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愛清
摘 要:新課程標準要求在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讓每一個學生均學有價值的數學,滿足不同學生對數學學習的需要。小學數學教師要滿足這樣的學習要求,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離不開問題情境的創設,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不斷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進而構建一個高效的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有效問題情境;創設
問題情境是一種特定的心理情境,屬于將困惑、矛盾等聯系在一起的心理狀態,因此,問題情境也是一種可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和自由地想象、思考以及探索解決問題或者發現規律的氛圍。在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均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因此,在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從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原則出發,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方法進行探討和淺析。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原則
小學數學教師在運用問題情境實施教學的過程中,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首先要做的就是遵循問題情境的創設原則。在實際的問題情境創設過程中主要的原則有保證問題情境的新穎性、具有明確的目的性、適度的障礙性等,保證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滿足學生學習和教師有效教學的需要,讓學生在科學、合理的問題情境中更好地掌握教學的內容,激發學生的探究和學習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而提高問題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方法
1.聯系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
數學源于實際生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應該聯系實際生活,使抽象的數學問題情境更加生動、形象和具體。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應該根據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來選擇適當的問題,保證問題情境與學生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讓學生在與實際生活相似的問題情境中更好地掌握問題、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
例如,在對“位置”這一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就應該通過與實際生活有密切聯系的問題情境的創設來實施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提出“某某同學在我們班級的第幾行、第幾列?”這樣與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學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位置進行問題的回答,在反復的問題提出與回答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用數對表示物體位置的方法,讓學生更好地對這一教學內容中的難點問題進行掌握和理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2.通過演示實驗創設問題情境
在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方法有很多,但是這些創設方法和手段并不能全部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因此,教師在運用有效問題情境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天性。演示實驗主要是通過實驗操作為學生進行相關問題和教學內容的演示,可以讓學生直觀地對相關的內容進行觀察,避免了抽象知識對學生理解造成的影響,讓學生更好地思考問題,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對“平移和旋轉”這一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就應該通過演示實驗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應該進行教學講解物品的準備,并提出問題“通過平移和旋轉我們能得到什么樣的圖形?”之后為學生進行演示實驗操作,首先進行平移,之后進行旋轉演示操作,讓學生全面和細致地對平移和旋轉前后圖形的變化進行觀察,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演示實驗更好地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全面掌握教學的內容。
3.通過問題延伸創設問題情境
通過問題延伸創設問題情境指的是小學數學教師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用以往學生已經掌握的相關知識作為問題的切入點,通過新教學知識點的運用延伸問題的復雜性和難度,讓學生更好地對新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這樣的問題情境創設方法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的內容,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例如,教師在對“加減混合運算”這一教學內容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就應該通過問題延伸的方法來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首先,教師應該運用學生已經學過的連減法運算引入教學,讓學生計算“10-5-2”這一試題,學生計算結束后教師進行問題的延伸,讓學生計算“10-5+2”這一試題,讓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識和教學內容。通過問題延伸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教學效率的提升。
總之,在實施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對提高教學效率有著積極的作用和意義,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把握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原則,根據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對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方法進行豐富,進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張秀花.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20):214-215.
[2]林麗錦.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28):436-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