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樂祥

【摘要】 目的 探究鹽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療頸椎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50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頸椎操鍛煉和頸枕帶牽引,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鹽酸氨基葡萄糖片口服。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92.00%明顯高于對照組68.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未出現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02, P>0.05)。結論 鹽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療頸椎病患者療效確切, 與傳統的頸椎操、頸枕帶牽引聯用效果更佳。有助于緩解患者病情, 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值得臨床上廣泛推廣應用。
【關鍵詞】 鹽酸氨基葡萄糖片;頸椎病;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08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 很多青少年群成為“低頭族”, 導致頸椎病的發病率不斷升高, 嚴重危害到人類的身體健康。臨床上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很多, 且療效均不相同, 傳統的治療方法中頸椎操和頸枕帶牽引的治療效果較好, 現在臨床上有研究表明鹽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療對頸椎病效果較好, 為了探究鹽酸氨基葡萄糖片的治療效果, 本院選取50例頸椎病患者, 根據治療方法不同進行對比, 取得了顯著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7月~2017年2月治療的50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5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17例, 女8例, 年齡17~66歲, 平均年齡(53.4±6.7)歲, 病程1~12年, 平均病程(4.5±2.6)年, 神經根型患者8例, 脊髓型患者3例, 椎動脈型患者5例, 交感神經型患6例, 其他型患者3例;觀察組患者中, 男18例, 女7例, 年齡18~68歲, 平均年齡(54.6±7.1)歲,
病程1~11年, 平均病程(4.2±2.3)年, 神經根型患者7例, 脊髓型患者8例, 椎動脈型患者6例, 交感神經型患者2例, 其他型患者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診斷、納入及排除標準 診斷標準依據《頸椎病的診斷與非手術治療》[1], 結合病史、臨床表現、體征、影像學檢查結果, 對患者進行明確診斷。納入標準:頸部活動即可誘發突發性眩暈以及視覺障礙或者猝倒等;影像學報告顯示生理曲度消失或者骨質增生等退行性變化。排除標準:排除耳源性、眼源性、外源性以及神經功能性引起的眩暈癥狀。
1. 3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頸椎操鍛煉, 頸枕帶牽引, 1次/d , 1 h/次。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給予鹽酸氨基葡萄糖片進行口服, 2次/d, 1片/次, 0.75 mg/片。1個月為1個療程, 兩組患者連續治療2個療程。
1. 4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療效評價標準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相關標準分為:治愈、顯效、無效。治愈:患者臨床癥狀表現全部消失, 頸部活動功能恢復完全, 可以正常活動;顯效:患者臨床癥狀表現部分消失, 頸部活動功能恢復良好, 活動情況較好;無效:患者臨床表現均未消失, 頸部仍然不斷進行活動。總有效率=(治愈+顯效)/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00%, 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68.00%,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未出現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用藥后出現1例腸胃不適,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02, P>0.05)。
3 討論
頸椎病是一種中老年人群中常見的疾病之一, 但是近年來我國頸椎病發生率在不斷升高并有年輕化的趨勢。頸椎病常見的發病因素有:慢性勞損, 長期局部肌肉、關節囊、韌帶損傷以及外傷等。頸椎病的發生會導致患者頸肩痛、頭暈頭疼、上肢麻痹等[3], 病情嚴重的患者會發生下肢痙攣、無法行走, 癱瘓等, 嚴重危害人類的身體健康[4]。
在臨床上治療頸椎病有很多方法, 其中應用廣泛的治療方法就是頸椎操鍛煉聯合頸枕帶牽引治療法, 通過長久的臨床實踐證明其療效確切[5]。現在有很多研究表明, 鹽酸氨基葡萄糖片對治療頸椎病有顯著療效, 并逐漸廣泛在臨床使用[6]。
鹽酸氨基葡萄糖是一種天然的氨基單糖, 屬于人體關節軟骨基質以及滑液蛋白多糖的組成成分, 對關節活動功能具有重要作用。鹽酸氨基葡萄糖可以刺激軟骨細胞產生含有正常多具體結構的蛋白多糖, 后者能夠提高軟骨細胞的修復功能, 并抑制一些對軟骨細胞造成傷害的酶, 例如:膠原酶、磷脂酶。還可以防止對細胞造成損害的超氧化自由基生成, 從而促進軟骨基質修復、重建, 改善關節疼痛感, 緩解患者臨床表現。由于鹽酸氨基葡萄糖不存在于食物當中, 隨著人們年齡增長鹽酸氨基葡萄糖的分泌下降, 導致中老年人群發生關節退變, 影響日常生活。
在本研究中, 對照組患者采用頸椎操鍛煉以及頸枕帶牽引, 而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鹽酸氨基葡萄糖, 發現,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00%, 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68.00%,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未出現不良反應, 觀察組患者用藥后出現1例腸胃不適, 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02, P>0.05)。
綜上所述, 鹽酸氨基葡萄糖片治療頸椎病患者療效顯著, 并聯合頸椎操鍛煉和頸枕帶牽引, 對治療效果更佳, 可以有效提高臨床治愈率, 值得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許圣榮, 蔣宗濱, 張愛民.加巴噴丁在神經根型頸椎病治療中的應用觀察.山東醫藥, 2016, 56(15):79-80.
[2] 王軍.中醫推拿在頸椎病治療中的效果研究.內蒙古中醫藥, 2016, 35(5):120.
[3] 鐘春新.頸椎病患者實施整體康復治療的遠期療效觀察.牡丹江醫學院學報, 2015, 36(5):61-62.
[4] 蘇淋.中西醫結合治療頸椎病臨床療效觀察.內蒙古中醫藥, 2015, 34(8):81-82.
[5] 田偉, 呂艷偉, 劉亞軍, 等.北京市18歲以上居民頸椎病現況調查研究.中華骨科雜志, 2012, 32(8):707-713.
[6] 陳子前, 馬太平, 刁虹, 等.中西醫結合對神經根型頸椎病康復效果的研究.醫藥前沿, 2016, 6(17):119-120.
[收稿日期:2017-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