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彤
淺談運用信息化教學提高漢語課堂的有效性
張藝彤
近年來,信息化教學在高校多種學科的教學中得廣泛應用。在軍校民族班《漢語聽說》課程中采用信息化教學,能夠發揮良好的輔助和補充功能。科學用采信息化教學,對拓展學員的漢語知識結構,增強理解力,提高實踐轉化能力,促進教學相長具有積極的價值。
信息化 民族班 漢語教學
漢語作為我國各民族間主要交流工具之一,也是我軍校少數民族學員開展學習和交流的根基,是必修的公共基礎課程之一。隨著漢語教學的不斷改革創新,教學內容、形式雖然變得越來越靈活豐富,但我校的漢語教學工作卻仍難以高效開展。
公安邊防部隊高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學校”)中少數民族學員多數來自新疆偏遠維吾爾民族聚居區域,入學前,學員們均缺乏漢語交流環境,生源地的雙語教育基礎薄弱,由此導致學員漢語水平總體較低。學校招收少數民族學員都在部隊與漢族一起學習、工作、生活的經歷,因此漢語聽說能力相對較好,能滿足日常生活交流,但寫作、閱讀等方面的能力嚴重滯后。入校后,少數民族學員面臨專業課全漢語授課的安排,為此學校在學習專業課前為少數民族學員安排漢語課程,為順利學習專業課與開展日后工作奠定基礎。
目前2016級邊管新疆少數民族學員的漢語水平情況如下表:

班級構成(48人)課堂聽力理解 課堂理解 課本漢字認知 作業書寫 漢語表達完全聽懂(35人)73%完全理解(15人)31%完全認識(15人)31%完全會寫(10人)21%準確表達(30人)63%基本聽懂(11人)男生(47人)女生(1人)23%基本理解(29人)61%基本認識(28人)58%基本會寫(30人)63%基本表達(18人)37%個別聽懂(2人)4%個別理解(4人)8%個別認識(5人)11%個別會寫(8人)16%無法表達(0人)0%
從以上數據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課堂的視聽、理解、課本漢字認知、作業書寫、漢語表達等情況數據顯示,大部分學員有一定的漢語基礎,并且漢語表達要強于漢語書寫;漢語視聽要好于漢語閱讀;課堂聽力理解和課堂理解情況在全部統計數據中情況相對較好。
傳統的漢語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學員養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習慣,致使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性思維得不到培養。為此,漢語教學中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可有效改善此類情況。
所謂漢語信息化教學,是指教員通過運用信息化手段,創設漢語學習情境。學員在學習情境中開展協作學習、問題探究、會話交流等,可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有效地提高了漢語課堂教學效果和漢語教學質量。
(一)注意學員的中心地位
在漢語聽說教學過程中使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可以給學員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信息資源,創建以學員為中心的學習環境。例如:在上大學漢語聽說第五課購物一課時,課前先讓學生觀看一段有關購物的剪輯視頻,讓學生思考“什么是合理購物,正確消費?”通過傾聽不同的觀點,糾正學員錯誤的消費理念,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從而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訓練了學員的漢語表達能力。
(二)注意任務形式的教學設計
問題或任務的設置是教學目標的具體體現形式。教員要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讓學員圍繞一個中心問題或任務,利用教員所給的信息資源開展自主化學習,讓學員成為問題或任務中的角色,促使學員學習相關知識,發現、探索并解決問題,將教員所設置的問題或任務在課堂上得到真正消化。
(三)注意采用緊貼邊防部隊實際的信息資源
在采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教員應該根據軍校的特點和學員的實際漢語水平和能力,選擇與學員實際緊密相關的視頻、錄音及各類圖片。通過創設鮮活的教學情景,讓學員運用所學知識,不斷提高漢語的表達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隨著科技的進步,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媒體信息技術的輔助運用,漢語聽說課堂變得更加活躍、開放,有效激發了學員學習漢語的興趣和熱情。尤其是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視頻生動,資料豐富,對學員的影響很大,不但吸引了注意力,而且激發了學習興趣。然而,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使用方面,不能過猶不及,它只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一個輔助手段,設計過多會使學員應接不暇,教學內容得不到深刻理解。因此,在信息化技術運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恰當應用。
以上是對漢語信息化教學的淺薄認識,在漢語聽說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讓學員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接觸到與本課知識點相關的多元信息,開闊眼界,強化重點,這樣不但有助于激發學員學習漢語的興趣與熱情,更有助于加強學員對其他知識的理解。
[1]王興剛,王云青.談傳統英語教學模式與多媒體英語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49.
[2]王金發,王國雄,等.創建“開放式、研究性”課程教學模式[J].中國遠程教育,2004(01):06.
(作者單位:公安邊防部隊高等專科學校基礎部文化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