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康樂
東營同盛工程造價咨詢有限公司
【摘 要】目前,國內大部分的企業還采用的是傳統的工程造價管理體系,這種造價管理體系比較保守,因而造就了許多不必要的浪費,與現階段飛速發展的建筑行業無法同步運行。BIM推行項目工程的設計工作、施工工作及管理工作的工程信息更加模型化和參數化,被譽之為管理行業的革命性技術。能夠大幅的提高工程管理人員對于項目信息的認知理解和使用及工作效率,將項目成本做到最低,對于項目的管理工作做到精準化,細化到每一個施工工序,是現代建筑行業管理工作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BIM技術;工程;造價;管理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也叫建筑信息模型,是一個能夠進行信息共享的資源平臺,主要是通過一定的參數信息對項目相關信息進行資源整合,并對整合好的信息資源進行共享和傳輸。它是在原有的技術基礎上改進的一種三維空間、四維時間、五維成本的集成技術。BIM模型是一種新型的項目管理技術,其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在項目施工的各個階段都可以運用得到。
一、國內工程造價管理現狀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有許多,下面進行簡單介紹。
(一)管理人員素質偏低
由于在國內對于造價管理沒有系統的培訓,導致大部分的從業者都沒有較高的專業知識和較強的專業素養,且老齡化現象嚴重,對現代造價管理的認識比較滯后。即便有工程造價專業出身的業內人員,但其與現代造價所需求的人才之間仍有一定的差距。
(二)管理技術的局限性
因為整個工程師比較龐大的,各個施工環節的相互連接是非常重要的,故而在工程造價管理方面,對管理技術的要求是很高的,目前國內的傳統管理模式導致造價管理技術在面對大量的需要處理和分析的復雜信息數據時,無法做到足夠的精細化,無法使其功能性完整發揮,嚴重拖滯了工作效率和質量。
(三)計算模式與市場脫節
政府部門為了促進計劃清單計價模式(以地區主管部門統一編制的預算定額結合調整的市場動態價來計算),由于其信息相對來說比較滯后,導致其所得的信息及數據與市場脫軌。施工單位采用傳統的計價管理模式,采用統一的定額,極大程度上限制了實際的生產力水平的發展,并且由于地域的差異,統一的定額使得不同的地區之間無法同時做到收益最大化,因而造成了不同地域的造價管理的人才浪費和資源低利用率。
(四)管理方式有缺陷
上述的多種現狀弊端,大都是由于傳統的造價管理模式的不合理運用所導致的,其余日益發展前進的建筑工程需求不相匹配。政府方面對于行業體制和法律制度并沒有相對應的合理的監督管理,導致一些不法行為(譬如財務漏洞、違法轉包、行業壟斷等等)的出現,這就擾亂了行業規則,并造成了不必要的成本浪費。因而政府部門應該注重相關行業的體制建設和法律法規的建立,進一步改進和約束不法行為的出現。對于企業來說,并沒有一個有效合理的造價管理模式,大部分的投資商及企業管理者將目光放在了眼前的利益上,忽視了長遠的利益,導致整個工程在進行的過程中形成了較大的成本浪費。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了對于造價管理模式的精細化運行的重要性,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在了這里,這便證明了BIM模式來臨的必要性。
二、BIM在造價管理中的應用
BIM在建立了一個三位模型之后,便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數據庫,這個數據庫包含了整個項目進程中所有的工作,而且貫穿項目的決策、設計、招投標、施工、竣工各個階段。
(一)項目決策投資階段
項目的投資決策是一個項目建立的基石,在決策階段,投資者可以通過BIM技術看到項目工程的三維實體模型,進而做出評價決定。造價人員可以利用BIM模型中的可運算性,并結合類似項目的BIM數據組建模型,快速統計工程量的信息,在沒有圖紙的前途下完成項目的成本估算,為投資者進行項目投資提供依據。
(二)項目設計階段
工程項目的設計階段是控制整個工程造價的關鍵階段,在進行初步設計的時候,利用BIM模型對初始工程量數據進行分析運算,在技術可行和安全保證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造價成本。并從源頭上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后期的設計變更,避免了不必要的資金浪費。
(三)工程項目施工階段的造價精細化管理
1.合理計算工程量與價款,在施工階段,以往常用的方式是由承包方依據合同預定來將工程量進步報告提交給發包方,并且是由承包人根據實際項目施工進度來計算出實際完成的工程量。而發包人在收到工程量進度報告后,還要對施工進度進行重新計算與復核,并判斷其是否與實際進度相符。如此一來,不但花費了大量的人力與實踐,而且也難以保證計算的精準度。而在施工階段運用BIM技術則能夠有效轉變傳統的工作模式。通過BIM模型參數化的特點能夠將工期、成本、空間等維度信息集合起來并構成五維模型,從而能夠從任一施工面或時間段來將原有BIM模型進行拆分,并結合具體進度來匯總出相應工程量,以便于承包人和發包人均能夠對已完工工程量進行準確、快速的核實。2.實時追蹤造價信息數據,由于造價管理在施工過程中具有動態特征,在任一施工階段均會產生需要機械、材料以及人工等費用數據,以及各種索賠、簽證與變更等信息。在該階段運用BIM模型的參數化以及三維可視化技術,能夠往該模型中錄入人工材料、材料出入庫、設計變更等各參與方與造價相關的準確信息,并能夠對有關造價信息進行動態維護,防止出現信息流失以及工作量繁重的現象。3.動態監控工程造價。在施工階段,必須要動態分析計劃費用與實際費用,如若出現偏差,則需要將相關原因找出,并進行有效控制。而在該階段運用BIM技術,則可以將計劃完工工程快速模擬出來,并將擬完工工程量進行自動匯總,并將其數據庫中的計劃單價調取出來,以得到擬完工程計劃費用。
三、能夠對施工的進度進行有效的調控
BIM技術是一項非常具有綜合性的技術,不僅僅三維建模技術能夠對機電施工帶來很大的幫助,其中Navi,wnrk,軟件這些軟件的應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這項技術的實際運用過程中,通過這些軟件能夠對項目施工的整體進度以及各個施工環節的進度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例如,Nactawnrks這一軟件,就能夠根據施工的進度進行合理的編制,但是在編制的過程中會由于各種因素而存在一些差異,這些差異在整個施工過程中是出于動態變化的,會根據不同的施工階段和施工情況,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從而能夠將施工進度的情況通過顏色的差別表現出來。在相關單位對工程的進度進行管理的過程中,就能夠對施工的進度以及造價有一個整體的把控,知道那些環節已完成和哪些環節未完成。
四、竣工移交階段
BIM技術的引進使竣工移交工作簡化,充分利用模型的參數化特點,賦予建筑構件集合屬性與物理屬性。BIM模型也能夠隨著施工的進展而變更,不斷錄入相關信息,使竣工時期的模型能夠表述整體的工程實體。BIM模型提高了竣工結算效率,減少了竣工階段的糾紛,加快結算速度,有效節約結算時間。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BIM技術的出現,較傳統的造價管理模式有著各方面相當大的改善,使項目造價管理在精準化方面做到更好。企業應該對這種新型的技術模型進行學習運用,培養更多這方面的人才,政府部門在提供相關條件的同時還應優化規范措施,以達到共贏。
參考文獻:
[1]周于惟.張雪.應悅.傅玉貞.沈華婷.孫明磊.BIM在工程項目造價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2015,31(4):49-51.
[2]劉冬學.BIM技術在工程造價精細化管理中的應用[J].信息化建設,2015(12):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