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萍
摘 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大幅提高,中國亟須建設與國家安全和發展相適應的國防和軍隊。雖然目前我國國防投入不斷增加,軍隊現代化建設也取得較快發展,然而中國現有軍力還不能充分滿足保障國家安全與發展要求。文章主要分析大學生應征入伍對國家、對個人的意義,并從具體工作入手研究如何提高應征入伍工作的可行性。
關鍵詞:大學生;應征入伍;國防和軍隊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一、大學生入伍的意義
1.創造就業機會
軍人是一種職業,軍隊每年可以吸納優秀高校畢業生參軍入伍,減輕社會就業壓力。同時,這批優秀畢業生經過部隊的軍事訓練,能以較強的就業競爭能力進入社會各領域。
2.給國家輸送優質人力資源
優秀的大學生參與軍隊這個大學校再鍛煉,不僅能學到現代戰爭知識,還能學到現代科學知識和管理知識,能在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許多卓越人才都曾是軍人,軍旅生涯使他們具備高度的組織紀律性、較強的業務能力和良好的文化素質,服役時為國防做貢獻,退役后作為重要的人力資源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做貢獻。
3.推進軍民深度融合
當前,走軍民融合式發展的路子成為時代潮流和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政策導向。在一些高新技術領域,依托國民教育培養軍事人才,既可以彌補軍隊人才來源不足和教學資源相對滯后的問題,還可以有效改善軍隊人才結構,特別是醫療衛生、機械制造、材料力學、雷達光學、通信電子等軍地通用型人才,直接引進來使用,可初步滿足軍隊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需求。
4.軍隊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現代戰爭已經發展成為在信息化條件下高強度的聯合作戰,各國都在提高武器裝備信息化水平和加速軍隊信息化兩方面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隨著“網絡藍軍”等新兵種陸續出現,急需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以適應未來信息化條件下的高技術局部戰爭需要。大學生應征入伍可以提高軍隊整體素質,是興軍強軍之良策,是全面提高我軍戰斗力的關鍵所在。
二、大學生入伍工作的幾點對策
1.明確責任,加大貫徹執行力度
根據總參謀部、總政治部、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做到領導掛帥,全員動員,高度認識此項工作的重大意義和積極影響。高校應成立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和征兵工作小組,立足軍隊發展大勢,從現實的角度思考,統籌落實中心工作和其他相關工作。
2.強化思想,創新對外宣傳方式
市場經濟主體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人的價值觀念的多樣化,導致主流意識形態被沖擊、被淡化。高校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開展正面宣傳;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大力推進宣傳內容創新,起到潤物無聲的作用;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
3.落實工作,建立預征工作長效機制
(1)網上報名:組織專人參加上級教育專管部門和兵役機關組織的相關培訓,掌握網上報名系統的相關操作。指導二級學院專題培訓,以便開展工作,保證入伍學生的網上報名成功率。征兵領導小組或工作小組定期了解預征工作進度,及時調整工作重心,對預征工作相對滯后的二級學院了解情況,提供指導。
(2)體檢政審:配合地方兵役機關做好報名對象體檢、政審工作,本著對國家和軍隊負責、對征兵工作負責、對學生本人負責的原則,按照政審相關規定逐一了解應征入伍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家庭基本情況和主要社會關系。
(3)落實優惠政策:聯合財務處、學生資助主管部門、預征工作主管部門對學生貸費補償進行逐一核查,保證??顚S?,對經濟困難的學生,要及時落實資金補助政策,解決其及家庭實際的經濟困難。
(4)思想教育工作:現在大學生新兵都是“90后”,個性比較鮮明,好勝心強,急于求成,一旦遇到挫折,往往全盤自我否定,因此,要做好大學生入伍前后的思想教育工作。
高校要將大學生應征入伍工作作為一項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將大學生征兵工作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注重大學生國防觀念的培養,可推進國家強軍戰略的有效轉變。
參考文獻:
[1]盧彩靜.對大學生應征入伍工作的思考[J].現代交際,2013(11):14-15.
[2]姚遠友.大學生應征入伍的思考[J].東西南北(教育觀察),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