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睿
摘 要:近年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受到部分學者和教師的強烈關注,他們發現中國傳統文化與大學英語學習中的認知文化正趨向不平衡的方向發展,愈演愈烈。并對其進行深刻的思考,該文通過對文化認知的認識和了解,闡述文化認知對大學英語教學課堂的影響,并根據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現狀提出認知教學在大學英語課堂的具體實施方式。
關鍵詞:認知文化 大學英語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5(a)-0127-02
隨著國家經濟貿易的快速發展,英語成為國際交流的一門重要語言。因此,大學生學好英語將逐漸發展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高的一個標準之一。而語言綜合水平的提高與文化能力的提高息息相關,但目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多數是以傳統教學法為主,而忽視其中的文化價值。此種教學模式在課堂中即便能夠輸進大量的文化知識,但卻未能提高學生對文化的理解。反而會把學生帶入一個文化盲區,導致學習者建立一個錯誤的文化價值觀。
1 文化認知的參透
每一個國家和地區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存在著很多的差異性。正是由于這些差異性的影響下形成了今日的文化。人們通過各種學習方式來了解這些文化并且能夠正確的靈活運用這些文化則是認知。文化認知由文化衍生而來,二者息息相關。文化認知有三個獨特的地方,第一,文化是每個國家在歷史發展中所產生的寶貴物質,具有歷史的傳承性和延續性;第二,文化是在歷史發展中不斷衍生出來,具有變化性,因此文化認知同樣具有變化性;第三,由于時間和地點等各種變化因素不斷的影響著文化和文化認知,所以它們的出現和開展具有一定的制約性。因此,理解不同的文化是人們進行語言學習和運用的重要途徑。
2 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2.1 “中式英語”問題突出
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注重給學生輸出各種英語知識點,卻忽略了學生的寫作訓練。此外,部分教師會選擇分享一些好的寫作文章讓學生背默,雖然學生熟透了這篇文章,但一旦真正到寫作時學生還是會手無足錯、無從可寫。除此之外,學生缺乏對西方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常常會導致學生在寫作時受到母語影響,多用中文構思的思維來寫作文,致使‘中式英語的問題也就呼之欲出。
2.2 死板的教學模式
在大學英語教學課堂中,教師課堂教學活動主要是以兩種方式進行,其一,“我問你答”的模式,其二,純粹講解‘語法翻譯。這兩種教育方法看似給學生輸出很多英語知識,倒不如說這是教師自己一個人的獨角戲,學生只是臺下的聽眾,偶爾用“yes”或“no”來附和教師的精彩表演。這種長期的單向教學模式不僅在客觀上搶奪了學生使用語言的機會還抑制著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漸漸便會導致學生產生學習惰性和強烈的依賴心理。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氛圍也是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3 偏離學習目標和教學目標
近年來,英語四六級證書被部分高校和企業用來評判大學生的一個標準之一,學生的習目標和教學目的一直在偏離軌道。即學習英語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是注重在英語語言的實際運用中。“應試教育”仍就影響著部分高校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甚至有些學校還存在著盲目攀比的現象,比各種合格率和優秀率。而教師也會為了達到學校布置的目標對學生進行“題海戰術”的魔鬼訓練。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還會學生造成巨大的學習壓力。然而真正的在與外國人士交流時,會表現出十分拘謹,手足無措。學生就像是一個考試機器,而不是精通語言的本身,更別說是語言所承載的英美國家文化的語言學習者和掌握者。
2.4 固定的閱讀模式
傳統英語教學課堂活動以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在課堂上著重講解語法和長短句的分析,學生雖懂得了句中的語法但并不能很好的分析文章主旨。除此之外,學生在閱讀時也深深的受到教師課堂活動的影響,喜歡一詞一句對文章進行翻譯,會導致學生對文章段落與段落之間邏輯關系模糊不清。同時,在學生在閱讀遇到生詞時,也會直接按照語句片面的意思進行推理翻譯。忽視這段閱讀材料背后的文化知識和文化背景,很容易就形成整段閱讀上錯誤。在四六級的考試中,閱讀題錯誤率最高便是對文章主旨的闡述。
3 文化認知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
文化認知的運用直接體現在語言認知里,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大學英語教學課堂中,語言文化因素又處在一個舉足輕重的位置。因此,文化認知對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起到一個重要的作用,尤其體現在英語寫、聽、說、讀這4個方面。正確的文化認知對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3.1 在寫作上的影響
寫作是大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個重要途徑之一,能夠體現出學生學習英語的效果,在寫作的過程中,若學生能足夠的了解到西方英語文化和背景知識,自然而然的就可以減少中式英語的情況,有效地提高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然而,中式英語表達方式是目前學生在寫作問題上存在的最大問題,位居榜首。恰恰是由于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欠缺對西方文化和西方人的思考方式的認識和了解便是造成此種情況的重要因素。
3.2 在聽力上的影響
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與學習英語能力呈正比關系,一個學生在聯想能力和分析能力這兩個方面取得較好的成績,那他的聽力水平相對于其他的學生來說會處于一個較高的位置。只有正確的了解英語的文化背景,才能夠了解到這句英語單詞或者短句在指定文化背景下所代表的特殊涵義。在聽力過程中,部分大學生能夠很好的辨別聽到的單個單詞意思,但往往會會連成句后出現聽力理解障礙。這是由于他們對文化理解不夠透徹,忽略這些單詞在某種背景下所蘊含著的不同意思。
3.3 在口語交流上的影響
學習一門外語的目的便是為了與人進行正常的交流,東西方之的文化差異性很容易造成“中式英語”。在口語交流的過程中,部分人會首當其沖的使用自身民族文化思維進行交流。很容易在交流的時候起沖突。例如,當我們在詢問外國人認為年齡、收入時,他們會覺得我們不夠禮貌,但在中國,這只是一種關心的表達方式。還有在英語中存在著很多的禁忌語,在于外國交流時要注意。除此之外,母語文化也是影響交際的一個重要因素。當我們向外國人介紹:“我是中國人”,會翻譯成“I am a Chinese”.但外國人認為這是錯誤的,應把a去掉。
3.4 在閱讀文章上的影響
閱讀英語文章時學習英語的重要途徑之一,但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一些生詞或者句子,就極為容易卡頓或者出現理解錯誤,致使對文章的內容理解不透徹或者理解錯誤。若學生能夠充分理解西方文化背景知識,即便在閱讀出現卡頓,學生也通過背景知識進行推測。因此,文化認知在英語閱讀中起到一個導航的作用,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渠道之一。
4 認知文化在大學英語課程教育的具體實施方式
增強學生文化交際能力和文化意識的有效途徑在于將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轉變成文化教學摸。注重培養學生對文化背景的知識和理解。將文化知識貫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構建一個科學的文化價值觀。因此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中務必注重文化認知的輸入。
4.1 創建活躍課堂環境,增強文化思考能力
課堂教學的豐富多元化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升學生對文化思考和辨別能力,促使學生構建一個科學的文化價值觀。但目前我國的大學英語課堂活動多數是以教材為教學中心,簡單的圍繞著教材展開各式各樣的課堂活動,致使課堂教學變成了感知、宣傳西方文化的一個場所,此種教學模式長期下來,會誤導學生的文化價值觀,因此,在大學英語的教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應在以教材為起點的基礎上適當的增加一些主題文化進行介紹、討論、分析。擴展教材中文化內容,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內涵還可以讓學生建立一個正確文化價值觀。
4.2 借用多媒體進行多元化教學
文化是通過語言的形式來體現,因此學好英語的前提是了解西方的國家文化歷史、風俗習慣、生活上的細節和方式,了解得越是透徹,越能精確的意會和切確的使用它。例如,可以通過觀看一些歐美電影或電視劇,還可以通過閱讀英語雜志文章。前者通過影響傳達能準確為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感,學生通過觀看影片中的西方人生活方式了解其中的文化,后者可以為學生提供最新的英語知識和信息文化。除此之外,在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時,教師可以適時的制造話題,針對影片或雜志中所出現的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讓學生對其進行比較和分析。文化現實和語言內容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不僅調動課堂教學氛圍還可以培養學生對文化的思考和辨別能力。
4.3 關注英語單詞表象下的文化知識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異性,同一個英語單詞或者句子所蘊含的文化意義也不同,不僅如此,還會出現一詞多義的情況。教師進行英語教學時,可以直接給學生闡述一些具有指定涵義的英語單詞或句子所包涵的文化意義,讓學生對西方文化知識有基礎的了解。除此之外,在遇到一些帶有文化習俗或文化故事的時候,也可直接闡述給學生聽。同時也可以提醒學生將這些語句做記號并歸類起來。當學生在進行閱讀遇到生僻的單詞或句子時,可以根據閱讀材料中的文化背景意識來推測其意思。有效的增強英語理解能力。
5 結語
總之,理解一門外語的文化知識背景是學好這門外語的一個重要前提,因此,教師在進行課堂活動時注重穿插一些相關的西方文化知識進行教學,將課本中所涉及到文化知識科學地、準確地輸導給學生,同時展開更多有利于增強學生思辨文化能力的文化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1] 王麗君,戚田莉.從文化認知角度解讀大學英語教學[J].科技經濟導刊,2016(14):149,198.
[2] 劉敏.文化認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5(24):114.
[3] 譚照亮.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認知研究[J].海外英語,2013(3X):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