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梅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小學中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注重傳授給學生數學概念、數學法則、數學公式等,而是應當想方設法讓數學學習富有探索性和思維性,以滿足中低年級小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探索欲望。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就有利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有利于學生積極表達,主動獲取數學知識,既符合中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也符合他們的認知特點;既有利于發揮小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又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下面就開展小學中低年級數學探究性學習談幾點看法和做法。
一、創設富有探究性的問題情境
在小學中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在新舊知識的連接處為學生創設富有探究性的問題情境,通過問題情境給學生留下一個懸念,使學生產生探究的欲望。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問題情境當中,讓學生真正成為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主體,讓學生有想要“一試身手”的想法,使學生想要通過主動探索而尋找到答案,這樣可以為探究性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注重開展動手操作活動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過“手腦并用”的理論,他主張讓學生在親自感知、觀察、操作的過程中習得知識,認為動手操作利于發展兒童的智力。為了將學生引入探究性實踐活動當中,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實際開展動手操作活動,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自主建構知識的發生、形成過程,在提高他們動手操作能力的基礎上,使他們的實踐探究能力也得以提高。
三、加強生生合作、交流
在小學中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時,一定要注重加強生生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彼此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他人身上具有的優勢和自己身上的不足,通過與他人交流、合作、探究,感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思維過程,在實現差異互補、發掘潛能、協同發展的同時,促使所有學生共同進入探究性學習當中,促使他們共同探究新知、感受探索數學知識和解決數學問題給他們帶來的樂趣。
四、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
為了促使學生積極投入到探究性學習當中,除了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外,還需要為學生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即把激情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把趣味帶進課堂,哪怕是隨便說的一句話也都要富有“親和力”,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鼓勵生生互助,讓學生在寬松、民主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加入到探究性學習中,并樂在其中,在探究性學習中自然而然地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在探究性學習中真正有所得、有所獲。
五、選擇合作探究的最佳時機
在小學中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提供探索素材,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還需要選擇合適的時機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在尋找新舊知識的銜接點上選擇合作探究的時機,可以在提出問題后選擇合作探究的時機,還可以在概括結論之前選擇合作探究的時機,讓學生可以在最佳的時機進行合作探究,真正發揮合作探究的作用,使學生的潛能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
六、加強思維訓練和學法指導
在探究性學習當中,學生是主體,要想使學生具有探究和創新的意識,教師就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即對學生進行直覺思維的訓練、非邏輯思維訓練以及發散性思維訓練。此外,為了使學生更好地適應探究性學習,提高探究性學習的效果,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即要注重指導學生學會讀書、學會觀察、學會操作、學會傾聽、學會合作。
七、完善探究性學習的有效評價
除了要調動學生探究數學知識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外,小學數學教師還要想方設法讓他們在探究性學習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為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對探究性學習的有效評價加以完善,評價時,要給予探究過程評價高度的重視,注重集體評價和激勵評價,既可以聯合使用組內評價和組間評價,也可以聯合使用自主評價與教師評價,還可以聯合使用激勵評價與客觀評價。對探究性學習實施評價時,要關注提出了哪些問題,合作的方法是否合適,探究中的表現是否積極,學習的結果是否滿意等,以實現探究性學習的有效評價。
總之,在小學中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有利于實現學生的自主探究,使學生的求知欲望得以滿足,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在使學生享受到數學學習樂趣的同時,使學生想學和會學,大大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學習效率。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當在掌握小學中低年級學生特點的基礎上,為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創造一切條件,以真正發揮探究性學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