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佛教自從漢代傳入中國后,與中國的本土文化相互交融,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量僧人因為北方的戰亂輾轉進入江浙地區,給江浙地區的佛教發展產生了長足的影響,本文分析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寺院以及僧人數量的變化來表現佛教在此時的興盛,且佛教也給江南地區的民間信仰以及飲食和建筑方面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佛教;江浙地區;民俗;民間信仰
作者簡介:周瑤(1991.10-),女,漢族,安徽池州人,浙江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學。
[中圖分類號]:B9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5--01
前言:
佛教自漢代傳入中國后,逐步與中國社會融入一起,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佛教作為一個外來的宗教,在其發展了歷史上不斷與中國本土的宗教和民間信仰發生碰撞。它經過了一個“入鄉隨俗”的過程,變化自己的教義來適應中國民眾的思想。
魏晉南北朝時期,江浙地區的佛教蔚為大觀,它不僅受到了皇帝貴族的歡迎,同時它因時代需要產生的教義,也在百姓之間廣為傳播,故一時間,江浙地區的佛寺和僧眾等都得到了較大的增多。這種發展不僅帶來了佛教的思想,同時因佛教產生的新的民俗在民間有一定的發展。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在江浙地區的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北方長期的戰亂,民不聊生,佛教輾轉到江浙地區,與江浙地區的本土信仰相融合,在江浙地區生根。其次,一些高僧在江浙地區的宣傳,也讓佛教得到進一步的傳播。“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代,北方戰亂四起,居民大最南遷,北方僧人也紛紛來到江浙,……月氏人支謙在吳30余年,譯出大小乘經30余部,推動了江浙佛教的弘傳。”故在這一時期,江浙的地區寺廟大幅增加。
據《高僧傳》、唐朝法琳《辨正論》以及江浙各個地區的縣志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佛寺和僧人都蔚為大觀。東晉南朝的佛寺據唐朝法琳的《辨正論》卷三記載:“東晉1768所,宋1913所,齊2015所,梁2846所,陳1232所。”其中超過一半的寺院和僧尼都集中在都城建康及其周邊地區。據張偉然的研究,在南方地區也形成了幾個較大的寺廟集中中心“南方丹陽的建康( 226 )、南郡的江陵( 46 )、……吳郡的吳縣( 15 )”再加上僧人的劇增,“《高僧傳》立正傳,籍貫屬今浙江的高僧有17人。占總數的6.62% 。”
江浙地區的寺院和僧人的出現,在歷來巫風盛行、眾多信仰交錯的吳地也展露自己的頭角,江浙地區的百姓并沒有對突然出現的佛教采取排斥的態度。而是從佛教中汲取養分與自己的民間文化相融合,發展了自己特有的民風民俗。
二、佛教對江浙地區民間信仰的影響
佛教在魏晉南北朝發展繁盛時,對江浙地區的民風民俗也產生一定的影響,最為顯著的就是體現在葬禮上的儀式和一些節日。
(一)盂蘭盆會
盂蘭盆節最早見于記載中是南梁宗懔的《荊楚歲時記》:“七月十五日,……按《盂蘭盆經》云:有七葉功德,并幡花歌鼓果食送之,蓋由此也。”它這是根據佛經中目連救母的故事演變而成。這個節日首先在佛教徒中間傳播,后在民間也得到一定的發展,有的地方一直延續至今。在《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華東卷》有關于杭州府附近的盂蘭盆節記載,杭城風俗七月十二日接祖宗。2015年在杭州靈隱寺還舉辦了盂蘭盆會孝親文化活動,很多地方在盂蘭盆節這天也有相應的儀式活動,它成了江浙地區民俗活動的一種,長期存在百姓的生活中。
(二)水陸法會和七七齋
“水陸法會又稱水陸齋,是佛教徒為普濟眾生、超度水陸一切鬼魂而設齋誦經、追薦亡靈的法事活動,時間少則7天,多則49天。”現今在江蘇的金山寺幾乎每年都舉辦水陸法會,在舉辦該會的時候經常附近的幾個寺的和尚都去幫忙,同時還有一些信徒也會到場,基本上是以佛教僧眾為主導,民間一起參加的節日,在民間同樣留下了比較深的影響。
七七齋乃根據佛教教義而形成。南北朝時期已有七七百日喪俗。最早見于文獻資料的為《北史·胡國珍傳》,此風俗首先在北方地區流行后傳到南方,逐漸在社會各個階層普及,并一直傳承之今。
三、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對江南地區食、住影響
(一)飲食的影響
佛教的傳入,也帶來了飲食和建筑方面的變化,這些變化先在上層貴族之間流傳,后來這些習俗由上及下,也漸漸在民間流行。
佛教帶來的飲食的變化,主要體現在飲茶方面。“魏晉時期,茶由藥物逐漸轉變為人們的日常飲料。……因茶葉具有提神、消渴、解乏等功能,故受到當時玄學名士、道教方士和佛教僧人的普遍喜愛。”說明魏晉南北朝時,我國僧道已有尚茶之風。后這些尚茶之風也傳到民間,在百姓的生活中流行。
(二)建筑的影響
佛教對江浙建筑的影響主要是體現在寺廟的建設上,江浙地區有民間信仰的地方也爭相效仿的佛教建筑,供奉的不是佛教的崇拜對象而是民間信仰的各種神靈和英雄人物等。寺觀園林是伴隨佛寺道觀的興建而產生的一種新型園林,它主要為社會上的善男信女提供開展大型宗教活動的集會場所。正如唐朝詩人杜牧所描述的那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當時梁朝的佛教建筑的涌起可謂是非常迅速。
結語:
中國是儒釋道相互影響的國家,這三方面的作為較為正統的思想,對中國的人民產生了較為重大的影響。佛教與中國本土的信仰相互融合,提出了一種適合百姓的理念,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也發展的較為繁盛。當然,因為佛教的出現重新帶來的新的習俗,也成為人們民間生活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嚴耀宗著《江南佛教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1.
[2]湯用彤著《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