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 郭無瑕
【摘要】在臨床神經科疾病患者的治療當中,腦出血是一種最為常見的腦部血管疾病,該疾病的特點主要就在于患者的發病率出現明顯上升,且患者患病后的殘疾率及死亡率也相對較高。根據相關的調查研究數據顯示,在我國的腦卒中患者當中,約有1/3的患者為腦出血患者,且將近一半的腦出血患者在患病后的2天之內會出現死亡,患者在患病后一個月之內的死亡率仍可達到35%~50%。對于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而言,控制患者的后續出血癥狀及避免再次出血是治療中的關鍵之處。對于腦出血患者的治療而言,臨床通常會選擇甘露醇作為治療藥物,這也是腦出血治療當中應用歷史較長且效果相對較好的藥物之一,對于患者的治療可以起到較好的作用。筆者將在本文對腦出血治療中甘露醇的相關藥理機制進行分析,并探討相關的臨床應用情況。
【關鍵詞】甘露醇;藥理學;腦出血;應用;機制;治療
【中圖分類號】R743.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2.0.02
目前,伴隨人們生活習慣的不斷變化,再加上社會環境等方面因素的影響,腦出血患者的數量在我國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增多[1]。根據臨床相關的研究資料顯示可以看出,腦出血患者在發病6 h之內,腦部的血腫仍然有可能出現擴大跡象,少數患者甚至在發病24 h之后血腫仍可能明顯擴大,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患者的腦部出現了繼續出血[2]。腦出血患者在發病后,如果血腫癥狀得不到有效控制,患者的預后效果會受到嚴重影響。所以,對于這類患者的治療,預防患者的腦部血腫進一步變大及避免患者出現腦疝是治療的關鍵之處[3]。在腦出血患者治療當中,甘露醇的應用效果相對較好,但是,就其具體的藥理學機制及臨床相關應用仍存在一定爭議等,筆者將在本文對其進行相關分析。
1 甘露醇在治療腦出血當中的藥理學機制分析
腦出血在臨床當中主要是指非外傷原因導致的原發性質腦部出血,很多患者患上腦出血的原因是因為自身血壓較高,且腦出血患者當中因血壓較高而合并小動脈硬化者數量較多。患者在患上腦出血之后,腦部會出現大血腫導致腦部組織受到明顯壓迫,從而使患者的腦部出現明顯的缺血及缺氧反應,患者的顱內壓也會出現明顯上升,這樣會造成患者腦部靜脈回流嚴重受阻,進而增加了阻力,進一步加重患者腦出血的相關癥狀,甚至導致患者死亡。所以,降低患者的顱內壓并控制腦部血腫等是患者治療的關鍵,甘露醇作為常用藥物,其藥理機制主要如下。
1.1 脫水
腦出血患者在接受甘露醇治療之后,甘露醇的有效成分不會隨著患者的毛細血管滲入機體組織,患者體內的高血漿滲透壓會出現明顯的升高,這樣可以使患者體內的水分向血液轉移,從而產生明顯的脫水效果。
1.2 利尿
腦出血患者在接受甘露醇治療之后,患者的腎小管不會重吸收藥物,患者的小管液滲透壓會出現明顯的上升,不會出現集合小管重吸收水及氯化鈉等,進一步增加患者的尿量。正是由于患者在接受甘露醇治療之后腦部組織的脫水效果十分顯著,且這類患者的治療關鍵點就在于控制腦部的水腫等,所以,甘露醇才能成為臨床治療腦出血的重要藥物。
腦出血患者在接受甘露醇治療之后,患者體內的血漿滲透壓會出現明顯的提高,其中一小部分會在患者的肝臟之內轉變為糖元,大部分可以經由患者的腎小球濾過,進一步增加患者體內的腎臟血流量,由此產生較強的利尿效果。患者接受治療后血漿滲透壓的明顯提高會使體內的腦脊液和血液產生明顯的滲透壓差,患者體內的水分就會從腦部組織向血液循環轉移,并且經由患者的腎臟排出,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2 腦出血治療中甘露醇的應用分析
2.1 應用時機
對于腦出血患者接受甘露醇治療而言,如果患者的顱內壓出現了輕微的增高反應等,醫生不應在患者發病后的
24 h之內為其盲目應用甘露醇進行治療,而是應當根據患者的具體出血位置及出血量等進行選擇。大量出血的患者占位情況十分明顯,患者很容易出現腦疝等甚至導致死亡。這時患者的機體應激反應相對較為強烈,患者的顱內壓及血壓均會出現明顯增高,甘露醇在這時對患者的治療影響作用相對較小。患者在患病24 h之后,腦部血腫情況相對較為穩定,而腦部水腫反應較為明顯,這時讓患者接受甘露醇治療,患者的腦部血腫及水腫反應會出現明顯的減輕,避免患者的腦部微血管被嚴重壓迫,從而改善患者腦部存在的缺血及缺氧癥狀等,腦部組織的氧自由基也會被有效清除,從而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2.2 具體藥物用量
對于甘露醇的使用劑量而言,醫生應當根據患者腦部血腫的具體大小、水腫反應的具體程度及顱內壓值、患者的身體情況及個人年齡等共同分析確定。如果患者的腦部血腫體積在3 cm之上,應當每日接受甘露醇治療。根據美國心臟協會的相關標準,患者的甘露醇使用劑量應當為0.25~0.5 g/kg之間。如果急性腦出血患者沒有出現腦疝癥狀,醫生可以選擇較小劑量的甘露醇并進行重復給藥治療。如果醫生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持續性增加藥物劑量,患者體內血液中的藥物濃度及血漿滲透壓會出現明顯的上升,這樣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死亡等。此外,根據臨床相關研究顯示,為了避免患者在接受甘露醇治療期間出現明顯的不良反應,醫生可以在應用甘露醇的同時選擇適量的呋塞米交叉使用,這樣可以避免患者的顱內壓出現明顯的反跳癥狀,從而避免患者出現嚴重的并發癥反應。
2.3 治療療程
對于腦出血患者的治療療程而言,一般應在短時期內使用,盡量避免讓患者接受長期性的治療。根據患者治療期間的情況分析可以看出,患者如果接受短期的治療,腦部水腫反應會得到較好的緩解,但是如果患者接受長期治療,療效就會出現反作用,一般來講,患者甘露醇的治療療程應在3~5天為宜。在患者治療期間,如果長時間接受甘露醇治療,患者的腦脊液滲透壓可能會出現明顯的增高,這就需要醫生在患者接受治療期間進行及時的監測,如果患者的腦脊液滲透壓出現了升高,醫生就需要及時減少甘露醇的使用劑量。
與此同時,部分患者在接受甘露醇治療期間可能會出現腎臟不適反應,但是一般均為可逆性反應,只要及時停藥就可緩解。
3 討 論
在臨床腦出血患者的具體藥物治療當中,甘露醇作為最常應用的一種藥物已經有了至少30年的應用歷史,很多腦出血患者在接受甘露醇治療之后預后效果得到了較好的改善,患者的病情也得到了明顯的控制,這對于患者的臨床治療極為重要。根據臨床最近幾年的研究分析結果顯示,甘露醇在腦出血患者的治療當中可能會給患者的腎臟功能等帶來一些損害,少數患者在接受甘露醇的治療后甚至出現了急性的腎臟功能衰竭癥狀。但是,即便甘露醇存在一些副作用,卻仍是腦出血治療當中的重要藥物之一。因此,臨床醫護人員就需要針對甘露醇在腦出血患者治療當中的藥理學機制進行分析,并且嚴格控制患者用藥的劑量與治療時間等,還要針對患者的病情變化等及時調整,以便甘露醇充分發揮自身功效。
參考文獻
[1] 李麗娜.甘露醇不同應用方案在腦出血治療中的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6):143-144.
[2] 郭作隆,鄒興軍.甘露醇應用時機對中等量腦出血患者療效及相關指標的影響[J].中國藥房,2016,27(21):2926-2928.
[3] 吳敬倫,羅江兵,馬悅嫦,楊本生.腦出血后甘露醇應用時機對血腫擴大的影響[J].白求恩醫學雜志,2016,14(03):358-359.
[4] 陳進召.淺談甘露醇在腦出血中的應用[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2,10(08):500.
[5] 郝曉云,吳松笛.甘露醇聯合甘油果糖治療腦出血85例臨床觀察[J].陜西醫學雜志,2016,45(02):239-240.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