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商務研究院院長、WTO浙江研究咨詢中心主任,研究員
浙江外貿的靚麗與隱憂
浙江省商務研究院院長、WTO浙江研究咨詢中心主任,研究員


我們為1月浙江外貿的強勁增長而歡呼,但也不能因為快速增長而掉以輕心。實際的外貿形勢可能并沒有像數據表現得那么樂觀,需要冷靜觀察、正確認識、積極應對
1月,浙江外貿超出預期,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浙江外貿的開門大吉,讓各界有了更多的期待,期待未來能夠月月紅、年年紅。如何看待浙江外貿的成績,如何把握浙江外貿的發展趨勢,引發各界異乎尋常的關心。
浙江外貿的靚麗成績,從國內來看有這樣幾個原因:一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全省外貿戰線廣大企業和干部職工的艱苦努力。夏寶龍書記、車俊省長親自過問,省級有關部門群策群力,不斷加大對外貿工作的支持力度。二是外貿扶持政策效應逐步顯現。近年來,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出臺了許多外貿扶持政策,如提高外貿出口退稅率、落實大通關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減少外貿企業規費、實施外貿降成本等。三是外貿改革提速激發發展活力。浙江積極實施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推動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落地開花結果;推動杭州跨境電商綜合改革,打造網上絲綢之路;申報舟山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油品全產業鏈貿易;培育外貿新業態,扶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服務廣大中小企業發展。
從國際上來看,一是以美國為代表的主要經濟體基本面繼續向好,為浙江出口提供了較好的外部環境。美國、歐洲、日本1月PMI指數呈上升趨勢,保持擴張區間。1月浙江對歐洲、美國、東盟、日本貿易穩步增長,對韓國、澳大利亞貿易快速發展;其中,浙江對美國、東盟、日本的進出口分別同比增長20.4%、23%、27.4%。二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提升。全省主要進口大宗商品均呈量價齊升態勢,尤其是鐵礦砂和煤炭均價,同比漲幅分別達到79.6%和71.9%。一方面直接推升了進口額的增長,另一方面通過價格傳導機制推動了國內工業制成品出口價格的提升。
浙江外貿不僅一直領先全國,更是重新成為拉動浙江經濟的有力的“一駕馬車”,1月靚麗的外貿成績對于穩定社會預期、提振企業信心無疑會有十分重要的正面作用。然而,實際的外貿形勢可能并沒有像數據表現得那么樂觀,需要冷靜觀察、正確認識、積極應對。
首先,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很大。開放型經濟受外部需求影響大,有很多因素不是我們能夠掌握的。從歷年的經濟運行情況來看,國際市場波動大于國內市場,一般而言,在世界經濟增長較快的時期,國際貿易增長會快于世界經濟增長,而在世界經濟衰退之時,國際貿易增長會低于世界經濟增長。2017年,世界經濟新舊矛盾將進一步深化,世界貿易仍將在低谷徘徊,根據IMF和WTO預測,2017年世界經濟增長為3.4%,全球貿易增長預期為1.8%至3.1%,世界經濟低速增長,必將拖累全球國際貿易增速。
二是貿易保護主義可能升溫。2016年世界經濟出現好幾只黑天鵝,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顯現。2016年11月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其政策主張帶有鮮明的反全球化和貿易保護色彩;英國脫歐、意大利公投失敗對于歐洲經濟一體化也會帶來負面影響。歐美是浙江的傳統市場、主體市場,未來貿易摩擦形勢很不樂觀。貿易保護主義與經濟低迷相伴相生、互為因果。貿易保護主義是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主要根源之一,世界經濟增長低迷反過來又使貿易保護主義壓力加大。
三是一季度有許多不可比因素。由于春節是農歷,與公歷月份每一年對應的時間會有較大差異,導致各月份出口波動較大,春節前集中趕單出口,節后恢復較慢。對比近年來的數據可以看出,上年1月出口基數較低也是今年出口增長較快的原因之一。2016年1月浙江出口、進口分別比2015年下降4.8%和13.3%,基數較低。
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是中國外貿包括浙江外貿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在此之前浙江外貿一路高歌猛進。國際金融危機導致2009年外貿的大幅下降,但在4萬億元刺激政策的推動下,2010年實現了較快回升,許多人以為可以從此恢復往日的榮光,現在看來,只能是一個良好的愿望。危機以來浙江外貿的疲軟表面上看是外來因素,實質上是浙江外貿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我們為1月浙江外貿的強勁增長而歡呼,但也不能因為一個月的快速增長而掉以輕心。要以翻篇歸零的心態、昂揚的斗志,從頭開始,千方百計拓市場保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