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瑞萍
摘 要:初中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他們面臨太多新的東西:新的環境、新的學習內容、陌生的同學、陌生的老師等,這無形中給他們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對他們以后的學習很不利。再加上學生本身的個性差異,他們在這個新環境中容易出現兩極分化,造成學生心理的不平衡,對學生的成長、發展造成影響。
關鍵詞:小升初;銜接;兩極分化
小升初的銜接階段對學生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過渡期。這不但是因為他們面臨全新的環境,陌生的老師、同學,而且還有全新的學習內容、課程等。尤其是英語,如果說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啟蒙階段,是淺淺的接觸、認識,那么初中英語對學生來說就有了一個質的提升,從詞、句、語法,從聽、說、讀、寫等方面,都加大了難度。因此,學生對初中英語學習的好壞,銜接過渡就顯得尤其重要。銜接得好,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更輕松;銜接得不好,不但會因為學生個性差異、接受能力、英語原有水平等造成班級學生的兩極分化,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而且還會對學生造成心理壓力,使他們對初中英語產生錯誤的認識,喪失學習的興趣。所以,為了避免這種兩極分化的形成,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作為初中英語老師,我們一定要認真對待過渡階段的教學,盡量讓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充滿熱情和激情地相互幫助,一起向前奔跑。
下面就是我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以及學習各方面的教學論文和研究資料總結出的如何在小升初銜接過程中減小班級兩極分化的教學方法,希望能給大家提供有效的參考。
一、用英語進行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我們知道,英語會讓學生產生距離感,產生學習它沒用的思想,這完全是因為我們以漢語為母語,英語似乎沒有用武之地,尤其是在學生生活的小圈子里,同學之間交流不用英語,老師和學生之間交流也不用英語,學生和家長之間就更不會用英語了。因此,作為初中英語老師,想讓學生在銜接的這個過渡階段就愛上英語,產生學好英語的欲望,我們就要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用簡單的英語教學,在學生不懂時再用漢語補充或者加上輔助的動作、手勢、表情等,使學生在聽講中理解老師動作語言的意思。如,在教“eye,body,arm,hand”等單詞時,老師完全可以借用自己的肢體來反復引導學生,加深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接受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和記憶力就會得到提升,同時他們的聽力也會得到無形的提高,從而極大地提高教學的質量,減少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壓力,激發他們對英語的興趣。且這種容易理解的教學方法和每個學生都看得懂的語言動作,減少了班級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兩極分化局面,增強了學生的自信。
二、靈活采用豐富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1.化難為易,在減輕壓力中幫助學生做好知識的銜接
對于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來說,英語有些知識點,比如語法,對他們來說確實有一定的難度。那么,為了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讓他們把小學學到的簡單的英語和初中英語銜接起來,不但要求老師在教學中盡量把教學內容精練,化難為易,而且還要用生動的語言和教學藝術,使英語課堂生動、有趣,從而調動學生的好奇心,不要讓他們覺得英語這門語言乏味,不好學。所以,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我們可以把一些常用的句型編成小歌曲、順口溜等活潑、有趣的形式,讓學生容易記,且在記的過程中不感到乏味、枯燥。如:want to do something,like to do something,enjoy doing something,have fun doing something...這樣既增加了知識的趣味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能力,更加深了學生的記憶,提高了教學質量。同時也能很好地起到知識的銜接作用,降低學習難度,減小兩極分化的可能。
2.巧用實物增強學生對英語的親切感,拉近學生與英語的距離
學習英語不單單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讓學生掌握這門語言,在生活中運用這種語言。所以,為了增強學生對英語的親切感,我們就要把生活中的實物引用到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覺得他們熟悉的生活中也有英語,這樣既能消除學生與英語的隔閡,也能增強學生靈活運用英語的能力,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如,在學習Do you like bananas?前,我就讓學生準備好實物,課中就可以拿實物向學生提問,既形象、生動,又興趣盎然,大大提升了教學效果。
總之,在任何知識的學習中,興趣是最有力的原動力。為了在小升初的過渡階段做好英語教學的銜接工作,老師一定要在教學中利用自己的教學藝術努力激發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熱情,讓學生一起奔跑,避免兩極分化給教學帶來的難度和對學生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