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淑燕
摘 要:將分層遞進法應用于初中英語教學,是新課程改革的應有之義,這一方法和理念直接面向不同英語基礎的學生,以學生為主體,有層次、有梯度地開展差別教學,從而激發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挖掘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進而提高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
關鍵詞:分層遞進法;教學過程;效果評價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主體地位日益受到重視,新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點就是針對學生的差異性、層次性因材施教,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別。作為語言類學科的初中英語,由于學生個體的語言感受力差別較大,英語又是一門外來語言,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兩極分化的現象比較明顯。為此,初中英語教學更需引進分層遞進法,將不同水平的學生進行分層,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成就感,使學生在語言學習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一、分層遞進教學法本旨
簡單來說,所謂的分層遞進教學法,就是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差異性教學,通常使用鼓勵性、激勵性的教學手段因材施教,目的是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分層”就是按照學生本身差異分出不同層級,“遞進”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設置有差別的學習目標和考核標準,使他們在各自原有水平的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分層遞進教學法的設置前提是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因材施教這一教育理念的具體實踐,其本質是讓學生有差別、有步驟地進行階梯性學習,也使教學過程能夠有的放矢,更人性化、個性化,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并在快樂的學習中充分發揮自主潛能。
二、初中英語教學中分層遞進法的應用
分層遞進教學法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可以按照學生分層、目標設置分層、教學過程分層、效果評價分層這幾個步驟進行。
1.學生分層
對學生進行分層是這一方法的邏輯起點。分層通常要按照一定的標準,一般來說,要對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學習興趣、個性、學習習慣等要素進行綜合分析,分組可由學生自選,師生協商,在教師的統籌安排下,進行分組學習、分組測試和分組評價。針對初中英語這一學科特點,對學生分層需要充分了解他們掌握語言知識和語言領悟能力的情況,可以通過知識測試來了解,也可從學生的性格、學習習慣、興趣等方面進行調查,更要留心學生平時在課堂上的表現,按綜合能力高低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學生數量較少,語言天賦較高,語言掌握能力較強,對英語也有濃厚的興趣和較強的求知欲。B層的學生占班級多數,這類學生語言感受力普通,學習態度端正,有上進心,但由于找不到恰當的學習方法,成績一般。C層的學生數量也較少,這些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厚,基礎也較差,自制力低,一般成績較差。當然,對于學生的分層應是動態的,隨著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或落后,要進行相應的調整。
2.目標設置分層
通常意義上,我們設定一個總教學目標,在其下又根據教學進程設置若干小目標或階段性目標。在分層遞進法的背景下,教學目標的設置要體現差異性和針對性,做到因人而異,有的放矢,使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知識、掌握技能。這一過程其實有一定難度,需要教師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作詳細了解,做到心中有數。針對初中英語詞匯、語法、閱讀、聽力等方面的學習,都要設置A、B、C三個不同的層次,譬如在寫作訓練時,就要提出不同要求。對于C組學生,要求其根據教師所給的作文題目,查閱相關資料,進行簡單寫作即可。B組的學生要根據教師的要求寫出有一定語言水平的作文,并在語法、詞匯量使用、長短句應用方面有一定要求。對于A組的學生,教師完全可以根據相關內容讓學生自擬題目,自由發揮。在英語聽力、閱讀、背誦、會話等各個模塊中均可設置不同的標準。
3.教學過程分層
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的分層是分層遞進法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取多種多樣、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通過不同難度的例題、問題、作業等進行分層教學。教師應對教材中涉及的概念、例題恰如其分地進行分層,有的適可而止,有的加以鋪墊與引申,以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用。在提問時,也要根據問題的難度和發散性程度尋找合適的學生回答。在課后的鞏固復習環節,教師在練習題的選擇、作業的布置及拓展性訓練的安排時,也要有意識地進行分類。總之,要將分類和區別對待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例如,在英語閱讀過程中,為了達到訓練效果,通常要求A層學生能發揮主觀能動性,聯系平時閱讀所積累的背景知識,訓練看圖說話,并在此基礎上引發思考,最終用英語表達出來。B組學生則更多的需要根據模板進行教學,中規中矩、按部就班的成分居多,使其對英文課文讀懂讀通,同時掌握一定的詞匯量,在習題選擇上也是偏向中高難度的中檔題。對于C層的學生,更偏重于詞匯和語境的掌握,對他們不作聯想和思考的要求,進行簡單的閱讀和會話即可。
4.效果評價分層
對學生進行課后效果評價,是衡量分層教學法是否有效的一個重要手段。評價主要以學生的測試成績為依據,也可采取談心、談話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衡量學生是否在各自的原有水平上有所進步。評價的目的不僅在于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要使學生保持平和上進的心態,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的信心。對于英語知識的測試,也要使用不同的標準。例如,英語聽力學習中,C層的學生如能夠聽懂一段文字的關鍵性詞匯,明白這段文字主要在說哪方面的問題,就算達到預期目標。對于B層的學生來說,要求基本能聽懂所說內容,并能進行片段的復述。對于A層學生,能夠完全聽懂文章內容并復述,還能進行思考,提出新的問題,方說明學習效果達到。
分層遞進法不單單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種以學生為本位的教學理念,是新課程改革的應有之義。這一方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尚處于摸索階段,要想真正使這一方法取得實效而不是流于形式,止于噱頭,還必須認真鉆研新課程標準及教材內容,了解學生情況,掌握好分寸,縱橫聯系,前后呼應,使各層次學生都得到理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梁倩.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分層遞進法”[J].語數外學習,2014.
[2]吳賽君.運用分層遞進法培養學生想象力[J].廣西教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