理。將膽汁抽出后就可切開膽總管前壁。膽道鏡應從劍突下放入。在腹腔鏡的引導下, 可根據膽總管切口直接進入取石。在此操作的過程中, 應了解膽總管的情況, 盡可能取石干凈。留置T管于膽總管內進行引流, 隨后就可縫合膽總管切口。放置和清理各種引流管。根據實際情況, 在有必要的時候可標記。手術后應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 選擇恰當時機拔除引流管。
1. 3 觀察指標 在兩組患者治療的過程中, 需觀察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住院時間、術中補液量以及術中出血量相關指標, 同時對比并發癥發生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為(22.5±5.6)h、住院時間為(5.3±2.6)d、術中補液量為(28.3±4.6)ml、術中出血量為(2500.3±400.3)ml, 對照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為(69.3±6.9)h、住院時間為(14.8±7.1)d、術中補液量為(79.9±7.6)ml、術中出血量為(3812.3±602.2)ml, 觀察組上述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9.3%(4/53),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9.5%(17/5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社會經濟增長速度加快, 有效促進社會各行業的發展[2]。醫療技術在外部環境的推動下取得顯著進步, 隨后微創、腹腔鏡等各類先進技術開始逐漸被應用到外科手術中。從臨床實踐便可了解到, 將腹腔鏡與膽道鏡聯合應用于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中, 結石的清除率將可達到100.0%, 同時手術治療可保證患者括約肌功能, 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3]。在此次研究活動開展的過程中, 為進一步了解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應用于這方面的優越性, 對照組采用傳統開腹手術治療, 觀察組則應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 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為(22.5±5.6)h、住院時間為(5.3±2.6)d、術中補液量為(28.3±4.6)ml、術中出血量為(2500.3±400.3)ml,
對照組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時間為(69.3±6.9)h、住院時間為(14.8±7.1)d、術中補液量為(79.9±7.6)ml、術中出血量為(3812.3±602.2)ml, 觀察組上述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9.3%(4/53),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9.5%(17/5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梢?, 相對于傳統的開腹手術取石治療, 腹腔鏡與膽道鏡聯合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效果更為明顯[4-6]。先進的醫療技術應用于膽外科手術中, 保證手術安全性的同時, 還能夠降低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 有利于患者術后各項機體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 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過程中, 采用腹腔鏡聯合膽道鏡的方法進行治療, 可減少術中出血量和補液量, 降低并發癥的發生, 有利于患者康復, 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林健群, 洪建文, 楊熙, 等.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分析.中外醫學研究, 2014, 17(3):139-140.
[2] 唐宗懷, 國維克.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手術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分析.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4, 5(7):39-42.
[3] 張保運.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效果.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4, 20(3):93-94.
[4] 謝浩, 龍昊, 宋正偉, 等.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的臨床療效分析. 重慶醫學, 2013, 42(20):2359-2360.
[5] 章志軍, 王波, 黃俊偉, 等.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52例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醫藥導刊, 2012, 14(8):1321-1322.
[6] 王峻, 何濤, 張勇, 等. 腹腔鏡聯合膽道鏡治療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臨床觀察. 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31):28-29.
[收稿日期:2017-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