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黎黎
摘 要:在大學開展校園環保公益活動,從某種意義來講,能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環保意識,使大學生更好地參與主題活動并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都有很大的作用。文章分析了當前大學生參與校園環保公益活動的重要性,并從多角度探討校園環保公益活動與大學生素質提升融合的方式,以期全面推動大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一、引言
在高校開展校園環保公益活動,目的是要讓學生形成濃厚的環保意識,使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有意義的活動,走向社會,參與社會各項公益事業,作為全社會公益活動的一類,突出環保相關內容的運用,更好地讓學生組織環保公益活動,增強其組織能力、環保意識、社會擔當等方面的素質。
二、高校環保公益活動的現狀分析
1.服務質量不夠高,參與意識不濃厚
在一些社會公益活動的組織中,雖然舉辦了一些大型的環保公益活動,比如校園大掃除、城市環保宣傳、自然環境保護等,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在社會公益活動的組織中不能形成常態化、規范化的管理,在具體組織上沒有深入,因此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并且,由于環保公益活動組織方面不嚴密、大學生參與意識不濃厚,有些環保公益活動流于形式,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導致有些環保公益活動走向形式化,環保公益活動的社會價值沒有充分體現出來,造成環保服務的整體質量不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不強,缺少系統化的培訓,不能促進整個公益活動的整體效果實現。
2.資金支持不足,參與熱情不高
由于環保公益活動的組織需要一定的資金,在活動開展中,學生不能自發進行資金的籌集,因此,在組織實施的過程中,開展高校環保公益活動主要依靠政府的幫助,政府資金撥付相對較少時,不能全面滿足高校環保公益活動的開展。作為一項無償性的公益活動,還需要學生會組織、社會團體等方方面面的支持。在法律制度不夠健全的背景下,有時候難以保證學生的合法權益,在開展公益活動的過程中,與企業、社會等之間的聯系很少,沒有深入企業發展的綜合實際情況之中去,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環保公益活動在大學校園的全面開展。
三、校園環保公益活動對大學生素質提升的整體價值
1.培養社會擔當的責任感
通過開展多渠道的環保公益活動,讓學生在全面了解環保知識的基礎上,還能培養出敢于擔當的良好品質,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其中,最關鍵的是,在具體活動的組織中,對涉及環保工作中的資源管理、環境保護、節約意識、低碳出行、空氣質量控制等方面,從自我做起,并在積極宣傳組織的過程中,加深自我的社會責任感,并細化到具體的環保意識培養中,在課程學習、生活管理、主人翁意識等方面,構建多角度的認知,多渠道的踐行等,在參與環保活動的過程中,為社會和諧發展、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做出更多的思考,并指導與影響周圍的學生,發揮出良好的社會責任感。
2.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品質
通過在校園開展環保公益活動,讓大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主動融入到參與社會活動之中來,并在活動的開展中,形成良好的組織、策劃、宣傳等能力,在人際溝通、環保知識等方面的素養上,可以得到更好的鍛煉。同時,在正確處理社會關系、解決相應的社會問題上,在不斷的訓練中提升自己,可以將大學生的感性認識變為理性認識,增強自我感知能力,并加深社會環保、社會貢獻等方面的素質。通過親自參與環保公益活動,接觸并體驗校園中接觸不到的內容,由此加深對社會的理解,增強大學生以后走向社會、參與社會的適應能力。并且,對于大學生自身內在素質的培養也有很大的作用,可以促進大學生在學好綜合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對社會的了解,懂得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融合,激發學生多方面的能力。
3.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強大載體
在高校開展多方面的環保公益活動,可以讓大學生參與各個不同環保公益項目的組織,形成系統的實踐教育模式,在豐富學生業余時間的基礎上增長其見識,并且也是有效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有效手段。
在環保公益活動的開展路徑中,不僅可以讓大學生親身體驗世界,了解社會,在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中,讓自己的思想得到無意識的提升,在陶冶情操的基礎上,通過長時間的環保公益活動逐漸形成良好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增強主觀能動性,培養堅定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說,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與環節,使學生可以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在豐富自身經驗的基礎上,提升綜合社會實踐能力。
四、開展高校環保公益活動的有效方式
1.興趣引導,培養大學生綜合能力
通過開展不同的環保公益活動,最主要的是在整個過程中讓大學生多接觸社會,在實踐鍛煉的基礎上,豐富感性認識,并將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指導自己的學習,讓自己有強大的社會責任感,敢于揭露不文明、不道德的現象,敢于發現自身的不足,敢于在實踐中鍛煉提升自己。
譬如,在活動組織的過程中,對廢棄的漁網、塑料袋、煙頭、煙盒、火腿腸皮、雪糕紙、塑料泡沫、燒烤后的殘渣等垃圾,在倡導群眾注重環保的基礎上,大學生自發組織,形成良好的社會導向,可以在活動組織下,推動整個公益活動的全面價值實現。
2.活動倡導,注重大學生實踐能力
通過多種活動的參與,讓學生在實踐中增強主體責任感。把環境保護的理念貫徹到大學生日常生活中來,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但是真正檢驗大學生對環境的貢獻不是言辭,而是行動。雖然現在做的只不過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堅信要是人人都有保護環境的責任心,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攜手保護我們的家園,大自然會給人類應有的回報,讓人類能在溫暖的搖籃——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臉——天空下成長,在愛的源泉——河流中沐浴。因此,在活動組織的過程中,采取開放式、合作式等方式,能形成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強大路徑,更好地推動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五、結語
總之,通過多種方式的校園環保公益活動的實施,組織大學生積極參與,依靠大學生群體的公益力量,最主要的是在公益事業中強化責任感,讓每一個大學生增強自我的環保意識,加強社會責任感,在提升全民綜合素質與道德水平的基礎上,通過環保公益活動的組織策劃與實施,全面發揮出高校環保公益活動的重要意義與社會價值,創新活動開展,組織學生參與,全面精心策劃,加大社會參與力度,才能實現環保意識深入人心,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社會道德與責任感,實現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李 磊.公益勞動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升之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1(12).
[2]陳文冬.大學生志愿者行動及其相關概念的研究述評[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3).
[3]齊 寧.基于高校學生志愿者管理的創新育人機制研究[J].學術探索,2012(8).
[4]廖 穎.試論校園環保公益組織運作思路[J].新西部,2015(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