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國華

【摘要】 目的 探究臨床治療缺血心肌術后患者的過程中, 評價應用復合輔酶及門冬氨酸鉀鎂聯合治療對術后復跳情況的影響, 為臨床心內科治療奠定基礎。方法 68例心肌缺血患者, 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 各34例。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 在此基礎上試驗組患者給予復合輔酶及門冬氨酸鉀鎂聯合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門冬氨酸鉀鎂治療。比較兩組術后的心臟復跳情況和24 h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結果 治療后, 試驗組患者的心臟復跳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術后24 h每搏輸出量(SV)為(70.5±20.7)ml/s、心輸出量(CO)為(6.8±3.1)L/min、射血分數(EF)為(54.7±11.9)%, 均高于對照組患者的(59.6±21.3)ml/s、(5.3±2.7)L/min、(48.3±13.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治療缺血心肌術后患者的過程中, 應用復合輔酶及門冬氨酸鉀鎂聯合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復跳情況, 避免發生心律失常, 并改善低心排血量及血流動力學指標, 應廣泛推廣。
【關鍵詞】 缺血心肌術后;復合輔酶;門冬氨酸鉀鎂;復跳;影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082
近些年, 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日益加重, 致使我國的動脈硬化患者越來越多, 這也引發了心肌缺血患者的增多[1]。而心肌缺血往往會提高患者發生心肌梗死的幾率, 同時也極易誘發患者的猝死狀況, 此外, 還可并發急性腦梗死的發生, 嚴重威脅了患病人群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2]。在其臨床治療方面, 除了藥物治療外, 還可予以缺血心肌術進行治療, 但是缺血心肌術后會對患者的復跳產生一定影響。為此, 本研究旨在臨床治療缺血心肌術后患者的過程中, 評價應用復合輔酶及門冬氨酸鉀鎂聯合治療對術后復跳情況的影響, 為臨床心內科治療奠定基礎,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自本院2014年6月~2016年10月期間收治的心肌缺血患者中隨機抽取68例作為本研究對象, 其中男38例, 女30例;年齡39~78歲, 平均年齡(51.12±8.76)歲;平均心房顫動時間(7.2±4.3)年;平均手術時間(159.7±22.3)min;
平均EF(48±5)%;平均外循環時間(98.6±18.7)min。將68例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各34例。
1. 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治療。①所有患者予以常規的缺血心肌術治療;②低流量吸氧、臥床休息治療;③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現象, 予以改善循環及強心劑治療;④維持患者的營養、酸堿、水電解質平衡;⑤降血脂、血壓等治療。
試驗組患者給予復合輔酶及門冬氨酸鉀鎂聯合治療。用法:200U的復合輔酶(注射用復合輔酶, 北京雙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020002)、30 ml的門冬氨酸鉀鎂注射液(杭州民生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B3020038)與150 ml的生理鹽水混合, 于靜脈緩慢注入。術前5~7 d 1次/d;術中:完成中心靜脈穿刺后, 以100~150 ml/h的速度輸入。
對照組患者給予門冬氨酸鉀鎂治療。用法與試驗組相同。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術后的心臟復跳情況(自動復跳、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和24 h血流動力學變化(SV、CO、EF)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心臟復跳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的心臟復蘇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后24 h血流動力學變化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術后24 h SV為(70.5±20.7)ml/s、CO為(6.8±3.1)L/min、EF為(54.7±11.9)%, 均高于對照組患者的(59.6±21.3)ml/s、
(5.3±2.7)L/min、(48.3±13.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有研究顯示, 低鉀血癥及低鎂血癥極易誘發心肌梗死患者發生心律失常, 如不能予以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 則極易導致患者猝死[3]。深究其猝死機制可能為鎂離子水平降低可影響鉀、鈉離子的表達水平, 增強心肌細胞的自律性, 進而導致各種心律失常的發生[4];此外, 低鎂還可導師冠脈外周血管阻力變大, 聚集血小板, 促使機體處于高凝的狀態, 進而誘發心肌梗死[5]。復合輔酶是一種保護細胞的優良藥劑, 其成分均為天然的, 有研究顯示, 其可增強自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 清除自由基, 同時有利于Na+-K+-ATP酶活性的增強, 進而減少缺血后對心肌細胞的急性損傷[6]。此外, 當其與門冬氨酸鉀鎂聯合治療時可激活ATP酶活系統, 協同改善心肌缺血現象, 進而減少灌注后心律失常的發生, 同時聚集細胞內的鈣離子, 保護完整的心肌細胞的超微結構, 避免發生心肌頓抑, 增強復跳能力[7]。
在本研究中, 治療后試驗組患者的心臟復跳情況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術后24 h血流動力學變化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均驗證了復合輔酶及門冬氨酸鉀鎂聯合治療的成功性與優越性, 與都彩菊等[8]研究結果相一致, 聯合治療可顯著減少復跳后嚴重心律失常的發生, 并避免發生心臟低心排量的現象。
綜上所述, 臨床治療缺血心肌術后患者的過程中, 應用復合輔酶及門冬氨酸鉀鎂聯合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復跳情況, 避免發生心律失常, 并改善低心排血量及血流動力學指標, 應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丁桂根, 陳真祥, 陳瑩.門冬氨酸鉀鎂聯合胺碘酮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臨床療效觀察.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3, 21(10):75-76.
[2] 何健華.門冬氨酸鉀鎂治療48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效果探討.當代醫學, 2012, 18(20):98-99.
[3] 陳春娟.門冬氨酸鉀鎂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液黏附狀態的影響.中國當代醫藥, 2014, 21(24):103-104.
[4] 武雯濤, 王莉.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應用門冬氨酸鉀鎂治療的效果研究.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 2016, 4(15):5-6.
[5] 程建, 楊鴻英.門冬氨酸鉀鎂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臨床效果觀察.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21):134-135.
[6] 蕭毓萍.復合輔酶、磷酸肌酸治療新生兒窒息所致心肌損傷療效觀察.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6, 26(6):579-581.
[7] 陳志強.門冬氨酸鉀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效果評價.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6, 1(3):17, 24.
[8] 都彩菊, 李獻兵, 趙曉華, 等.復合輔酶及門冬氨酸鉀鎂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心臟復跳的影響.中國綜合臨床, 2012, 28(5):
538-541.
[收稿日期:2017-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