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課題組
浙江商品交易市場創新轉型發展路徑研究
□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課題組
電子商務在流通領域的深度融合是市場創新和轉型邏輯起點,市場轉型方向將是實物展示與虛擬展示、傳統銷售與網絡營銷、現場交易與網上交易、物流中心與信息中心及商務中心相結合,網下有形市場與網上無形市場融合,市場與產業、文化、旅游有機結合、聯動發展的新型專業市場
依托浙江塊狀經濟快速發展而興起的商品交易市場,是浙江“市場大省”的重要標志之一,繁榮的市場推動了浙江區域經濟發展。但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的變化,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迅速崛起,對商品交易市場帶來了挑戰。在經濟新常態、新經濟快速發展環境下,傳統商品交易市場如何走轉型創新之路,實現浴火重生,繼續助推浙江經濟創新轉型發展,成為當前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商品交易市場必須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進行觀點、機制、服務的創新,走轉型發展之路。電子商務在流通領域的深度融合是市場創新和轉型邏輯起點,市場轉型方向將是實物展示與虛擬展示、傳統銷售與網絡營銷、現場交易與網上交易、物流中心與信息中心及商務中心相結合,網下有形市場與網上無形市場融合,市場與產業、文化、旅游有機結合、聯動發展的新型專業市場。
加大新產品研發,不斷提升產品檔次。商品交易市場的基礎資源是產品,產品的體現形式是品牌。切實改變市場經營產品存在的檔次低、價格低、質量低的形象定位。加大新產品開發,提高產品競爭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實行產品差異化發展,解決產品同質化問題。每個市場、每家店鋪都應努力追求自身特色,尋找合適的定位,實行錯位經營,避免同質化競爭。新產品研發與產品質量檔次提升雖受制于生產企業,但作為市場,上連生產者、下接消費者,對市場需求信息最為敏感,市場要為生產企業及時準確全面傳遞需求信息,為新產品開發、產品質量提升信息。
豐富產品門類,擴大市場影響力。產地型市場是浙江商品交易市場的主要類型,主要銷售本地特色產業生產的產品,在市場趨向一體化的今天,這種產品銷售結構無法滿足廠商和用戶的需求。一是要圍繞區域特色產業,市場銷售產品向企業生產的上下游延伸。提供企業生產所需的原材料、機器設備等各類生產資料,義烏市針對企業新產品開發速度加快而形成的對生產模具的強勁需求,增設了模具市場,銷售形勢良好。對銷售工業半成品的市場,可以向下游制成品市場延伸,向消費品市場擴展,如柯橋紡織品市場形成的窗簾專業市場。二是向產業門類的橫向擴展,為顧客提供全面多門類商品。如防盜門市場向各種材質、各種用途的門業市場擴展,紅木家具市場向經營各類家具、家裝的綜合性家居市場擴展,地板面板市場向家居裝飾市場擴展。三是引入同行業知名品牌。市場不僅局限于本區域生產企業的產品,還要以向用戶提供全行業最全面、最豐富的商品為目標,有針對性地重點招商,引入行業龍頭企業開設銷售中心,引入全球知名品牌。使市場成為不同檔次、不同種類、各類品牌的產品集聚地,提高市場影響力,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
創新市場營銷模式。在市場產品升級的同時,還要重視經營方式和營銷方式的創新,增強市場活力。現在的市場銷售模式是產品總經營銷商向市場內的廣大攤位發貨,攤位零售客戶。攤位間相互壓價,以微利甚至虧損吸引客戶,損害市場形象和商戶總體利益。要從攤位制批發向大型批發交易方式轉變,從一般商品經銷向總代理、總經銷等現代營銷方式轉變,發展商業代理制。培育大型批發經營戶、銷售中心,有重點地進行招商,建立以商品品牌為核心的產品營銷中心。吸引生產企業來市場開設銷售中心,作為企業營銷部、產品展示中心、網上市場管理中心、客戶服務中心、售后服務中心,成為企業產品營銷和服務的主窗口。吸引全國甚至全球的知名品牌,來市場開設展示和銷售中心,提高市場在全行業的銷售中心地位。逐漸減少市場內的小型批發攤位數量,減少產品流通環節,實現銷售中心—用戶的直接銷售,降低流通成本,解決無序競爭。

圖/蕭然
強化產品展示、價格形成、信息發布功能。線上線下融合是市場發展的必然,強化實體市場的商品展示優勢,增進顧客對產品的體驗,不僅有利于實現直接銷售,更有助于提高企業和產品的形象和認知,形成良好的宣傳和廣告效應,對網上交易有很強促進作用。市場交易產生大量線下線上的價格信息,搜集、整理、發布價格信息是市場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些信息對生產企業、經營商、用戶都是重要資源,市場應設立專門機構和人員進行分析加工,以多種渠道和多種形式對外發布,提升市場在同行業中的知名度和地位。浙江義烏小商品城的“中國小商品指數”、余姚中國塑料城的“中國塑料價格指數”、中國輕紡城的“中國·柯橋紡織指數”、中國科技五金城的“中國永康五金指數”等,成為重要的市場價格指數,對提升市場行業地位有積極作用。市場信息發布不僅局限于價格信息,要重視行業發展的研究,組織本領域的政府官員、學者、專家,進行產業發展研究,建立研究成果發布刊物,定期發布行業研究報告,每年發布行業年度報告,逐漸成為行業研究的權威,也是市場重要的無形資產。
豐富市場服務業態,實現服務功能平臺化。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以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單一銷售功能的市場之路將越走越窄,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提高服務層次和水平,把市場打造成多功能服務平臺,向現代市場服務綜合體發展,是商品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做強傳統交易功能的基礎上,重點要拓展電子商務、物流配送、金融服務、研發設計、展覽會展、咨詢培訓等新型服務功能。培育市場新型服務業生態,發展電子商務、市場中介、檢驗認證、工業設計和創意產業、總部經濟、會展經濟。
展貿互動發展會展經濟。會展具有廣告宣傳、產品銷售、信息發布等多種功能,是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重要平臺。通過舉辦大規模、多層次、多種類的會展活動,對提升市場知名度和行業影響力有巨大的作用。中國科技五金城在1996年舉辦了首屆中國五金博覽會,至今已舉辦了20屆,吸引了全國行業內數千家實力雄厚的生產企業、貿易公司參展,成為全國同行業最具影響力的品牌展會。投資建設國際會展中心,拓寬展會種類,每年舉辦門業博覽會、機械裝備及工模具展覽會、文教體育用品博覽會。2015年,展會交易總額達189億元,帶動了住宿、餐飲、旅游業的發展。展會帶來人流和資金流,形成的會展經濟,成為永康五金產業集聚區發展的新亮點。
健全完善現代物流體系。物流是商品交易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線上市場的快速發展,物流的重要地位更加凸顯。現代物流是一項系統工程,應納入整個市場體系建設中,統籌規劃、建設和管理。改變小而散的物流組織形態,培育物流龍頭企業,建設物流園區。為傳統市場向現代采購中心、品牌貿易中心發展提供全面、規范、高效的物流支持。擴充物流功能,增加分揀、配送、集成、資金結算功能。提高物流信息化程度,推進物流信息共享,提高物流效率和效益。在為市場產品銷售提供物流服務的同時,加大企業原材料、設備、產品的物流支持,擴大物流規模,提高物流效益。現代物流要與電子商務緊密結合,減少物流中間環節,縮短流通時間,減少商品庫存和流通費用。在保護物流企業市場競爭的同時,政府要加強物流產業領導和協調,建立協調機制,完善管理體制,規范企業競爭秩序,解決物流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引導物流企業做大做強。
為商戶和顧客提供多元化服務。融管理于服務之中,發揮商戶與政府行政管理部門的橋梁作用,為商戶提供開店、辦證辦照、繳稅開票、電子商務、出口報關、質量檢測、物流運輸、廣告推廣、網絡營銷、攤位轉讓轉租等全方位服務。為顧客提供購物引導、商品知識介紹、商品搜索、價格信息提供、消費者維權等方面的服務。
加大市場營銷和推廣力度。通過市場營銷擴大市場知名度、提高市場形象,無論對于實體市場還是網上市場都有重要意義。特別是網上市場,由于不受地域限制,提高市場知曉度、關注度、美譽度,擴大客戶源,更要借重廣告營銷的力量。要注重營銷宣傳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根據市場客戶特征,選擇有效的市場推廣渠道,是對互聯網、移動客戶端開展有針對性的推廣。硬性廣告要與軟性形象宣傳相結合、實體市場廣告與網上市場推廣并重。通過舉辦各種博覽會、展銷會,進行針對性的宣傳。改變每家企業、每個商戶、每個品牌單打獨斗的廣告宣傳缺點,有效整合、統一營銷,形成整體優勢,提高營銷效率。
建立市場信用等級機制。無論實體市場采購還是網上市場購買,消費者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商家信譽和產品質量。建立入場經營商戶和網上商戶的信用等級認定機制,制定科學、規范的信用認定標準,全面搜集商品銷售信息、顧客投訴信息、資金結算信息,及時公布商戶信用等級信息。實行信用分類監管,激勵守信,懲戒失信,通過信用體系建設,營造誠實經營的良好市場氛圍。
電子商務提升市場競爭力,擴展市場規模。有形市場規模的擴大受到空間限制,投入成本也越來越高,市場輻射還受區域限制;建設網上市場,突破了有形市場的時空限制,企業和商品可以實現大規模虛擬集聚,彌補了有形市場空間擴張的限制;參與交易的經營企業可以是本市場的商戶,也可吸引全國同行業生產和經營企業,商品購買者無論身處何地,都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查詢、采購產品,提升了市場供給能力,擴大了市場需求量,推動了市場交易額的迅速擴張,促進了市場發展。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的“網上網下融合市場二十強”榜單,浙江的市場占八席,其中,義烏中國小商品市場位居第一、紹興中國輕紡城居第四、余姚中國塑料城居第六位。浙江的主要商品市場通過網上電子商務平臺,擴大規模,提升競爭力,走在中國商品市場前列。中國塑料城2004年打造了浙江塑料城網上交易市場,推進電子商務發展,推動市場營銷和發展模式轉型,2014年市場交易額1062億元,其中網上市場占48.2%,和實體市場平分秋色,相當于再造了一個“中國塑料城”。
開發建設市場電子商務平臺。將電子商務引入商品交易市場已成為市場管理者和經營戶的共識,重點和難點在于找到適合自身市場特點的電子商務模式。以市場為主導建立電子商務平臺形成網上市場,實體市場商戶入駐網上市場,是浙江主要商品市場電子商務開發模式。如義烏中國小商品城建立的“義烏購”,紹興中國輕紡城有“網上輕紡城”,余姚中國塑料城有“浙江塑料網上交易市場”,中國輕紡原料城有“全球輕紡原料網”,永康中國科技五金城有“尚五金”等等。以市場為主體開發電子商務平臺可以最大限度發揮實體市場的優勢,便于平臺的管理和運行,實現網下市場和網上市場的融合發展。電子商務平臺不但為市場商戶提供網上交易入口,也同時為全國同行業生產企業、經營企業加入市場提供便利,解決了實體市場規模擴張受到空間和成本制約,為把市場打造成全行業最全最優的商品集散市場提供了可能。
促進線上線下兩個市場融合發展。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對傳統交易方式帶來極大挑戰,但這并不意味著實體市場的終結。電子商務無法取代實體店銷售,沒有線下的支持和配合,純電商模式無法持久。實體市場的營運完全離開電子商務也難以生存。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實現線上市場和線下市場有機融合。發揮線下銷售的產品實體展示、功能體驗、咨詢、企業形象認知等方面的優勢,而線上市場的產品搜索、價格比較、交易更具優勢。未來的商業形態將是線上、線下、物流、數據、技術的完美融合。義烏中國小商品城線下和線上市場融合發展是個很好的范例,建立“義烏購”電商平臺,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深度切入供應鏈和貿易鏈各個環節,打造智慧市場平臺、電子商務平臺、貿易綜合服務平臺及大數據中心。建設網商服務區,打造集展示、洽談、采購、產品發布、配套服務于一體的電子商務產業平臺,實現有形市場和無形市場的有效融合。2015年,義烏電商實現成交額1511億元,超過了實體市場1244億元的成交額。
課題負責人:陳敏(浙江調查總隊)
課題組成員:戴建林施幼薇葛小娥朱一波寧波調查隊金華調查隊麗水調查隊柯橋調查隊義烏調查隊桐鄉調查隊
課題執筆人:戴建林朱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