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高 俠[江南大學人文學院, 江蘇 無錫 214122]
論《挪威的森林》中“雨”的象征意味
⊙李紅梅 高 俠[江南大學人文學院, 江蘇 無錫 214122]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中的“雨景”描寫,映襯人物命運,烘托主題,具有多層象征意味,傳達出死亡的悲傷、孤獨的陰郁、愛情的優美和壯美等不同的審美感受。
《挪威的森林》 雨 象征
村上春樹說過:“我的確非常喜歡日常生活中所謂的細節性風景……而一個人的狀況必然在這些瑣碎的生活場景中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優美細膩的風景描寫,暗含主人公的生存狀態,傳達豐富多變的心理感受,營造韻味綿長的氛圍情境。《挪威的森林》中有多處具有象征性意味的景物描寫,其中最為突出的是“雨景”。
《挪威的森林》中,人物大多是死亡的結局,陰冷的“雨”帶有死亡的象征意味。借助凄冷的“雨”,作者將陰郁的死亡氣息注入字里行間,死亡的陰霾令整部作品散發著濃重的悲美意味。
人物死亡事件在小說中共出現過四次。一次是綠子父親的死亡,“外面無聲無息地下著冷雨。綠子聲音低沉地說她父親剛才死了”。外面的雨之所以冷,是因為有死亡的消息即將傳來。冷雨既暗示了綠子此時此刻的心境,又為即將得到死亡消息的渡邊心情的轉變做鋪墊。一次是直子姐姐的死亡,“天下著雨,一整天都陰沉沉的”。陰雨營造了孤寂寒冷的氛圍,在此情景下,直子的姐姐以自殺的方式尋求解脫。一次是初美的死亡,渡邊與初美最后一次見面后,寫信給直子描述與初美打桌球的事情。而此時“窗外細雨霏霏,室內如同水族館似的涼意浸人”。這是初美最后一次以生的形式出現在讀者眼前,而此時窗外細雨霏霏,室內涼意浸人。這不禁會使人聯想起綠子告知渡邊父親死亡的消息時下著的冷雨、直子發現姐姐自殺時下著的陰雨。果然,渡邊后來得知了初美于婚后兩年自殺的消息。最終一次是直子的死亡。小說開篇,在刺人肌膚的冷雨中,“我”回憶起直子向“我”講述水井的故事。“它正好位于草地與雜木林的交界處,地面上豁然閃出的直徑約為一米的黑洞洞的井口……我唯一知道的就是這井非常之深,深得不知有多深。”“人突然失蹤,怎么也找不見。于是這一帶的人就說:準保掉進那荒草地的井里。”這口水井不僅又黑又深,沒人知道它的確切位置,而且還隱藏著一種緩慢、痛苦而孤獨的死亡威脅。透過森林深處的水井,我們可以隱約地預感到直子的命運。而這種關于死亡陰影的敘述,多年之后仍是在冷雨刺激下回憶起。且再次回憶此事時,“那風景中卻空無人影。誰都沒有。直子沒有。我也沒有”。“但井的模樣卻作為無法從腦海中分離的一部分,同那風景融為一體了。”所以,冷雨激發起人對于死亡陰影的回憶。回憶中的人事或許可以淡忘,但關于死亡陰影的水井的記憶卻如此清晰、深刻。而作為水井的發現者——直子,在小說中被村上安排以自殺的結局。作者對死亡事件與揮之不去的陰冷的雨的描繪,帶給讀者悲哀的審美感受,令小說籠罩著一種綿延漫長的悲美氣息。
“藝術憑借對死亡的情感否定而獲得對死亡的象征性征服,從而形成審美性和超越現實的感性形式。”村上春樹以陰冷的“雨”象征死亡,傳達出日本民族一種獨特的死亡美學——悲美。小說中的人物大多在青春年華就已逝去,不免讓讀者想起日本人對于櫻花的喜愛。櫻花燦爛無比卻在一夜之間風吹凋散,其悲美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挪威的森林》創作于20世紀80年代,步入后工業化社會的日本,傳統價值體系坍塌,人際關系冷漠,現代都市病侵蝕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小說中,渡邊、直子、直子的姐姐、玲子的學生等都無可逃避地陷落到病態人生的泥沼中。死亡之外,小說中的“雨景”還含有孤獨的象征意味,散發出陰郁的感傷美氣息。
“風涼浸浸的……她邊走邊望天,像狗似的抽鼻子嗅了嗅,說‘有一股雨氣味兒’。”空氣中彌漫著雨氣味兒,在陰冷的氛圍中,玲子開始講述她的學生如何使她精神崩潰的故事。玲子的學生善于說謊,年齡不大卻非常懂得如何討別人歡心。玲子對女學生的感覺是“在深入交談的時間里,我又發覺她不論對誰都懷有一種強烈的惡意,而那惡意無論怎么看都只能是毫無道理而沒有任何實際內容的”。玲子的學生過于熟悉世界的規則,用謊言編造了一套生活體系。她對世界的理解黑暗陰詭,將自我幽閉在如同森林一般的無邊黑暗中,導致她內心極為孤獨。當玲子陳述完學生的故事之后,“現在,連我都能感受到風雨欲來的氣息”。這段關于玲子學生的描述,從頭到尾都彌漫著“雨氣味兒”,讓人不寒而栗,聽完整個故事的渡邊也沉浸在陰詭的氛圍之中。


作者曾將《挪威的森林》定義為百分百的戀愛小說。“雨”所包含的愛情的象征意味,折射出村上春樹對孤獨的態度:既不隨波逐流也不刻意抵抗,在孤獨中尋求愛情,享受愛情帶來的美感,即優美與壯美。

“雨”同樣是渡邊與綠子愛情的見證。渡邊意識到自己深愛著綠子是在一個下雨天,“這是梅雨時節特有的雨,沒有一絲風”。特有的雨暗示特有的故事情節,渡邊接受了綠子的表白。“我們在娛樂場后頭撐傘抱在一起。身體緊緊貼住,嘴唇急切合攏。她的頭發、她的棉布牛仔夾克衫的領口都發出一股雨的氣味。”情到深處時,他們丟棄了傘,任憑雨淋,沉浸在愛情的甜蜜之中,最后在雨夜里相擁而眠。不同于渡邊與直子的愛情帶給讀者的寧靜優柔的美感,渡邊與綠子的愛情帶給讀者的更多的是熱烈明亮的美感。這與兩位女性不同的性格有關,直子文靜自持、內向溫柔,是“芙蓉出水”般內斂含蓄的美;綠子活潑開朗、外向奔放,是“錯彩鏤金”般絢爛的美。
村上春樹以充滿詩性的浪漫筆調,以“雨”所蘊含的愛情的象征意味,敘述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在獲得愛情時表現出的幸福滿足之感。“村上春樹一個高明之處,就在于他能從瑣碎的庸常的甚至無聊的日常生活層面發現情調發現美感發現童話,善于在精神廢墟上小心聚攏起希望之光,從而為我們在滾滾紅塵中守住一小塊靈魂棲息地。”主人公之間的愛情故事平淡無奇,瑣碎庸常,但作者給予這平凡的愛情故事以非常的敘述方式使得小說給人以寧靜優柔和熱烈明亮的不同的審美體驗。
《挪威的森林》的“雨景”描寫具有豐富的象征意蘊,帶給讀者多樣的審美體驗。“藝術通過逼真的形象表現出內在的精神,即用可以描寫的東西表達出不可以描寫的東西。”借助與人物命運休戚相關的“雨景”,村上春樹表達了對死亡、孤獨的無奈與感傷,以及對愛情之美的渴望與追尋。

② 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234頁。(本文有關該小說引文均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③ 顏翔林:《死亡美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4頁。
④ 雷世文:《相約挪威的森林》,華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39頁。
⑥ 宗白華:《美學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頁。
作 者:李紅梅,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高 俠,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編 輯:趙 斌 E-mail:9487465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