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通訊員 彭著宣
啃書本讓我們共同致富
本刊特約通訊員 彭著宣

開佛鎮馬村社區“書香濃” 圖/彭著宣
長寧縣開佛鎮馬村社區和龍君村相鄰,因水源豐富,適合養魚,有“千畝水產養魚基地”的美譽,很多農戶都因為養魚走上致富路。
說起致富,村民都很感激馬村社區的農家書屋,黃維芳就是其中的受益人之一。黃維芳是龍君村的人,家住馬村社區新農村聚居點,她家離馬村社區僅200米。從小就喜歡讀書的她,自從馬村社區有了農家書屋后,一有空就往書屋跑。黃維芳說:“我不喜歡打牌,沉浸在書中是最快樂的事情?!彼茵B了40多畝魚,每年純利潤有4萬多元。這些年,她家的養魚技術都是她到農家書屋啃書本獲得的。她不僅自己學習,還把從書屋學到的技術傳授給其他村民。她家養魚已有6年多的歷史。這些年,大家都看到她家的變化,她的實干精神讓龍君村的老百姓很信服。
2017年,她被大家推選為龍君村黨支部書記。這幾年,在她的帶領下,龍君村的七個組幾乎家家戶戶都在養魚,年收入最多的有20余萬元,少的也有兩三萬元。
馬村社區的羅永華,擔任文書已有9年,他也是一個非常喜歡讀書的人。他負責管理農家書屋已有幾年,他說,每天早上到辦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打掃書屋的衛生,清理歸納書籍,然后就開始閱讀。他家種了3畝多地的枇杷,以前因為不懂技術,不善管理而導致幾乎沒有收成。自從有了農家書屋后,他潛心研究枇杷的種植技術,將有關枇杷的知識摘抄在本子上,回去對照進行施肥、修枝、套袋、改良,近兩年,他家的枇杷不僅產量大大提高了,而且味道特別好,成了顧客喜愛的香餑餑。
今年30歲的李川南是雙河鎮珍珠村的村民,高中畢業后,他就到山東打工,主要去學習種養殖技術。2014年,李川南回到家鄉,發現村辦公室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他就借了幾本關于養殖方面的書籍回去。2016年,李川南在學習中發現,珍珠村山高路陡,水產養殖幾乎不太可能,但依托周圍的山坡地,完全可以發展養殖業,尤其是養雞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他在書中偶然翻看到一種名叫“環頸雉”的野雞,這種野雞又名“野山雞”“七彩山雞”,羽毛漂亮,有一定的觀賞價值,體型小巧,肉質鮮嫩,下的蛋也非常好吃。李川南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掌握了飼養“環頸雉”的技術要領,便到重慶引進了300多只小雞。經過一年的飼養,李川南成功了,他養的雞一上市就成了搶手貨,一只雞不到4斤重,卻以每只100元的價格銷售,春節前已經賣了100多只。嘗到甜頭的李川南對養雞充滿希望,他說,2017年他的主要目標是搞一個育苗場,準備一次性養殖2000只母雞,幫助帶動周邊的農戶一起飼養,通過不斷擴大影響力,把“環頸雉”的市場做大做強,和周邊老百姓共同致富。(責編:陳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