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懷青
摘 要:為了更好地創新家長學校工作模式,進一步拓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渠道,營造社會教育氛圍,促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合理利用家長資源,整合社會力量,嘗試開放的辦學新路,提高學校管理水平,發揮社會、家庭、學校三位一體的教育優勢,學校努力組建“橙紅綠藍”家長志愿者隊伍,在如何有效提升家長助教活動的品質,實現從形式到內容的實質性突破方面,結合實踐進行了一些探索。
關鍵詞:家長;志愿者;運行機制;活動形式
一、建立家長志愿者工作運行機制
1.招募志愿者
我校以家委會為龍頭,通過各個班級QQ群和家長會發布家長志愿者倡議書,發布信息及參與的要求,家長向班級老師提出申請。學校政教處負責人和家委會主任根據申請家長的具體情況進行篩選歸類,確立全校家長志愿者人選。
2.建立家長志愿者資源庫
對確定的家長志愿者,學校通過召開會議部署一學期志愿者活動的具體安排,學習“家長志愿者章程”,讓家長明確志愿者的義務、責任和權利。按班級向家長發放《家長志愿者登記表》,登記表的內容包含家長的專業特長、預訂參與時間和聯系方式等多個方面。學校政教處將收到的表格信息進行匯總歸類,建立學校家長志愿者信息資源庫。
3.實行分組管理
為了有效發揮家長志愿者的作用,我校加強了對家長志愿者隊伍的管理。學校政教處根據資源庫的信息,將家長志愿者分為“橙、紅、綠、藍”四個志愿服務隊,從學生安全保障、學校活動協助、實踐活動組織、家長課堂等四個方面組織團隊參與學校教育教學行為。每組設負責人一名。志愿者每次活動上崗前,由政教處安排每隊的負責老師對其進行相應的崗前培訓。負責人在活動前進行計劃安排并及時地與家長志愿者溝通。每次活動結束進行例會小結,負責人給予指導,提出下次活動的要求。這樣一次次活動經驗的不斷傳承,使得志愿者在參與學校的活動中作用發揮越來越大。
4.設立獎勵機制
家長志愿者每參加一次活動都要填寫家長志愿者活動記錄表的相關內容,每學期末召開一次全校家長會,對有特殊貢獻和表現突出的志愿者給予表彰獎勵。
二、開發全方位的家長志愿者活動形式
將家長志愿者分為“橙、紅、綠、藍”四個志愿服務隊,分別從校園安全護衛、班級活動協助、實踐活動組織和家長講堂服務四個方面分類開展活動。
1.橙隊
校園安全環保,參與校園安全服務,協助學生上下學交通管理,糾正學生不安全行為,規范學生到校行為,參與學生安全管理。
2.紅隊(學校大型活動協助隊)
負責“六一”“十一”、運動會、作業展覽等大型教育主題活動協助等工作;紅隊以班級為單位,由班主任和本班家長委員代表領導調配。
3.綠隊(社區關系協調服務隊)
專門負責協調學校和社區關系,有能力聯系社會實踐基地或引進社會資源,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4.藍隊(特長資源家長服務隊)
以特長資源家長或有特殊專業家長為代表,協助、支持學校特色教育發展。開展校本課和家長課堂,促進學校協調、全面、有效發展。藍隊家長志愿者分為校本課與家長課堂兩項內容。校本課家長志愿者由本人申請、班主任推薦、學校聘用,協助開展針織、種植、樂器等校本課。
三、落實家長志愿者參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不同渠道
1.參與學校管理
為了有效發揮家長志愿者在家校合作教育中的作用,我校設立家長志愿者辦公室,讓家長志愿者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每學期末召開“三位一體”會議,讓家長志愿者聽取學校工作匯報,并為學校教育教學出謀劃策。通過參與了解學校,為配合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奠定基礎。
2.優化家長課堂活動
每學期開學,學校將家長課堂活動的內容和安排的具體時間告知家長,鼓勵有相關特長的志愿者家長參加。如牙科醫生家長志愿者為孩子上注意口腔衛生的課,警察家長志愿者為孩子講自我安全保護的方法,廚師家長志愿者給孩子演示特色食物的制作過程及講述食品的營養等。
3.輔助組織特色活動。
親子教育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每年學校都會舉辦多種形式的親子特色活動,如:親子讀書、親子朗誦、親子花博會、親子運動會等。家長志愿者成為特色親子活動的組織者和策劃者,同時還組織開展了各種類型的外出志愿服務及郊游等社會實踐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有效增進了親子關系,實現了家校互動。
良好的家校關系有助于促進教育的一致性、有效性。家長與教師共同合作,融洽了彼此間的關系,使家長對學校和教師更有信任感。學校也在不斷跟上時代的腳步去尋找有效的家校合作途徑,家校達成一致,教育同步,從而提高素質教育質量,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琦.小學家校合作教育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
[2]楊雪梅.城市小學家校合作問題及策略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7.
注: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城區小學“家長志愿者”參與學校教育教學行為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6〕GHB0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