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榮
淺談藝術類中職學校數學教師藝術修養的重要性
林月榮
如今藝術類中職學校學生只重視專業課學習而對文化課學習不重視的態度已經普遍存在,尤其對數學學習“愛理不理、可有可無”的心態更是廣泛存在。但,文化課教學又是藝術類中職學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由此,如何改變學生目前數學學習的現狀,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科的重視,已經成為藝術類中職學校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大研究課題。本文試從分析數學課教師藝術專業知識修養的重要性,從而尋求更適合藝術類專業學生的數學教學方式與大家共同交流。
藝術類中職學校 數學教學 教師修養
文化課教學是藝術類中職學校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教育作用相當于高等學校中的人文素質教育或通識教育。它是學生對生活基本認知能力獲得的培養方式,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是引導學生增強社會認識、取得信息的能力并能夠進行信息交換,從而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專業藝術學校培養的學生,是未來社會文化藝術事業的傳承者、發揚者。如果缺少文化課程基本知識的學習,即使這些學生很好掌握了一些專業知識與技能,也只能認定他們為簡單的、片面的、機械的表現者或 “藝匠”,而不是真正的藝術家。因為舞蹈、音樂、美術作品是藝術家自身具備的專業知識、表演技巧和文化修養等三大能力的綜合體現。藝術家在創作作品過程中都會溶合自己的思想、情感、對世界的認知并傾注在個人的作品里。因而,一個藝術作品能否被觀眾(或聽眾)認可或接納,與創作者或表現者自身的人文素養有著很大的關聯。創作者或表現者的人文素養越高,創作作品的表現手法就越高、感染力就越強,更容易引起觀眾 ( 或聽眾)的共鳴。因此,無論從 “全能型人才”的培養,還是從狹隘的專業教育視角來看,藝術類中職學校教育都不能忽視文化課程的教學。
隨著高考制度的不斷改革及目前就業形式的日益嚴峻,讀普通高中考大學已經成為普遍性。同時,也形成越來越多的學生因為文化成績太差而不得不選擇文化分數要求沒有這么高的藝術高考這條路,這無疑給藝術類中職學校教育教學帶來更加嚴峻的挑戰。特別是數學課教學面對種種困鏡:學生底子弱、層次差別懸殊、懼難心理嚴重等等。老師常常因為課堂教學中要回顧舊知而嚴重影響教學計劃的完成,所以教師隊伍中經常會出現抱怨現象和急躁情緒,導致的直接結果是教與學都消極,教學效果很差,久而久之形成惡性循環。然而,藝術類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學好自己專業的同時也面臨高考,所以文化課教學更是不容忽視,特別是高考拉分差距比較明顯的數學課顯得更加重要。藝術類中職學校的學生,大部分在入校之前就已經存在著沒有養成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的現象,學習意志很溥弱、一旦遇到困難或挫折就打退堂鼓,從而喪失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考入學校后,這些學生在課程中既要保證專業課程學習的同時又要考慮文化課,相對缺乏精力,學習更加沒有規劃。加上數學學習需要一定的基礎知識儲備量,學習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因而有的學生寧愿整天練習專業課,也不愿意上一節數學課; 有的學生在上數學課時紀律松散,經常遲到、早退、曠課、逃課,就連老師布置的作業都不完成,甚至持不理不睬無所謂的態度;有的學生甚至把有限的數學課學習時間浪費在睡覺、玩樂、上網等方面,因而整體來說很多學生都放棄了數學學習。
(1)專業課和文化課作為藝術類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的兩大組成部分,都發揮著各自的特點和作用。文化課教學本身也是專業課教學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化課教學要服務學校專業培養方向。因而數學課教師應該在教學觀念上與普通學校要求不一樣,不能完全按照普通中學的教學模式來上課,要更注重創設輕松的教學環境,寓教于樂。教學難度、深度也不能要求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達到普通中學的難易度,更不能因為學生的基礎相對較差就對他們失去信心放任自流。所以,數學課教師要結合本課程教學特征和學校培養方向,不斷研究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差異,充分尊重個性特征,引導學生對數學學習重要性的認識,樹立學習信心,激發學習興趣。正所謂“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亮點和優勢,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用心教的老師。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有的學生雖然數學成績一般,但他的畫畫很棒; 有的學生的數學成績很差學習態度不端正,可他非常熱衷音樂、舞蹈。因而,他們在數學課堂中表現出的 “差”和 “好”是相對的,是他們的展現空間不同而已。因而,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差異,區別對待,分層次要求來教學,留給他們一個悅納自己的理由和個性發展的空間。 不能僅以數學學習成績的高低來判斷一個學生學習的好壞,這種過于單一的評價方式忽視了學生的藝術特長和愛好差異,很容易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也會影響學生專業學習的自信心,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數學課程的整體教學。
(2)藝術類中職學校數學教師不僅要熟煉掌握本課程教學的大綱要求和教學規律,也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藝術專業知識。通過找到學生現有專業知識需求的切合點,積累更多與學生的共同話題,從而找到適合藝術類中職學校學生的數學教學方式。按學生能夠掌握的難易度和范圍來教學,讓學生感受到通過自己努力可以達到的一種狀態,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不斷激發求知欲,從而提高數學學習的興趣,并日積月累個人學習經驗,形成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令學生望而生畏的函數圖象時,為了更好地引領學生共同學習和感受數形結合學習數學帶來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復習歸納課時中可采用PK選拔方式邀請學生現場鋼琴伴奏,老師和著音樂現場秀一段網絡流行的寓教于樂的“函數舞”的形式。當現場伴奏同學的神曲“小蘋果”的音樂聲緩緩響起,在全班同學行注目禮滿懷期待中,老師展開優雅的身姿,緩緩伸出雙手按照函數曲線圖演繹成各種直觀的“函數圖像”,不僅很炫酷地秀了段微博走紅的“函數舞”,更是讓學生記憶猶新地了解函數圖象的不同形狀。輕松的音樂背景和著神奇的肢體語言,即使授課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太多的分析,但也能很好地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好奇心理,吐槽老師笨拙動作的同時,親身體驗肢體圖解。借用網絡資源通過個人身體語言輔助記憶,函數圖像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再也不用擔心“sinx”和“cosx”分不清,輕松地掌握函數圖象特征,更好地運用數形結合解決函數實際問題。這就是史上最學術的“小蘋果”舞蹈帶來的學習效果。

再比如給學生講解“軸對稱圖形”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各種美麗對稱圖形的展示,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融入在一個美的畫面中。讓學生在美的情境受到美的熏陶,通過視覺效果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處于一種愉快的繪畫情境中。隨著教學幻燈片的展示,吸引學生進入深秋的故事情境:秋楓的樹林深處,滿地金黃落葉,兩只艷麗奪目的蝴蝶追逐起舞;林中一座小木屋,木屋門前小路邊停放著一輛小汽車。老師問:“這些圖案美嗎?它們有什么共同特征?請各位同學暢所欲言。”當有學生說出“這些圖形左右兩邊都是一樣”時,老師分發給學生事先準備好的教學用具蝴蝶、楓葉、房子圖案,讓學生自己動手折一折,觀察效果。老師適時課件展示蝴蝶、楓葉、木屋的放大鏡頭,讓同學們再仔細挖掘,進一步看清這些圖形左右兩邊都是相同的。學生在折老師準備的圖紙過程中,發現了圖形折痕的對稱模式,教師適時向學生說明在數學學習中我們規定這條折線為圖形的“對稱軸”,并一一指導學生找出所有圖紙的對稱軸,教師接著選用其中一種圖形,用課件演示了如何畫出圖形的對稱軸,同時黑板演示找出等腰三角形等常見圖形的對稱軸。隨后,老師課件展示出各種對稱圖形的生活實例,有巧奪天工的艾菲爾鐵塔、宏偉莊嚴的天安門、歷史悠久的紫禁城和其他國內風景名勝區和歷史遺址;還有紅雙喜字、窗戶、剪紙、我們學校的校門、教學樓…隨著一幅幅美麗畫面的不斷變更,老師說:“這是因為有了那么多的對稱性與不對稱性,才使我們的世界如此多姿多彩,風景迷人。”學生全神貫注地聽著,目不轉睛地看著,感受著生活中圖形的美感,贊不決口,軸對稱圖形也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真正領略了對稱圖形的震撼美,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存在方式。感知到了生活中到處都存在數學,對稱是一種的美表現形式,潛意識里養成運用數學洞察事物的習慣,從而強化學習動力,激發學習興趣。諸如此類教學例子,不一一列舉,總而言之,只要教學思路不偏離大綱要求,教學方法總會比困難多。只要數學課老師為尋求與學生的更多共鳴涉入藝術領域,尋找數學教學與藝術發展的共性,并將藝術和數學知識進行適度交融,就可以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數學學習效果,打破藝術類中職學校數學課程教學現狀。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任何一種教學,都不能只套用一個固定的教學模式。針對目前藝術類中職學校數學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可以考慮從轉變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為切入點,加強數學課教師自身專業素養和藝術修養的全面提升,溶合數學課程教學內容不斷調整教學方式方法,是藝術類中職學校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方向。
[1]張汝蘭.中等藝術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民族藝術研究,2011(06).
[2]王臻.藝術職業教育文化課教學之淺析[J].文理導航,2010(18).
(作者單位:廣西藝術學院附屬中等藝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