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華
(長葛市醫院 檢驗科 河南 許昌 461500)
膿毒癥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劉建華
(長葛市醫院 檢驗科 河南 許昌 461500)
目的 分析膿毒癥患者病原菌分布情況及耐藥性。方法 對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收治的88例膿毒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其細菌培養結果及藥敏試驗結果。結果 本次研究的88例膿毒癥患者共分離出病原菌128株,其中革蘭陰性菌72株,所占比例為56.25%(72/128);革蘭陽性菌42株,所占比例為32.81%(42/128),真菌14株,所占比例為10.94%(14/128)。藥敏試驗結果顯示,多數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均對臨床常用抗菌有廣泛耐藥性,且呈現出多藥耐藥性特征。結論 膿毒癥患者病原菌多存在耐藥性,臨床需要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恰當抗菌藥物,保證抗菌藥物使用的科學性及合理性。
膿毒癥;病原菌;耐藥性
膿毒癥是一種由感染導致的全身炎癥反應,是嚴重燒傷、創傷、大手術后、休克常見并發癥之一,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臨床多給予患者抗菌藥物治療,但近年來患者對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增加,導致治療效果不明顯[1]。為了研究膿毒癥患者病原菌分布情況及耐藥性,本研究對88例膿毒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對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收治的88例膿毒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齡28~76歲,平均(62.14±2.14)歲;基礎病:多發性復合傷28例,嚴重心肺疾病29例,糖尿病嚴重并發癥11例,肝硬化9例,大手術后5例,重型顱腦外傷或腹部外傷2例,其他4例。本研究對象均滿足2001年12月“國際膿毒癥定義會議”中制定的相關診斷標準。
1.2 方法 對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患者細菌分離培養根據臨床檢驗操作規程實施,收集患者痰液、尿液、引流液、血液以及創口分泌物對標本進行細菌及真菌培養,將同一患者分離的重復菌株、難以判定是否為重復菌株者剔除。菌株的鑒定采用12個反應的AP120NE試驗條鑒定系統完成,根據手冊說明書實施相關操作,其判定標準需根據AP120NE操作手冊進行。
1.3 藥敏試驗 選用紙片法和微量肉湯稀釋法進行MIC測定,并根據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制定的相關標準進行判定;根據M-38P準則的肉湯稀釋法實施真菌藥敏試驗。
2.1 膿毒癥患者病原菌分布情況 88例膿毒癥患者中,62例患者為單一細菌感染,26例患者有2種以上(包含2種)細菌感染,共分離出128株病原菌。革蘭陰性菌72株,所占比例為56.25%(72/128),其中銅綠假單胞菌22株(17.19%)、大腸埃希菌16株(12.50%)、其他腸桿菌14株(10.94%)、肺炎克雷伯菌10株(7.81%)、不動桿菌屬8株(6.25%),其他2株(1.56%);革蘭陽性菌42株,所占比例為32.81%(42/128),主要有金黃色葡萄球菌20株(15.63%)、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15株(11.72%)、腸球菌屬7株(16.67%);真菌14株,所占比例為10.94%(14/128),其中白色假絲酵母菌8株(6.25%),光滑假絲酵母菌4株(3.13%),季也蒙假絲酵母菌2株(1.56%)。2.2 藥敏試驗結果分析 革蘭陰性菌:銅綠假單胞菌主要對頭孢噻肟、頭孢西丁、復方新諾明、頭孢哌酮、頭孢曲松耐藥;大腸埃希菌主要對頭孢哌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噻肟、慶大霉素、頭孢西丁及復方新諾明耐藥;其他腸桿菌主要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復方新諾明耐藥;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對復方新諾明、環丙沙星、頭孢吡肟耐藥;不動桿菌屬主要對頭孢曲松耐藥。見表1。革蘭陽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主要對青霉素G、氨芐西林、紅霉素耐藥;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主要對青霉素G、氨芐西林、環丙沙星、頭孢唑林、潔霉素、紅霉素耐藥;腸球菌屬主要對氨芐西林、環丙沙星、頭孢唑林、紅霉素耐藥。見表2。

表1 革蘭陰性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分析[n(%)]

表2 革蘭陽性菌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分析[n(%)]
膿毒癥是臨床常見嚴重并發癥之一,其發病機制與免疫、炎癥、凝血及感染等多方面因素有關,其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等陽性球菌和化膿性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鏈球菌可經2種機制導致該疾病,分別為產生超級抗原的外毒素病和激活免疫細胞的細胞壁成分[2]。常見病原菌革蘭陰性菌外壁組成成分為脂多糖,脂多糖在膿毒癥發生中有重要的參與作用[3]。臨床治療膿毒癥患者時,一般給予患者感染病灶清除、器官支持、抗生素等綜合治療,并針對患者脂多糖、凝血系統、組織因子及致炎細胞因子等進行干預,但是促進患者康復、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手段仍然是抗生素治療,所以臨床積極研究膿毒癥患者病原菌分布情況及耐藥率具有重要價值[4-5]。
相關數據表明,全球范圍內嚴重膿毒癥每年發生率超過1 800萬,且每天持續增長速度為1.5%~8.0%,病情變化快,且死亡率高,其發病機制較為復雜[6]。近年來,由于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導致廣譜抗菌素濫用情況增加,耐藥菌株增多,菌群失調相關感染率也明顯上升。本次研究中,膿毒癥患者病原菌主要為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白色假絲酵母菌等,與殷娜等[7]研究結果一致,說明本研究膿毒癥患者病原菌分布情況和當前流行病學特點相同。本次研究的88例患者中共分離出128株病原菌,其中革蘭陰性菌72株,所占比例為56.25%,革蘭陽性菌42株,所占比例為32.81%,真菌14株,所占比例為10.94%,并且本次分離出的22株銅綠假單胞菌主要對環丙沙星、三代頭孢菌素、亞胺培南等抗菌素耐藥率較高,耐藥率均在60.0%以上,提示臨床需要重視該問題,在選擇抗菌藥物治療膿毒癥時,盡量少選用亞胺培南治療,臨床需要積極對患者進行藥敏試驗,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恰當的抗菌藥物,并確定抗生素單藥或聯合用藥治療方案。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是最常見的革蘭陽性菌,臨床采用第三代頭孢菌素治療,能夠有效抑制革蘭陰性菌,但在抑制革蘭陽性菌中作用不顯著。并且近幾年呼吸機的適用范圍不斷擴大,革蘭陽性菌過度生長,導致其致病率明顯提高,耐藥現象嚴重,但暫時未發現耐萬古霉素菌株現象[8]。
綜上所述,革蘭陰性菌、革蘭陽性菌為膿毒癥患者常見病原菌,隨著抗菌藥的廣泛應用,耐藥性增加,導致患者治療效果下降,因此臨床需要根據藥敏試驗選擇恰當抗菌藥物,保證抗菌藥物的有效性,促進患者康復。
[1] 李智博,溫德良,劉衛江,等.腹腔感染所致嚴重膿毒癥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10):1633-6135.[2] 葉巧云,林湛,敖當,等.新生兒重癥監護室血培養233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2,9(4):396-398.
[3] 牛文娟.膿毒癥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1):168-169.
[4] 母麗媛,曠凌寒,周偉,等.新生兒膿毒癥病原菌分布及耐藥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8):1186-1188.
[5] 彭春燕,劉泉波.兒童膿毒癥病原菌及其耐藥分析[J].四川大學學報:醫學版,2014,45(6):1051-1053.
[6] 朱小麗.189例膿毒癥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8(9):158-159.
[7] 殷娜,鄧小明.外科重癥監護病房腹腔感染相關膿毒癥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重慶醫學,2014,43(7):812-815.
[8] 趙湛元,侯六生,楊婷,等.重癥監護室血源性危重膿毒癥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預后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5,31(15):2474-2476.
R 446.5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9.041
2016-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