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 李彬 趙艷鳳 溫福剛
【摘要】 目的 探討微衛星不穩定性對結腸癌術后FOLFOX方案輔助治療的預后價值。方法 135例結腸癌術后行FOLFOX方案輔助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免疫組化方法檢測腫瘤組織中修復DNA復制錯誤的錯配修復蛋白表達, 包括MLH1、MSH2、MSH6及PMS2蛋白的表達, 分析微衛星不穩定性與患者臨床特征及預后的相關性。結果 微衛星不穩定性與患者腫瘤直徑(χ2=9.727, P<0.05)、淋巴轉移(χ2=13.172, P<0.05)、TNM分期(χ2=11.867, P<0.05)及腫瘤部位(χ2=5.224, P<0.05)有關, 與年齡(χ2=0.010, P>0.05)和性別(χ2=0.953, P>0.05)無關。微衛星不穩定性患者的總生存期為(31.96±9.39)個月, 優于微衛星穩定性患者的(21.27±11.45)個月,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t=5.896, P<0.05)。微衛星不穩定性患者的無疾病生存期為(23.61±8.63)個月, 微衛星穩定性患者的(14.51±10.41)個月,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t=5.489, P<0.05)。多重變量分析表明, 微衛星不穩定性是患者總生存期[HR=2.383, 95% CI=(1.262, 4.503), P=0.003<0.05]和無疾病生存期[HR=2.356, 95% CI=(1.370, 4.049), P=0.003<0.05]的獨立預后因素。結論 微衛星不穩定性是結腸癌術后FOLFOX方案輔助治療患者的獨立預后因素。
【關鍵詞】 微衛星不穩定性;結腸癌;預后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029
結腸癌是我國臨床上常見的腫瘤疾病之一, 其死亡率排名第五位[1]。關于晚期結腸癌患者預后的研究較少。最近, 有報道微衛星不穩定性在預測結腸癌患者預后方面有重要的價值[2, 3]。本研究探討微衛星不穩定性對結腸癌術后FOLFOX方案輔助治療的預后價值, 選擇本院就診的結腸癌術后行FOLFOX方案輔助治療的13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特征及預后情況, 為晚期結腸癌患者預后分析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就診的結腸癌術后行FOLFOX方案輔助治療的13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接受原發灶切除結腸癌手術;②結腸癌術后均接受FOLFOX方案輔助治療。排除標準:①未完成全程治療或失訪者;②合并慢性感染性疾病、心肺功能障礙、惡性腫瘤者或者其他重大疾病患者。
1. 2 微衛星不穩定性檢測[4] 采用免疫組化法檢測腫瘤組織中用于修復DNA復制錯誤的錯配修復蛋白表達, 包括MLH1、MSH2、MSH6及PMS2蛋白的表達。任何一項錯配修復蛋白的表達缺失, 即被定義為“微衛星不穩定”, 反之為“微衛星穩定”。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線分析微衛星不穩定性與患者隨訪總生存期及無疾病生存期的關系;預后因素分析采用多重變量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微衛星不穩定性與患者臨床病理學特征關系分析 對135例患者微衛星狀態與患者臨床病理學特征關系進行分析, 證實微衛星不穩定性與患者腫瘤直徑(χ2=9.727, P<0.05)、淋巴轉移(χ2=13.172, P<0.05)、TNM分期(χ2=11.867, P<0.05)及腫瘤部位(χ2=5.224, P<0.05)有關, 與年齡(χ2=0.010, P>0.05)和性別(χ2=0.953, P>0.05)無關。見表1。
2. 2 微衛星不穩定性與患者疾病預后分析 為進一步探討微衛星不穩定性與患者疾病預后的關系, 研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線分析微衛星不穩定性與患者隨訪總生存期及無疾病生存期的關系。84例微衛星不穩定性患者的總生存期為(31.96±9.39)個月, 優于51例微衛星穩定性患者的(21.27±11.45)個月,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t=5.896, P<0.05)。84例微衛星不穩定性患者的無疾病生存期為(23.61±8.63)個月, 優于51例微衛星穩定性患者的(14.51±10.41)個月,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t=5.489, P<0.05)。多重變量分析表明, 微衛星不穩定性是患者總生存期[HR=2.383, 95% CI=(1.262, 4.503), P=0.003<0.05]和無疾病生存期[HR=2.356, 95% CI=
(1.370, 4.049), P=0.003<0.05]的獨立預后因素。
3 討論
結腸癌是我國臨床上常見的腫瘤疾病之一, 關于晚期結腸癌患者預后的研究較少[5-7]。本研究探討微衛星不穩定性對結腸癌術后FOLFOX方案輔助治療的預后價值, 選擇本院就診的結腸癌術后行FOLFOX方案輔助治療的13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特征及預后情況。
本研究結果表明, 微衛星不穩定性與患者腫瘤直徑(χ2=9.727, P<0.05)、淋巴轉移(χ2=13.172, P<0.05)、TNM分期(χ2=11.867, P<0.05)及腫瘤部位(χ2=5.224, P<0.05)有關, 與年齡(χ2=0.010, P>0.05)和性別(χ2=0.953, P>0.05)無關。84例微衛星不穩定性患者的總生存期為(31.96±9.39)個月, 優于51例微衛星穩定性患者的(21.27±11.45)個月,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t=5.896, P<0.05)。84例微衛星不穩定性患者的無疾病生存期為(23.61±8.63)個月, 優于51例微衛星穩定性患者的(14.51±10.41)個月,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t=5.489, P<0.05)。多重變量分析表明, 微衛星不穩定性是患者總生存期[HR=2.383, 95% CI=(1.262, 4.503), P=0.003<0.05]和無疾病生存期[HR=2.356, 95% CI=(1.370, 4.049), P=0.003<0.05]的獨立預后因素。
綜上所述, 微衛星不穩定性是結腸癌術后FOLFOX方案輔助治療患者的獨立預后因素, 有必要對結腸癌患者進行微衛星不穩定性檢測。
參考文獻
[1] 金黑鷹, 丁義江, 劉秀芳, 等.修訂Bethesda標準篩選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患者的隊列研究.中華醫學雜志, 2012, 87(21):1445-1447.
[2] 肖秀英, 周曉燕, 孫孟紅, 等.散發性結直腸癌中微衛星不穩定性及臨床病理意義.中華腫瘤雜志, 2016, 28(4):289-293.
[3] Saltz L. Systemic therapy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Jnccn, 2013, 11(5 Suppl):649-652.
[4] Duval A, Hamelin R. Mutations at coding repeat sequences in mismatch repair-deficient human cancers: toward a new concept of target genes for instability. Cancer Research, 2002, 62(9):2447.
[5] 賈彥召, 劉艷艷, 趙燕, 等. 微衛星不穩定性對R0切除高危Ⅱ結腸癌輔助化療后的預后意義.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1, 18(17):1370-1372.
[6] 吳宇辰, 張長勝, 梁斐, 等. 微衛星不穩定狀態對Ⅳ期結直腸癌患者化療反應性和預后的影響. 中國癌癥雜志, 2015, 25(7):522-528.
[7] 司徒汪敏, 鄭樹. 微衛星不穩定與Ⅱ期結直腸癌化療的相關性探討.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 2010, 13(12):953-955.
[收稿日期:2017-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