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松
摘 要:城市濕地規劃對于城市居民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保護濕地占地面積就是在保存人類未來生活的基礎性資源。濕地,對于城市的規劃建設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不僅可以改善類生存的環境,同時還可以對城市整體的大氣進行調節,是工業和農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元素之一。本文針對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與設計理念進行了內容上的探討,希望得到的結論可以給工作人員帶來幫助。
關鍵詞:濕地公園;生態;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識碼:A
我國許多城市在對濕地公園進行規劃時,往往沒有一個較為完善的體系可以作為參考,這就致使許多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不均衡的情況,也直接導致人們的生活受到了相應的影響。為了響應國家保護生態環境的戰略口號,我國政府應該加大對市政濕地園林建設的投入力度,讓這些濕地面積可以得到相應的保證。
與此同時,生活在濕地公園周圍的居民也應該對公園的環境進行保護,避免在娛樂活動進行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生活垃圾。只有政府與居民共同對濕地公園的建設與規劃進行支持,才能讓這些濕地公園使用壽命得到相應地增加,讓濕地對城市整體的氣候環境貢獻自己調節上的作用。
1.基本的概念
1.1 濕地
濕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性的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靜止或流動、淡水、半咸水、咸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水域。濕地包括沼澤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灘和鹽沼等。
1.2 濕地公園
濕地公園是以濕地為對象的園林形式,是為現代園林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濕地公園是指:保持該濕地區域獨特的近自然景觀特征,維持系統內部不同動植物物種的生態平衡和種群協調發展,并在不破壞濕地生態系統的基礎上建設不同類型的輔助設施,將生態保護、生態旅游和生態教育的功能有機結合,突出主題性、自然性和生態性三大特點,集濕地生態保護、生態觀光休閑、生態科普教育、濕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態型主題公園。
1.3 人造
利用現代園林建設和生態學原理,對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重建和恢復,藝術地再現自然濕地景觀,讓社會民眾親近、感受、體驗自然,融合自然、景觀、園林的綠色空間,具有生態、觀賞、游憩、教育和文化等多種功能。根據園林學的研究內容和層次,濕地公園包括濕地造園(濕地公園)、濕地綠化、濕地景觀3個層次和內容。
濕地造園是在繼承中國傳統山水園或水景營造藝術手法基礎上,遵循濕地生態系統特點,兼顧生態和景觀的一種造園方式,是傳統園林內容的拓展。
2.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與設計
隨著政府工作的落實與推進,我國城市濕地公園規劃的總體目標已經有了定位上的工作部署。這些內容主要是全面加強城市濕地保護上的力度,濕地的生態系統可以得到有效地維護。加大人力資源上的投資,讓城市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得到相應的恢復。城市濕地進行規劃建設時,應該以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為主要目的,采用各種手段,讓城市的整體生態環境得到美觀與整齊上的保障。讓人們可以在娛樂活動時享受到城市基礎設施帶給人們的便利。與此同時,城市基礎管理部門也應該加大對生態環境保護上的宣傳力度,讓人們對濕地的破壞環境行為得到有效遏制,讓城市濕地保護與公園建設得到最大限度地落實。
2.1 城市濕地公園規劃的基本原則
相關管理部門在對城市濕地公園進行規劃時,應該按照城市公園基本規劃方案開展施工上的步驟。與此同時,也要根據城市的基本情況,對城市的環境以及氣候信息進行系統上的掌握,根據這些基礎信息對建設力度以及采用的施工方案進行技術上的調整,盡量做到符合因地制宜的要求。在對城市濕地公園進行建設時,應該遵循系統保護合理利用的協調建設原則,對環境中的生態平衡進行系統性的保障,防止生物多樣性在建設過程中遭到破壞。如果城市濕地建設規劃人員沒有按照相應的建設標準開展施工步驟,很可能就讓園林建設失去了原有的功效性。不僅不會對生態環境起到調節的作用,還有可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污染與混亂上的阻礙。
園林建設過程中,在對外來物種進行引進時,應該嚴格把關,防止外來物種在引進過程中因沒有得到嚴格地把控或是天敵制約,導致這些外來物種在城市中大肆繁殖,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設計人員也應該根據城市濕地環境的整體規劃開展濕地改造步驟,防止進行過度分割的處理造成濕地功能退化。
開展整體規劃上的施工步驟時,城市園林設計人員應該利用原有的水源、植被、地形與地勢等這些基礎要素,對城市的濕地公園整體規劃進行完善,這種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建設方法更有利于生態環境與物種多樣性上的保障。
2.2 生態關系協調原則
園林建設設計規劃人員在對生態環境關系進行協調時,應該按照相應的參考條例開展施工上的步驟。這些原則的主要內容是人與環境、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之間必須可以達到協調發展上的要求。為了讓這些要求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地落實,施工人員應將保護的生物多樣性與保護濕地環境完整性這兩個方面作為施工的重點進行控制。
為了城市總體環境可以不對濕地環境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造成破壞,在建設濕地公園時,也應該在公園的周邊開發出一條過渡帶,可以保護濕地水域環境以及陸域環境的完整性,起到緩沖上的作用,避免城市發展對濕地環境產生過度的干擾。與此同時,為了保護濕地公園中的珍惜物種上的繁衍與生存能力,應該將這些濕地公園建設在城市的周邊地帶,只有這樣,才能給這些生物提供一個良好且安靜的生活環境,避免因生活節奏遭到破壞,致使這些國家級保護動物無法得到有效保護。
2.3 生態可持續發展原則
我國生態環境只有得到了可持續發展上的原則支持,才能為人類的后代留出重要的生存基礎資源。這不僅是對人類未來負責任的一種體現,也是在保障人類生活基礎資源的一個基礎點。對城市園林濕地中的原有生物以及氣候等進行充分地利用與保護,可以讓濕地資源的功能得到有效地揮發,這也是在確保城市濕地公園的可持續發展。在對城市濕地公園進行規劃時,應該在不損壞后代人對城市濕地資源需求的基礎上,通過?;厥召Y源利用等方式開展建設上的施工步驟。與此同時在施工技術的選擇上,也應該采用那些高能效生態型的資料以及工藝手段,盡可能的保障濕地資源彈性,在這個范圍內開展施工上的調整。讓這些施工手段以及材料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城市濕地原有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
結論
通過以上對城市濕地公園建設規劃設計理念上的內容論述,可以發現濕地公園讓的建設對于城市的發展與規劃具有十分重要的社會教育以及生態作用,它不僅可以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也可以讓城市的氣候與濕度得到相應的調節,創造出更為適合人類生活的居住環境。所以,園林設計規劃人員在對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需求進行滿足時,也應該將教育功能進行適時地發揮,開展造景施工步驟時也應該符合美觀設計學上的要求。這些景觀資源的整合,可以讓濕地園林基礎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發揮。濕地公園規劃設計人員可以采用多種設計理念開展施工上的步驟,讓濕地公園的園林景觀可以更加有層次有水準地呈現在人們的面前。與此同時,這些細節上的完善,也可以讓城市濕地公園的整體功能得到促進。
參考文獻
[1]李娟娟.現代園林生態設計方法研究[D].南京林業大學,2004:7-9.
[2]宋永昌.發展城市森林,建設生態城市[D].華東師范大學,20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