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飛
摘 要:引導學生個性化習作應做到以下幾點: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理解生活,挖掘生活的真諦。感悟生活,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要在選材、情感、立意上彰顯個性。
關鍵詞:習作;生活;途徑;想象力;創造力;顯個性
小學習作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運用語言文字,反映客觀現實,表述思想情感,形成習作能力的綜合訓練過程。習作是學生認知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表現,是字、詞、句的綜合運用。習作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啟迪和發展學生的智慧。小學生習作是用我手寫我口,用我手寫我心,表達真情實感。
一、觀察生活,感悟生活
生活是習作的廣闊天地,生活是習作的源頭活水,要想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必須先豐富其生活。如果學生沒有生活經歷、感受,教給他們再多的寫作技巧,那也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的經驗是要想讓學生喜愛上作文課,寫出個性化習作,就必須使他們了解生活,熱愛生活,感知生活,理解生活,參與生活,感悟生活。
1.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只有用眼睛觀察生活,用心體驗生活,認真思考生活中的人、事、物,才能寫出一篇篇具有真情實感、思想深刻的文章來。習作有沒有“獨特感受”,有沒有“創意”,關鍵在于學生能否“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能從多種角度觀察生活,有利于破除思維定式,突破固有的條條框框,發現過去發現不了或者別人尚未發現的東西,這樣的習作往往是“個性化”的。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發生在家庭、學校、社會中的一些人和事,記錄下他們對生活、學習的思考、感悟,要讓學生明白寫事不一定非要驚天動地的大事,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小事一樣能觸發“獨特感受”。
2.學生理解了生活,方能挖掘生活的真諦
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深深認識到學生親身經歷的事,感受最深,寫起來既具體又生動,甚至還有一些讓你意想不到、驚嘆不已的見解。也就是說,經歷的事情多了,學生已自發地由觀察生活、關注生活,到力圖能正確地理解生活,而作文為他們提供了傾訴自己理解生活的園地。如運動會上,我班女生成績糟糕,男生獲得第三名,但在事后的作文中,學生對班長尹×在場上的拼搏精神表達出了極為真摯的敬佩之情,對男生未能進入決賽除表示惋惜外,更多的是批評和指責,從作文中看出他們已初步認識到了個人和集體的關系。一個學生在作文中寫道:“個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但它要通過集體的配合才能發揮效用。”學生能從籃球戰術的評論中,認識到一個重大的人生課題,如果不是這些直觀生活是無法賦予的。
3.感悟生活,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習作指導過程中,我們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指導,培養其良好的審美情趣,感受生活中的人性美、人情美,藝術地反映生活。學生的作文,不能僅僅停留在真實記錄上,只有創新的東西,有新意的東西,才是真正意義上屬于個性化的東西。因此,我們認為引導學生走向生活、深入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是夯實想象力的基礎,這樣才能讓學生對生活有所感悟,創造出新的形象。
二、三方合圍,彰顯個性
如何避免習作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寫出個性化的習作?我的經驗是做好以下三點:
1.選材獨特顯個性
寫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特別是那些具有獨特的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的事,往往能彰顯獨特的個性。這是因為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別人不一定經歷,即使別人經歷過同樣的事,但經歷的過程、細節、場景、感受、體驗絕不可能完全相同,而且自己親身經歷的既熟悉又有感情,因此,作文選取自己親身經歷的事寫,內容自然就與眾不同;選取現實生活中的鮮活事例寫,就不會與別人在題材上“撞車”。
2.情感真摯顯個性
真實是文章的生命,因為不真不誠,不能動人;情感真摯是個性化作文的內涵,因為“真則我面不能同君面”(袁宏道語)。要使文章有真情實感,亮出個性,就必須做到:(1)說真話,不說假話。所謂真話,就是實事求是的話,就是自己對事物的真實看法、想法。作文要寫出個性,首先就是要敢于說真話,真實地寫人記事,真實地描寫社會現實和生活,敢于說出自己的真實看法、真實想法。(2)抒發真摯的感情,抒寫真切的生命體驗、感受、感悟。古人講“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劉勰:《文心雕龍》),“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與元九書》),這些話說得很在理。寫人敘事要有情,寫景狀物要含情帶意;議論、說理亦須愛憎分明;寫經歷、寫見聞之類的文章,就更應抒寫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體驗和感悟,惟其如此,才能使文章增加厚度,展現出亮麗的個性光彩。
3.立意新奇顯個性
立意新奇在于思維,我們著重啟發開放思維,引導學生多想。(1)妙用發散思維。引導學生突破傳統的思維定式,打破常規思路,發散思維,拓寬想象,既想到某種(某些)事物發展的不同側面,甚至反面,又想到這一事物發展的各種各樣的過程與不同的結果。(2)鼓勵求異思維。記得有這么一句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作為鮮活生命的學生,他們對現實的觀察和思考,對生活的感悟也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在作文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存同求異,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思想,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寫出一篇篇極具個性的習作來。
通過以上的探索,我在習作教學中發展了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獨特個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張揚,促進了學生創造力的發展,促進了學生個性化習作能力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吳立崗.小學作文教學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2-03.
[2]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