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
摘 要: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課堂是創新教育的主陣地。因此,在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必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為造就創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質基礎,如何培養創新能力,從識字教學的字形記憶、字義理解、創作活動、猜想活動等方面談談在識字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嘗試。
關鍵詞:猜想中創新;動手活動中創新;識記字形中創新;理解字義中創新
國家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思路。由此可見,教師應該把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培養語文綜合素養的前提和保障,是學習和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必要手段。因此,有效利用識字教學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培養就成為一種可能的事情。怎樣在識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下面談一點我的膚淺嘗試。
一、讓學生在猜想中創新
猜想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猜想字的產生,他們會創造出許多稀奇古怪的故事。也可以讓學生猜想字義,通過字形猜想當時因什么原因產生這個字的,從而推斷它的字義。這樣,在語文教學中也對學生進行了思維訓練。如,我在教學“火”字時,讓學生猜想:古人是怎樣造出這個字的?他為什么讀huǒ?同學們創造性地回答出:也許是聽到燒的火的聲音是“huǒ-huǒ”的;我聽說是古人看見山上有火就吼叫“huǒ-huǒ”,后來就念“huǒ”了。還有的同學說:不念“huǒ”行不行?如果長期這樣教學,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會形成勇于創新和樂于創新的良好習慣。
二、讓學生在記憶字形中創新
在識字教學中,記住字形是提高識字效率的重要一環。在識字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根據漢字的構字規律進行合理的想象,就能讓學生在分析中創新,形成初步的創新能力,為后續的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如,我教學“休”字時,學生在用構件法記憶之外,還用了許多新方法。有的同學說:我在床上睡覺休息,床是木做的,我是人,合起來是“休”;還有的同學說:六月間,人們坐在樹下靠著樹歇涼、休息,人和樹合起來是“休”。在記憶字形的活動中,學生創造了很多記憶方法,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象形法、會意法、口訣法、順口溜等等。這樣的創新教育活動,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求異性,形成不唯教材結論、不唯教師結論、不唯前人經驗的創造思想。
三、讓學生在動手中創新
創造性思維是創新能力的核心,沒有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就成了空中樓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也無從談起。因此,培養創新能力應從創新思維培養做起。
(一)開展拼字游戲活動,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獨創性是創新思維的重要特征。課堂上,讓學生利用偏旁部首、基本字和基本筆畫開展拼字游戲,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比如,學生用“十、口”拼字,大多數學生拼出了“田、古、葉、由、甲、申”等字,也有的同學拼出了“中、日、右”等字。教師應該抓住這個機會表揚后者,而且要求學生想辦法讀準不認識的字。這樣的活動,學生興趣極高,有的找媽媽,有的找高年級的同學,有的查課外書,有的查字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根據事物聯想構字,可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思維的靈活性主要是思維結構的靈活多變,其思路是可以轉換或變通的。比如:教師出示一條河讓學生聯想寫字,有位同學寫出了“可”字。我問:為什么?他說:我在電視上看到黃河的水已經干了,“河”字就沒有“水”,變成了“可”字。我們可不能砍樹了。
(三)開展連字組詞活動,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思維流暢性好的人,在短時間內組成的詞語很多,并且長期對學生訓練連字組詞,思維就變得很快,變得迅速,就有助于人消除思維定式和固執等消極影響,順利地解決創造性問題。
四、讓學生在理解字義中創新
理解字義是識字教學中關鍵的一環,只有理解字義了,才能恰當應用,才會有利于字形記憶。理解字義有很多方法,在實際教學中要求學生應用多種方式去解詞釋義,培養靈活多變的思維習慣,培養學生創新方法的意識。學生在實際理解字義時創造了很多方法,有的查字典,有的利用工具書,有的上網查詢,有的向他人求助,還有的你說我讀句子,等等。
五、在參與識字育人實踐活動中創新
讓學生聯系生活理解字義,并組詞運用,不能簡單化,要抓住教育點,拓展內容,向課外延伸,給學生獨立創新的機會。比如,在教學“水”字時,我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水,有的學生說出了“污水”,于是我組織學生開展調查水污染的活動、節約用水的活動。這樣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探索、自主創新的能力,也對學生進行了恰當的思想教育。
總之,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們必須從小抓起,常抓不懈,才能培養出時代需要的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朱光偉,蘇梅竹.識字教學與文化積淀淺論[J].山東教育,2011(Z4).
[2]徐永鳳.識字教學中觀察能力的培養[J].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11(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