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摘 要:小學時期是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重視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能為學生以后的生活和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極易發現很多學生由于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而導致學習成績一直較差,因此要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成績,必須從習慣抓起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一、培養學生聽的習慣
(1)教師在課堂中要盡可能多地用英語和學生交流,并創設情景讓交流的氛圍變得生動活潑,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要善于用肢體語言幫助學生理解所聽到的信息,使學生聽得輕松,聽得快樂。
(2)在學習課文內容時,教師要有意識地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第一次聽時,感知語言材料,反饋聽到的信息,就算只是一個單詞或一個句子都是收獲,要及時給予學生鼓勵和信心;再次聆聽時,要細致,把握住整體,不放過細節;最后要有復習鞏固的過程,“吃透”所聽材料。
(3)要讓學生在課后聽課文錄音,再次模仿,同時糾正自己的發音。鼓勵學生看英文動畫片、聽英語歌曲等,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聽力。
二、培養學生說的習慣
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是表達和交流,因此讓學生敢于開口、樂于表達至關重要。在教學中,教師應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引導孩子去交流,設置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擺脫交流的尷尬和困惑,選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去探討和交流。比如在教授和“traffic rule”相關的內容時,我鼓勵學生以交警的身份來給全班發號施令:Stop at a red light. Wait at a yellow light. Go at a green light.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全班學生熱情高漲,并樂此不疲,他們很樂于展示自己,并在不知不覺中牢牢記住了教師教授的新知識,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除了設置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活動形式外,教師要在學生說的同時及時鼓勵學生,巧妙糾正其所犯的錯誤,讓學生有信心、有勇氣去說。同時鼓勵學生進行表演,比如分角色朗讀對話、唱英文歌曲、吟唱歌謠、講英語笑話或故事等。對于低年段的學生,在學生做對話練習時,要鼓勵其改編對話,做到活學活用,舉一反三;對于高年段的學生,要鼓勵他們運用所學句型和詞匯復述所學內容,鍛煉其口語表達的能力。
三、培養學生讀的習慣
(1)聽課文錄音跟讀時,要注意模仿正確的語音語調。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每天堅持跟錄音朗讀半小時左右,不僅能有效糾正發音上的錯誤,還能培養良好的語感,為學習英語打下好的根基。
(2)應要求低年段的學生用手指讀課文,一方面能提高注意力,另一方面眼口手心結合,能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做到讀會讀好,并加深印象。
(3)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擴充知識面。要求學生做一個有心人,比如經過銀行門口時留意一下銀行的英文寫法,中國銀行BC(Bank of China),中國農業銀行ABC(Agriculture Bank of China),中國工商銀行ICBC(Industry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等;去超市購物時,看看物品的英文名稱如“Pickles”(各式腌菜)“Rock Sugar” (冰糖)等,正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在不經意間就能學到很多知識。
四、培養學生寫的習慣
要培養學生書寫英語的良好習慣,首先教師要做到字跡工整漂亮,并使學生受到熏陶。如果教師的書寫很糟糕,無疑會給學生很多負面影響。其次,教學生書寫要從最簡單的ABC開始,嚴格要求,強調書寫的筆畫順序,強調書寫的坐姿和握筆姿勢;強調印刷體和手寫體的不同;強調英語大小寫的用途所在;強調書寫時要細心且有耐心, 甚至有必要進行強化訓練來打好書寫字母的基本功。最后,要在評比獎勵中培養學生書寫的興趣,使他們樂于寫,而且能夠體驗到書寫漂亮給人帶來的享受和愉悅。
重視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抓好學生在英語學習中聽說讀寫的習慣,不僅能使學生步入學習英語的正軌,還會促使他們學好其他學科,更能為以后的生活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然而,任何一種習慣的培養都需要一個過程,不可一蹴而就,急于求成,因此,還需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白 光.中學英語教學法[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