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琿夏
摘 要:高校圖書館作為校園“第三空間”,具有文化空間、社交空間、休閑空間等表現形式。環境氛圍、服務方式以及人員和制度保障是構建高校圖書館“第三空間”的主要途徑。文章闡述了“第三空間”的概念與內涵,分析高校圖書館“第三空間”的表現形式,并提出了高校圖書館“第三空間”的構建途徑,以期高校圖書館真正實現“第三空間”的價值,得到讀者的認可與接受。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第三空間”;文化空間;社交空間;休閑空間
一、“第三空間”的概念與內涵
“第三空間”概念最早由美國社會學家 Ray Oldenburg 提出,他認為家庭居住環境為“第一空間”,職場環境為“第二空間”,兩者之外的其他所有空間為“第三空間”。咖啡廳、音樂廳、酒吧、公園、廣場、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就是典型的“第三空間”。
“第三空間”蘊含著平等、自由、開放、多元的精神內涵[1],與圖書館的內在特性相契合。圖書館不僅為公眾提供豐富的館藏資源與多樣化的服務形態,亦營造了一個多種文化兼收并蓄、寬松愜意的交流環境。
二、高校圖書館“第三空間”的表現形式
1.高校圖書館是校園的文化空間
圖書館是高校的文化地標,承擔著對知識資源的收集、整合、傳播、利用等職責。憑借其豐富的館藏資源與專業的知識服務幫助用戶有效獲取各種知識,為獲取信息資源提供保障。
2.高校圖書館是校園的社交空間
圖書館作為一個開放、平等的公共文化空間,聚集著人的資源與信息資源,是交流溝通的理想情境。高校圖書館舉辦講座、沙龍、論壇等豐富多樣的交流形式,不僅豐富了師生的社交活動,更是知識的交流、情感的傳遞與思想的碰撞。
3.高校圖書館是校園的休閑空間
不可否認,休閑需求逐漸成為用戶到館的重要動機之一。圖書館是師生釋放精神壓力的空間,成為校園重要的休閑場所之一。圖書館在建筑格局、功能設計、空間環境、采光設計、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精心設計體現著圖書館休閑文化與建筑文化融合的特點,人們置身其中,感到身心放松,是一種其他娛樂休閑場所無法比擬的身心撫慰[2]。
休閑閱讀與休閑娛樂是在圖書館進行的主要休閑活動。閑暇時光,圖書館吸引著廣大師生閱讀休閑型讀物,上網放松身心,以及參加文化講座、主題展覽等休閑文化娛樂活動。在館藏資源上,圖書館要滿足讀者個人的休閑閱讀需求,館藏文獻中可增加文學、藝術、書法、音樂、攝影、詩歌等類型的文獻。在環境方面,圖書館還可以在館內設置咖啡廳、茶座等休閑交流角落,使讀者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探求知識、暢快交流。
三、高校圖書館“第三空間”的構建途徑
1.和諧舒適的環境氛圍是構建高校圖書館“第三空間”的基礎
環境是物理空間的建設,包括建筑設計和空間布局,以滿足學習、娛樂、交流等多種需求。高校圖書館的空間環境是一切活動的基礎,因此在建筑布局、環境設計、裝修風格、功能設置等方面要精心設計,營造一種輕松、休閑、舒適的氛圍。
2.個性化服務方式是構建高校圖書館“第三空間”的關鍵
“第三空間”的圖書館提供一站式讀者服務,讀者進入圖書館,不再受空間、時間、人為因素的干擾,在不影響其他讀者的基礎上,可以隨心所欲、自由開放、無障礙地利用圖書館。面對讀者個性化的需求,圖書館要樹立以人為本、讀者至上的服務理念,優化整合各類資源與服務項目,針對不同的讀者群體開展個性化的知識服務。
3.高素質館員與人性化管理制度是高校圖書館“第三空間”的保障措施
高素質的館員隊伍不僅擁有良好的業務能力,同時其將“讀者至上”的服務理念滲透到服務的每個細節當中,能夠給予讀者美好的服務體驗。人性化的讀者管理制度則需要圖書館在制度建設中融入人文因素,設立既合理又人性化的規章制度。注重公平和自由,多引導少強制,多教育少懲罰。只有提供良好的服務、人性化的管理,高校圖書館才能得到讀者的認可與接受,“第三空間”的價值才能真正實現。
參考文獻:
[1]袁紅軍.第三空間的圖書館服務能力研究[J].現代情報,2012,32(11):135-137.
[2]鮑甬嬋.圖書館:城市的“第三空間”[J].圖書館論壇,20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