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泉 朱斌
成本上漲壓力仍存 降本減負面臨新考驗
——一季度余杭區工業企業成本專題監測報告
□何泉 朱斌
為進一步摸清一季度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了解成本上漲對企業的影響,余杭區近期組織開展了部分監測企業座談并對268家工業企業進行了成本問題專項調查,結果顯示:
受市場、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余杭區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有“漲”有“跌”,政府主導的降成本部分對沖了市場決定的成本上漲的不利影響
市場促“漲”,政策促“跌”,不同成本有升有降。根據問卷調查以及座談會反饋,企業認為生產成本中上漲最快的是原材料成本(64.7%)和人工成本(67.4%),認為成本下降最多的是制度性交易成本(47.1%)、企業稅費負擔(20.8%)等。從企業反映的情況來看,宏觀經濟逐步企穩向好,市場需求回暖帶動了原材料、人工等成本大幅上漲,而政府主導的降本減負在制度性交易成本、稅費負擔、水電氣要素價格方面持續發揮作用,并有不同程度下降。
傳統產業受損,新興產業受益,不同行業有喜有憂。成本上漲的直接后果是企業利潤的下滑,調查中,僅有12.7%的企業盈利狀況為增長,34.4%的企業出現了下降,52.9%的企業持平。從企業座談會反映的情況來看,不同產業、行業之間出現明顯分化。以資源密集型、勞動密集型為代表的傳統產業(如四通化纖、錢潮控股、建新浮法玻璃等)市場競爭充分、議價能力弱,受到的沖擊較大,而以技術密集型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如春風動力、寶鼎重工、中金環境等)憑借先進的管理、機器換人、“技術壟斷”等優勢,議價能力強,可將成本轉嫁到下游產品,一定程度上還能賺取更多的利潤。
多因素共振促上漲,原材料價格將逐步走穩。作為本輪成本上漲的“急先鋒”,原材料成本上漲主要是受需求回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縱深推進以及長期下跌后內在修復動能增強的共同影響,但總體來看是階段性、修復性的上漲,并不具備持續性。監測顯示,預期未來三個月原材料價格平穩或回落的企業占到51.1%。相對而言,人工、環保、用地、物流等其他成本受政策趨緊或供給縮減的影響,將對企業形成長期的壓力。
在各類成本中,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上漲影響最大,企業多措并舉,積極應對成本上漲
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和應對措施。盡管部分企業在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博弈中占據主動、贏得先機,但大多數企業仍然承受著巨大壓力。調查顯示,66.5%的企業利潤受到一定擠壓,25.8%的企業利潤受到明顯擠壓。企業采取多種措施、積極應對,主要包括加強技術改造、工藝創新,內部消化以及向下游轉嫁等等。
用工成本上漲成因及應對舉措。近年來,持續加大“機器換人”、淘汰落后產能、整治低小散等轉型升級組合拳力度,招工難、用工貴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但隨著今年一季度市場需求回暖,企業產能有所提升,招工難問題又再度顯現,主要體現在結構性短缺上(一線技術員工和高層次人才嚴重不足)。企業采取了針對性的措施,如圖表二所示。
在應對“成本上漲”的過程中,部分企業通過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降本減負、提質增效,化“危”為“機”
產品研發。為提高核心競爭力,不少企業正加快產品研發步伐,如南都動力新研發通訊鋰電和數碼鋰電,市場認可度較高;中亞布藝與國外設計師開展合作,更新產品,極大地提高了議價能力;西子石川島通過研發智能車庫也實現了企業轉型。
內部挖潛。部分企業以優化內部管理、機器換人、完善考核機制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天地數碼以部門人均GDP作為考核指標,內部挖潛,取得了一定成效;興源環境向產品要效率,通過工序、設計優化,省略不需要的材料和零部件,從而節省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圖表二 企業面臨考驗需采取的對策舉措
校企合作。加強企業與高校的多方面合作有助于解決科研成果產業化,企業用工難等一系列問題,切實起到互利多贏的作用。如恒強科技和金舟科技均通過與專業對口技校的合作,簽訂相關協議,定期輸送專業人才,很大程度彌補了技術人才的短缺;四通化纖在與東華大學合作后,產品研發能力有了很大提升。
“+互聯網”“+服務”“+電商”。新業態、新模式是企業出奇制勝的重要法寶,在不少新領域,余杭企業已先行一步。“布言不語”在2016年全面提供家居窗簾“拆裝洗”一體化服務,并由專業設計師提供方案;“大浪淘沙”則推出手機APP軟件,匯集全國各地大型樓盤、戶型,用戶可手機選擇各類軟裝,市場反響熱烈,同時創新窗簾的售后清洗服務;“諾貝爾陶瓷”則加大線上銷售力度,主攻高端市場,埃克汽車通過發展跨境電商,也逐步打開了海外市場。
在宏觀經濟企穩向好的大環境下,優化實體經濟發展環境,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需要持續發力
企業需提升素質、內外兼修。此番成本上漲,暴露出企業自身的不少問題。“打鐵還需自身硬”,企業需要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尤其是提高研發創新能力。
政府應科學決策、有的放矢。政府部門要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最多跑一次”倒逼簡政放權,在降成本、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店小二”式的服務,特別是在降低稅費、財政補貼、產業政策傾斜上要持續發力。
作者單位:余杭區發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