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純
【摘要】 目的 分析經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PICC)在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的臨床應用及護理情況。方法 15例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全部患兒均給予PICC穿刺, 行萬古霉素聯合注射用哌拉西林鈉他唑巴坦鈉(特治星)q.8 h.治療, 并給予針對性的護理, 對穿刺及護理效果進行觀察記錄。結果 全部15例患兒中, 14例患兒穿刺成功, 1例患兒因肥胖而穿刺失敗。穿刺成功患兒中2例經頭部右顳淺靜脈穿刺, 2例經右腋下靜脈穿刺, 10例經右貴要靜脈穿刺。有2例患兒發生堵管, 經成功溶栓后繼續使用。留置時間為12~46 d。結論 在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中, 應用PICC置管能有效避免反復穿刺對患兒造成的痛苦, 為治療的順利開展提供有效通道, 配合針對性的護理效果較好, 具有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關鍵詞】 經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5.102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是因為各種化膿性細菌而導致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 病程長, 而且具有較高的死亡率, 臨床中常常需要2~8周時間的抗生素治療[1]。過往臨床中常常采用留置針來保證治療, 然而留置針的留置時間不長, 留置時間一般為2~3 d, 而且出現外滲的幾率較高, 需要對患兒進行反復穿刺, 不但會讓患兒的痛苦增加, 同時還會讓感染發生率增加, 除此之外在對患兒進行萬古霉素治療時, 會對其血管造成嚴重刺激, 進而導致留置針的使用壽命縮短, 讓后期治療因為穿刺難度大而不得不采用抗生素口服治療, 最終讓臨床療效降低, 讓患兒的治療時間和住院時間延長。本研究主要分析了PICC在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的臨床應用及護理情況, 現做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選對象為本院2014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5例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患兒, 患兒在入院后2~4 d, 經腦積液檢查證實為化膿性腦膜炎。患兒中男11例、女4例;日齡5~27 d, 平均日齡(16.2±4.7)d;體重2.02~4.10 kg, 平均體重(3.37±0.85)kg。
1. 2 方法 全部患兒均給予PICC穿刺, 行萬古霉素聯合特治星每隔8 h治療1次, PICC管選擇法國UTAH 1.9 Fr導管, 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
1. 2. 1 置管前 ①健康宣教:護理人員應詳細告知患兒家長PICC置管的作用、意義, 并向其講解PICC置管的優點和可能出現的問題, 叮囑患兒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②及時插管:成功穿刺時是PICC置管成功的關鍵, 所以在實際的臨床應用中, 應在患兒血管沒有被破壞時及時給予PICC置管。③對患兒病情變化進行認真觀察, 將相關的搶救物品準備好: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的病情比較危重, 而且病情發現變化快, 所以在PICC置管期間, 護理人員應對患兒的生命體征和一般情況進行認真觀察, 如果患兒出現異常情況則應及時進行對癥處理, 防止患兒在PICC置管期間病情突然發生變化而出現意外。④嚴格執行相關的無菌操作技術:穿刺部位應保證無感染灶, 穿刺前應對穿刺部位進行認真消毒, 讓感染發生幾率有效降低;在實際的送管過程中, 應對導管外塑料保護膜進行緩慢剝脫, 送管和剝脫應同時進行, 注意動作輕柔, 避免損傷血管內膜, 穿刺后選擇生理鹽水將局部血跡洗干凈, 同時選擇0.5%聚維酮碘消毒, 除了鑷子外, 其他物體不能和導管接觸。
1. 2. 2 置管后 ①床邊保護性隔離:護理人員在和患兒接觸前, 應認真洗手消毒, 如果醫護人員被懷疑存在感染病灶, 則不能為患兒提供護理服務。②專人看護:對置管部位進行認真觀察:選擇高年資護理人員對患兒進行24 h輪流管理, 對患兒的PICC穿刺點進行認真觀察, 看是否存在痛、熱、紅、腫, 有無硬結或者液體滲出, 避免出現靜脈炎, 在出現問題時應及時進行對癥處理。每班護士應對導管刻度進行認真觀察記錄, 對導管進行認真檢查, 看其是否存在打折現象。如果導管部分脫出, 則應進行局部固定, 不能將脫出的導管再次送入到血管中, 避免發生感染, 及時向臨床醫生報告, 同時認真做好相關的交接班記錄。③換藥護理:換藥之前護理人員應將雙手洗干凈, 并戴好無菌手套, 穿刺后刺入應進行常規換藥, 對3M敷貼進行定時更換, 如果敷料存在污染則應及時跟換。④拔管護理:拔管時應對針眼周圍皮膚進行認真消毒, 然后對穿刺點進行消毒, 將導管緩慢拉出, 對針眼處進行有效止血, 然后選擇密閉式敷料進行敷貼, 保留時間應>24 h, 并對導管完整性進行檢查。
2 結果
全部15例患兒中, 14例患兒穿刺成功, 1例患兒因肥胖而穿刺失敗。穿刺成功患兒中2例經頭部右顳淺靜脈穿刺, 2例經右腋下靜脈穿刺, 10例經右貴要靜脈穿刺。有2例患兒發生堵管, 經成功溶栓后繼續使用。留置時間為12~46 d。
3 討論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患兒病程較長, 常常需要2~8周時間的抗生素q.8 h.治療, 臨床中常常應用的萬古霉素會嚴重刺激患兒血管, 破壞嚴重, 留置針的留置時間較短, 而且容易導致外滲壞死, 反復穿刺不但會讓患兒的痛苦增加, 同時還會使護理人員的工作量增加[2]。采用PICC置管能直接到達上腔靜脈, 血流速度較快, 能輸注具有較強刺激性和高濃度藥物, 外滲幾率較低, 同時留置時間較長, 不需要對患兒進行反復穿刺, 并發癥發生率較低, 能讓患兒痛苦有效減輕, 讓患者的療程和住院時間縮短, 讓治療費用減少[3-5]。
本研究中, 2例患兒發生堵管, 分析原因可能和藥物間配伍禁忌或者沖封管手法不正確有直接關系。所以應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工作, 讓其掌握脈沖式正壓沖封管的正確方法, 在應用萬古霉素前后, 應加強沖管, 同時應和醫生進行有效協商, 24 h輸注5%葡萄糖注射液3 ml/h, 讓管道保持暢通。PICC置管常常選擇右貴要靜脈, 如果患兒比較肥胖, 肘部血管不明顯, 則可以選擇右腋下穿刺;另外如果患兒肘部穿刺比較困難, 也可以選擇頭部右顳淺靜脈穿刺。
總之, 在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中, 應用PICC置管能有效避免反復穿刺對患兒造成的痛苦, 為治療的順利開展提供有效通道, 配合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效果較好, 具有臨床推廣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周闖, 常媛媛. 49例足月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病原學分析.中國生育健康雜志, 2016, 27(6):560-562.
[2] 周潔, 王新華, 許建文.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的臨床特征分析(綜述).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6, 15(3):33-34.
[3] 劉玳言.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早期診斷的研究進展.繼續醫學教育, 2015, 29(12):87-88.
[4] 姜榮榮, 李楊方. 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83例早期診療及病原學分析. 中國基層醫藥, 2016(1):88-90.
[5] 李楊方, 吳玉芹, 奚敏, 等. 574例新生兒敗血癥病原菌及臨床特征分析.中國小兒急救醫學, 2013, 20(1):85-87.
[收稿日期:2017-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