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作輯



人物小傳
王陽,1969年生人,1995年7月入伍,第十一屆全國青聯委員,第十、十一、十二屆山東省青聯常委,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舞臺美術家協會會員,第三屆山東省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現為北部戰區陸軍軍人俱樂部主任、二級美術師。
入伍20多年來,美術作品多次在全國全軍獲獎:《決戰》被收入《抗洪英雄贊》全軍美術作品選,《豐碑》被收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美術作品集》《九屆全國美展美術作品集》,《柿子紅了》被收入《十屆全國美展美術作品集》,《風骨》被收入《2005中國漆畫展美術作品集》。先后獲得“血情杯”公益廣告展金獎、慶祝建國五十周年全軍優秀美術作品獎、第九屆全國美展優秀作品獎、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群星獎、全軍抗非典題材優秀文藝作品獎、全軍軍營廉政文化優秀作品獎、抗震救災全國優秀美術作品獎等,作為主創人員創作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宣傳畫》由總政治部印發全軍。
繪畫題材廣泛,技巧超逸,情趣雋永,洋溢著生活氣息和時代感,是王陽繪畫藝術的特征。他勤孜不懈地深入現實生活,致力于藝術實踐,銳意創新,其作品形神俱到,意境不凡,富有強烈的時代感和藝術魅力,贏得廣泛贊譽。
王陽的藝術探索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忠實于現實生活,基礎堅實,其觀察描繪對象極為認真、精微,善于抓住客觀事物的內涵和實質,思維敏捷,故而其作品別具風采神韻,長期的軍旅生涯更使其作品洋溢著濃厚的浪漫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氣息,這也是畫家本人精神氣質在藝術作品中的升華。
我和王陽以前并不相熟,但素知其多才多藝,他在雕刻、壁畫、漆畫、宣傳畫、油畫、陶瓷、建筑設計等方面多有佳作,我是早已知曉的,但其在國畫方面的才能卻是近年來才有所聞。前兩年偶見其幾幅奔馬作品,無論形態、筆墨、意趣均為上乘,更對其產生濃厚興趣。后經相熟老同志介紹,才對其藝術成長過程有了一定的了解。王陽自幼酷愛繪畫、篆刻,少年時即表現出過人的藝術天賦,并曾得到國畫大師李可染先生的指導,曾有大量作品見諸報端,尤以其畫馬作品為佳,得到廣泛好評,其多幅奔馬作品作為政府禮品贈送給海外友人。后考入專業藝術學院學習西洋繪畫,而國畫也因此有所荒廢,甚是可惜。近年來,王陽又開始了中國畫的創作,因其功底扎實,兼又從事漆藝雕塑、宣傳畫等方面的藝術創作,繪畫技巧融匯中西,較之一般專攻國畫的畫家,手法上反而更具新意。
王陽畫馬善于博采眾長,兼收并蓄,融匯中西,從而由博返約,別出心裁,而成一格。看其畫馬,信手而來,不拘不束,一揮而就,但其表現技法卻異常廣泛,從梁楷的潑墨到李公麟嚴謹的線造型、從徐悲鴻的講求結構到尹瘦石的筆墨情趣,都能從其畫作中得到體現。王陽畫馬非常注重師法漢唐傳統,其筆下之馬,于漢唐的造型藝術多有取法。漢代雕塑的雄強凝練、簡樸有力,漢畫像的傳神生動以及唐馬的肥碩雍容都有借鑒,又通過對馬結構輪廓的強調,以及對馬頭部、腳部的夸張描寫,于方尺之間盡顯千里奔馳之勢。同時,作者更注重師法自然,對馬的結構、解剖有著深刻的認識,并通過對各種資料的收集、瀏覽、比較、綜合、研究,通過反復的藝術實踐,真正做到了胸中驊騮,腕底馳騁。同時,他的寫實之作又并非單純的描摹自然,無論是畫稿或創作及其縱情揮灑的線條、色彩都是從實際感受得來,心悟手從,概括提煉而形諸筆底。傳統筆墨的干、濕、蒼、潤,虛實、隱現、聚散、呼應以及渲暈(包括適當的借鑒西法)的變幻,也都極其自然地融匯在其作品之中。由于他具有深厚的生活基礎,掌握精湛的傳統筆墨技法,因之線條流暢,剛柔相濟,巧拙相稱,對比協調,即使寥寥數筆,卻能在造型上給人以明快而新穎的深刻印象。
中國歷史上歷來把鞍馬與武備相關聯,又賦予馬一定的道德品性和美學價值。畫馬是一個時代精神的體現,也表露出一個時代的美學追求,此即我們通常所謂的“文化”。縱觀一幅幅畫馬作品可謂異彩紛呈:漢馬雄武,晉馬奔放,唐馬肥壯,宋馬雅致,元馬昂揚,明馬靜穆,清馬畢肖。我們可以越過這千年時空的阻隔,盡情地感受一個盡在馬上的中國歷史畫卷。當今我們在追求社會發展、進步、和諧的同時,金戈鐵馬的武備,這是國家強盛的保證。
王陽作為軍旅畫家,所畫的馬銅筋鐵骨、昂首闊步,帶有濃厚的戰斗精神,正是人民軍隊新時期精神風貌的一種體現。王陽畫馬一定大有可為。
古詩有曰:“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人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愿我們的祖國像強健的駿馬,昂首闊步奔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