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兆應
現代社會是信息萬變的社會,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也必須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創造性、創新性,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全面深入地強化國民的創造意識,發展民族的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能,培養杰出的創造性人才,是學校教育奮斗的目標,也是信息技術課教學者所要追求的教學目標,這也注定了信息技術教育課有別于其他學科,也對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在教學設計中滲透對學生創造意識的培養
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留有更多的時間給學生創造和實踐的空間,在保證清晰明了地講完本節課內容后,就要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一般一節課教師最多用20%的時間來授課和講解,其余80%的時間則留給學生進行上機實踐。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創造意識的培養,尤其注意引導他們從各個方向去解決問題,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但同時要注意防止思維的絕對化和僵硬化。例如,我在給他們講《圖文混排的設計與制作》時留下上機作業:自己上機用Word制作一張校園報刊,要求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版面設計不拘一格,多試試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于是他們就在電腦室積極動手操作起來,有些同學先從圖片入手,利用“剪貼畫”中的圖片庫,找到許多有用的圖片,有同學則從網上下載圖片,還有的同學則利用手機等數碼設備拍照,然后在“來自文件”中導入圖片,還有的同學找到了“自選圖形”中一些可愛的形狀,在里面填入文字或插入圖片,使圖片和文字看起來更有角度感和動畫感,這些不同的功能都被他們淋漓盡致地使用到了。還有其他諸如對所插入的藝術字不滿意時,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調整,如改變藝術字的線條顏色、字體顏色和填充顏色等等。除了豐富的顏色,還可以有填充效果,填充效果又包括過渡、紋理、圖案和圖片填充等等,種類多極了,簡直目不暇接。學生將這些技巧都科學地表現在自己的作業中了。經過精心編排設計三到四節課,終于拿出了自己滿意的作品,而學生也在這次作業中“創造”出老師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欣賞、鼓勵學生,使學生樂于創造
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欲望,希望得到老師、同學的認可,都想展示自己的才能。因此,我們在教學時,盡可能地給他們創造這樣的機會,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創造成果。如每節課我們可以留下幾分鐘時間對優秀學生作品進行評價,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展示給全班同學欣賞,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同時又讓其他同學知道了自己與他人的差距,從而激勵他們要更加努力學習。一旦發現與眾不同的創新方法,我們便要積極加以表揚,有時還可以進行一些物質上的獎勵,例如給他們發一些小紀念品,并讓他們向全班同學演示和展示,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激勵他們形成一種積極探索的精神,尋求問題解決的不同思路。即使有些同學做得不好,我們也切忌批評,而是親切鼓勵、熱心幫助,降低標準來要求他們,于是他們的成績同樣可以得到教師的表揚、肯定。這樣每個學生都會以飽滿的學習熱情,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而他們也將會在老師的肯定中樂于創造,享受創造的過程。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和創造興趣
在信息技術課中,從事創造性活動的重要動力關鍵在于學生濃厚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動畫、視頻、音頻等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現學科特點,用這些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來誘發學生的創作需要,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和創造興趣。
日常的教學實踐證明,信息技術教學如果充分與多媒體教學手段靈活結合,而且教學內容活潑多樣、美觀實用,學生將會表現出非凡的創造性和高超的設計技術,往往會給我們意想不到的驚喜。而且當給他們設計一些比較感興趣的課堂練習后,他們是那么專心致志,樂此不疲,有時連下課都不愿意離開電腦室。
創造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貫穿于每一節課、每個教學設計中。其根本目的不再是單純的填鴨式灌輸知識,而是能促進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全面發展,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培養和挖掘學生想象力和創造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我們要變學生的“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主動去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必須使其具有強烈的學習興趣,懂得激發其積極思考和發掘其不可忽略的創造力,而要達到這一點,還應亟待我們的共同努力。
我們身處一個信息瞬息萬變的新時代,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也不斷地更新換代,為我們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徑,而只要我們在教學上努力滿足學生自主、自由、發明創造的條件,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學好信息技術、學會創新,我們最終會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自學能力的一代新人,為學生將來發展成為創造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周娟.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教育革新,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