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芳
【摘要】 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胸腰椎椎體壓縮骨折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00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椎體壓縮骨折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 觀察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方法, 即針對患者住院不同時段(入院時、術前、術后及出院時)制定標準化的護理內容并按流程實施護理, 比較兩組臨床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為94.0%、復鍛煉技能掌握率為96.00%、治療配合率為94.0%、護理滿意度為92.0%高于對照組的80.0%、76.0%、80.0%、78.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發生率為16.0%、住院時間為(6.05±1.05)d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6.0%、(9.54±1.55)d,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在胸腰椎椎體壓縮骨折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中的應用效果優于傳統護理, 有利于患者的康復,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胸腰椎椎體壓縮骨折;經皮椎體成形術;臨床護理路徑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097
胸腰椎椎體壓縮骨折為臨床骨科常見的脊柱損傷類型, 以老年人最為多見, 近年來隨著人口社會老齡化加劇, 骨質疏松癥患者增多, 此骨折率顯著上升[1, 2]。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椎體壓縮骨折具有方法簡單、安全、手術創傷小、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本院2016年1~6月使用經皮椎體成形術治愈50例胸腰椎椎體壓縮骨折患者, 在治療過程中給予臨床護理路徑, 臨床效果顯著, 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6月本院100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椎椎體壓縮骨折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患者, 男59例, 女41例, 年齡58~95歲, 平均年齡(64.3±11.2)歲;其中骨質疏松壓縮骨折70例, 脊柱原發性腫瘤15例, 轉移瘤14例;所有患者臨床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腰背部疼痛, 活動功能受限, 經X線、CT等影像學證實存在胸腰椎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及破壞。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0例。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在臨床路徑的指導下開展手術和護理工作, 制定臨床路徑表, 成立臨床路徑小組(CNP), 成員由護士長、主管護師、責任護士、助理護士組成。要求參與護理的護士需熟練掌握臨床路徑表的每個環節, 運用自如, 分管護士每日按照臨床路徑表對患者實施相應護理, 執行后簽全名, 并及時作出評價, 根據病情變化及評估結果隨時對計劃進行調整。護士長檢測路徑表實施情況。對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表的具體內容:①入院當天:責任護士熱情接待患者, 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病區環境:護士站、醫生辦公室、洗漱間、衛生間、開水間等。人員介紹:主管醫生、責任護士、科主任及護士長等。病房設施, 物品擺放, 探視陪伴制度等。疾病指導, 飲食、休息、活動、用藥、疾病知識、檢查及化驗須知、并發癥預防指導。安全教育:安全通道禁止堆放雜物、禁止吸煙、私用電器、 開啟紫外線燈、私自調整液體滴速及儀器等。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防跌倒墜床及燙傷。醫保及農合患者及時辦理手續。疼痛護理、心理護理等。②手術前1 d:遵醫囑完善相關檢查, 術前備皮, 做藥物過敏試驗、指導患者練習床上大小便、鍛煉肺功能、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僵硬。體位訓練術前1 d開始俯臥位, 保持腰部過伸位的體位訓練, 時間從10 min增加到40 min以上, 煅煉3次/d, 增強患者術中體位的適應能力, 有利于手術順利進行, 本組無一例因體位不適導致手術失敗。術前晚給予腸道準備、觀察患者睡眠情況, 給予心理護理, 以最佳心態接受手術。③手術當日:晨起給予常規生命體征檢測、禁食禁水、穿病員服、帶腕帶、除去飾品及假牙、備好X線片、CT片、病歷等。手術后指導正確臥位、心電監護、吸氧, 囑咐進食進水時間、心電監護及吸氧的注意事項、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 神志情況及雙下肢的運動及感覺, 檢查刀口有無滲血, 每30 min檢測生命體征1次至平穩, 2 h后進水, 4 h后進食, 觀察小便有無自解、保持傷口敷料清潔干燥。該手術使用硬膜外麻醉, 術后4 h鼓勵患者做深呼吸及四肢康復鍛煉, 協助患者 軸線翻身, 避免脊柱扭曲, 指導患者做背伸嗻屈及踝泵運動、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訓練、直腿抬高及貼床屈膝訓練。④術后第1天:協助醫生換藥, 觀察傷口愈合及發展情況, 局部疼痛情況, 雙下肢感覺情況, 有無肺栓塞, 骨水泥外漏的癥狀出現。若患者出現神志改變、呼吸急促、腰部劇疼雙下肢麻木等情況應立即報告醫生做相應的處理。本組患者無明顯并發癥發生。⑤術后第2天:先搖高床頭, 讓患者半臥位, 觀察有無頭疼、頭暈等不適情況, 做好安全措施, 佩帶腰圍下床活動, 逐步增加活動量, 術后3~5 d指導患者做腰背肌功能鍛煉, 術后2~5 d最易發生穿刺部位感染, 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滲液、紅腫等情況, 遵醫囑使用抗生素2~3 d, 指導康復訓練。⑥出院指導: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是由于骨骼骨量丟失、骨纖維結構異常, 使骨脆性增加, 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系統疾病, 飲食上應多給予牛奶、含鈣量多的海產品, 多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 加強安全宣教, 尤其居家安全, 平時注意勞逸結合, 避免鍛煉過度負重。60歲以上老年人應重視骨密度的檢查, 避免再次發生椎體壓縮骨折[3]。⑦實施方法:患者入院后由責任護士發放科室制定的臨床路徑護理表, 責任護士按照路徑表的內容, 以時間為軸線, 從入院指導、入院診斷、檢查、治療、用藥、護理、飲食指導、術前護理、術后護理、術后康復訓練、出院指導等方面, 根據治療的不同階段, 向患者及家屬展開健康教育, 已執行的內容簽執行者的全名, 未執行簽“未做”, 遇到“未做”時責任護士必須在護理記錄中記載病情變化, 分析原因, 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住院時間和患者滿意度。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接受健康教育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疾病知識知曉率為94.0%高于對照組為80.0%, 觀察組康復鍛煉技能掌握率為96.00%高于對照組的76.0%, 觀察組患者治療配合率為94.0%高于對照組的8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 觀察組治療期間出現便秘1例、尿潴留2例、下肢靜脈血栓3例、肺部感染1例、骨水泥外溢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6.0%;對照組治療期間出現便秘5例、尿潴留3例、下肢靜脈血栓3例、肺部感染4例、骨水泥外溢3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36.0%;觀察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住院時間為(6.05±1.05)d短于對照組的(9.54±1.55)d,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2.0%高于對照組的78.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小結
傳統治療胸腰椎椎體壓縮骨折往往采用手術或保守治療, 以保證骨折處盡可能復位及椎管內暢通, 預防相關并發癥發生。傳統開放手術治療胸腰椎椎體壓縮骨折創傷大、出血多[4, 5], 導致患者術后恢復慢、住院時間長而影響其治療效果。經皮椎體成形術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項微創脊柱外科手術, 適用于骨質疏松性胸腰椎椎體壓縮骨折的治療, 且對伴有明顯疼痛或其他腫瘤導致椎體壓縮骨折引起的疼痛或損傷的椎體后壁保持完整均有較好的效果, 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森.經皮微創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與開放手術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 2014, 6(10):65-67.
[2] 張華, 劉桂平.經皮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護理要點探討.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9):121-22.
[3] 詹美芳, 陳魯毅.經皮椎體成形術治療骨質疏松性椎體骨折的圍術期護理.全科護理, 2010, 8(6):1527-1529.
[4] 劉文庚.經后路椎弓根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爆裂骨折.當代醫學, 2010(32):97-98.
[5] 楊崗.胸腰椎骨折應用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的臨床觀察.中醫臨床研究, 2015(7):127-128, 130.
[收稿日期:2017-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