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
摘 要:作為大眾傳播媒介的報紙,肩負著傳遞信息的職能。伴隨著互聯網和其他新興媒體的發展,都市報紙承受著巨大的競爭壓力,為了爭取受眾,獲得更大的市場,繼而表現出同質化趨向,這并不利于報紙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同質化 都市報紙 發展
中圖分類號:G21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5(a)-0184-02
隨著報業的日益繁榮,為了在競爭中獲得屬于自己的競爭優勢,各大報業集團紛紛開創子報,如湖北日報傳媒集團創辦的楚天都市報系的第三個地方版——《楚天民報》。鑒于此,一個大城市中,都市報往往有好幾份,甚至十幾份,如北京有《北京青年報》、《新京報》等;成都有《華西都市報》、《成都商報》等,使得都市報的定位趨同,但是同城都市報的受眾市場和廣告市場總是有限的,同質化現象無疑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由此,筆者通過對2014年3—4月荊州的三大主要報刊《荊州晚報》、《楚天民報》、《江漢商報》的調查研究,運用個案分析法、數據統計等方法分析同質化這一現象。
1 同城報刊的同質化現象及其具體表現
同質化,意為產品、服務趨同,盡管形式上有差別,但內容、品質、技術含量、使用價值一樣。都市報的同質化一般是指同一城市的幾家都市報的定位、風格、受眾以及版面、編排手法、價值標準、新聞內容等方面都趨同的現象,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新聞報道內容的重疊和趨同
不同報紙對同一新聞事件或題材的相同報道,這是同質化現象在報道內容上最明顯的體現。以荊州為例,翻開三家主要都市報《荊州晚報》、《楚天民報》、《江漢商報》同一天的報紙,其頭條新聞和本地新聞的題材往往不謀而合。
據統計,今年3、4月份,荊州的《荊州晚報》、《楚天民報》、《江漢商報》就出現了用同一新聞事件作為頭版頭條或次頭條,若是碰到國內外重大新聞事件時,這種“撞車”現象就更為明顯。針對《荊州晚報》、《楚天民報》、《江漢商報》,筆者進行了相關調查,在社會新聞題材的選擇上,三份報紙的同質化趨勢明顯,荊州晚報與楚天民報重合率約達38%,荊州晚報與江漢商報重合率約達18%,楚天民報與江漢商報重合率高達約44%。
1.2 編排手法的重疊和趨同
在新聞編排上,以大圖片、大標題、配以小新聞加廣告的圖文并茂的頭版編排方式興起后,不少都市類報紙采用大標題、大圖片等相同方法來吸引讀者的“眼球”。頭版大都采用了封面式編排,即主要新聞用大黑體標題或大圖片導讀,次重要新聞用小黑體標題導讀。許多報紙陸續取經原樣照搬,報紙內頁的編排方式都是用主要新聞的大標題壓住整個版面,使板式風格太接近,幾乎是多報一面了,不利于塑造報紙品牌。正如對荊州萬達廣場入駐商家的報道中,《荊州晚報》和《江漢商報》的大標題形式類似。
1.3 新聞的處理方式
很多時候,報紙發稿容易隨波逐流,往往缺乏主見,以至于對于別家報紙發了頭條的稿件,則必定置于頭版,否則就是處理不當。另外,對同一新聞題材的處理方式也近乎相同。例如:對引江濟漢廟湖鐵路大橋通車的報道,《荊州晚報》和《江漢商報》只是在稿件大小和照片大小上有區別,內容一致。
其實,很多重大新聞是有背景的,在報道新聞事件的同時,如果對背景加以適當挖掘和處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新聞的價值,并且加深讀者對新聞事件的認識。有些重大新聞還可以通過配發評論,揭示新聞事件的深刻含義。報紙上每年總會有一些系列報道,但往往由于方式陳舊,使這類策劃陷入窠臼,同質化就不可避免。
1.4 同質化現象的具體表現
荊州的三份都市報紙,對一段時期內的新聞報道,在新聞標題、稿件大小和照片選取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相似之處。如對于同一文娛新聞事件的報道,三家報紙的連載情況如下,荊州晚報約占56.9%,江漢商報約占21.3%,楚天民報約占21.8%。從《荊州晚報》與《江漢商報》的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對4月10日美售臺武器一事的報道,《荊州晚報》和《江漢商報》版面內容相似,都提及美國會眾議院審議通過“確認《與臺灣關系法》重要性和向臺轉讓海軍船只”議案,都強調我軍領導人對美國防部的抗議。
在對第十四屆省運會的報道中,《荊州晚報》在4月11號和12號的報道中,標題形式一致。《江漢商報》采用會場主視圖,通訊員為同一人,采用同樣的板式,邊框選用上一致,另外,《800名省運會志愿者招募完畢》的主標題也驚人的一致。對于海南博鰲亞洲論壇上李克強總理的演講的報道,《荊州晚報》和《江漢商報》,主題相同,都針對“三大共同體”展開報道,小標題內容上缺乏創新。
對大孝子李正暉的報道中,《荊州晚報》在4月11號和12號的報道中,標題形式雷同。對荊州三月CPI同比上漲的報道中,《荊州晚報》和《江漢商報》通訊員相同,大標題基本一致,僅一字之差,內容相似度極大,從結尾、數據的選用,各個段落內容的安排上就可看出。
對荊州萬達廣場入駐商家的報道中,《荊州晚報》和《江漢商報》報道,主題甚至是副題、小標題都一模一樣。而且內容完全一模一樣,只是在字體、形式安排上以及選用的照片上有些許不同。對2013年快樂男聲的報道,《荊州晚報》在4月11號和12號的報道中,均采用專版報道,運用人物巨幅照片,內容無非是從其人氣轉向對其粉絲的報道,實質一樣,味同嚼蠟,反應了讀者的追星和低俗趣味心理,泛娛樂化現象嚴重,引人深思。
2 報紙同質化現象存在的原因
2.1 受眾市場的趨同
在讀者群的覆蓋面上,《江漢商報》和《楚天民報》的發行都覆蓋荊州區、沙市區、荊州開發區及松滋市、公安縣、洪湖市、石首市、監利縣、江陵縣,并輻射江漢平原的荊門市、天門市、潛江市、仙桃市等周邊地區,其瞄準的目標受眾市場主要是同城的廣大市民。抽樣調查顯示,3—4月份期間,荊州市民的讀報比例中,楚天民報約占32%,荊州晚報約占29%,江漢商報報約占39%。受眾市場的相似甚至相同,影響同城都市報內容和風格的趨同。
2.2 辦報宗旨的趨同
雖然不同都市報的定位和口號不盡相同,但其辦報宗旨,大同小異,基本走市民生活路線。《楚天民報》秉承楚天都市報“責任媒體,百姓情懷”的辦報理念;《江漢商報》以“突出服務性和實用性”為辦報宗旨,滿足不同層面人群的閱讀需求。
2.3 新聞來源的單一
由于地處同一城市,同城都市報享有共同的新聞源,對本地和外地新聞源的享有程度是基本平等甚至相同,這一方面造成了其內容的同質化,另一方面引發了對于新聞和采編人才的激烈競爭。
荊州市的三家報紙創辦時間短,新聞采編力量相對薄弱,難以在較短時間內對國內外發生的重要新聞作出自主的強有力的反應。同時,現代傳媒技術的迅速發展,使外地新聞的獲得除少數重要新聞和有實力報社特派記者赴新聞現場報道以外,基本是通過互聯網等手段獲取第一信息,然后由編輯綜合處理而成。目前,都市類報紙的稿件主要來源于新華社、中新社、外地的兄弟報社以及本社的采編隊伍。《荊州晚報》和《江漢商報》對于國內外重大新聞稿件的采用,主要來源于新華社、中新社,因此每當有重大事件發生,各報的報道基本上是大同小異。
據統計,對中新社稿件的采用比例上,荊州晚報約占46%,楚天民報約占54%,江漢商報約占53%;而對新華社稿件的采用比例上,荊州晚報約占56%,楚天民報約占52%,江漢商報約占54%。各報編輯對稿件常常是原樣刊登,便出現新聞標題、圖片雷同的現象,新聞的重復率比較高
2.4 管理制度的類似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廣告業務的激增,都市報基本都實行采編與廣告分離的制度。其他例如實行首席記者、首席編輯的用人分配機制,聘任主編的管理制度,提供新聞線索有獎制,前期發行中的有獎訂購制等,在數家報社率先采用后,各家都市報紛紛效仿,最終成為當前都市報普遍采用的運營機制。
3 同城同質化現象的危害
3.1 運作模式的刻意模仿,缺乏創新
同城報紙在相同的報業環境和競爭關系中,為尋找一條能迅速發展壯大或是改變當下落后地位而刻意模仿已成功報紙的運作模式,從而導致模仿后報紙間的版面風格、報紙定位、新聞內容、發行模式等都趨于一致。在復制某種所謂的成功模式時,由于不根據實際出發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造成如今都市報紙艱難發展的局面。
3.2 惡性競爭的形成,損傷媒體公信力
由于市場相對固定,同一城市的幾份報紙不可避免地出現地盤的沖突,于是為了搶奪受眾和廣告額,一些為人所不齒的行為也屢屢出現。以荊州為例,三家主要的都市報《荊州晚報》、《江漢商報》和《楚天民報》之間為爭奪新聞,紛紛出重金招徠新聞線索,而報料人又為獲取多方獎勵常常將同一新聞線索接連報給多家媒體。因此,采訪時多次出現三四家報社、兩家電視臺記者云集新聞現場的情況。幾家報社對于人才的爭奪也十分激烈,另外,幾家報社在發行上的競爭更是達到不計成本的惡性競爭,造成資源浪費,不利于都市報的長遠發展。同質化競爭不但分割了新聞市場,造成了資源的浪費,減少了報社的利潤,也削弱了報紙的整體競爭實力和公信力,并且嚴重阻礙了媒體傳播業的發展和壯大。
3.3 轟動效應的片面追求,人文精神缺失
在同質化的競爭中,同城報紙為了吸引受眾,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不少報紙不惜違背新聞倫理道德,片面追求新聞的轟動效應,不顧當事人感受甚至故意做出有違人文精神的報道。報紙應該守住底線,增加人文關懷。
在同一城市里有多張報紙,如果每張報紙定位準確,互為補充,就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類型、不同層次讀者的不同精神文化需求,實現新聞資源的最佳配置,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4 結語
新聞同質化現象不僅削弱了媒體的作用,導致社會資源的浪費,更為嚴重的是,它還會使報紙競相降價,展開惡性競爭,破壞報業形象,削弱媒體的權威性和影響力,應該引起廣泛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周彪.都市報同質化分析及應對策略[J].中國記者,2009(9):33-34.
[2] 呂東卉.都市報紙如何走出同質化困境[J].職業技術,2008(9):9-11.
[3] 呂洪明.華商晨報 品牌化建設下的大報之路[J].廣告人, 2009(4):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