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寧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高校的法學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大學生法治人格的塑造。尋找出有效塑造大學生法治人格的方式和方法,使得人們進入一個全新的法治的社會,從而推動我國的精神文化方面的建設,有效的全面貫徹落實精神文化的發展要求,滿足人們對于當代社會治安的要求,提高人們的人身安全,讓人們可以懂法知法不犯法,做一些高素質高內涵的事情,減少低俗以及傷風敗俗的行為,從大學生抓起,培養好大學生的法治人格,使得大學生們的精神文化可以朝向正確的方向去發展。
【關鍵詞】高效法學教育;大學生;塑造法治人格
引 言
就我國目前的發展形勢來看,大學生所占據的影響排在首位,無論是大學生的舉止方面還是言談方面都時時刻刻的影響著我國的文化建設,以及我國社會的安邦問題。我們需要從大學生入手,注重貫徹落實法律法規的重要要求,滿足法律法規的重要指標,完成法律法規的一系列制度。一個法字不僅僅影響著我國人們的生活治安,更是影響著我國的精神建筑基礎,精神建筑又進一步決定著我國的經濟發展狀態。所以我們更加需要對大學生的法治教育重視起來,塑造正確的大學生的人格,提高法學教育的質量。
一、法治人格的具備及在法學教育中的重要性
對于一個人來說,人格是反應一個人精神狀態的最基礎的表現,人格的塑造對于我國的精神文化基礎方面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培養出一個好的法治人格,可以使得這個人在各個方面上都表現的十分冷靜,因為我們需要培養的是多方面的人才,不能只單純的培養個人能力強的人,我們需要找到那些文化素質較高的人去培養。如今太多的人的文化素質方面比較低下,隨著我國法律法規制度不斷的完善,懂法知法也就成為了重中之重,我們需要就是一個法治人格健全的人才,只有這種人才不用我們在后期特別的去擔憂他是否會出現一些違法亂紀的行為,如今我們國金儼然成為了一個法治大國,所以法治人格的具備對于我們國家來講,影響的意義非凡。
(一)法治人格的塑造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要求
往往來說具有法治人格的人通常心緒比較平穩,情緒波動不會太大,這對于我們構建法治大國起著重要的作用。依法治國是我國從發展初期到現在亙古不變的發展方針,因為只有法治的國家,才能使得人民可以有序的進行一切生活活動,也可以保證人們的生活活動的安全。我們所有的人都需要按照法律法規去辦事,不能盲目的去做一些違法亂紀的事情。進而,法治人格的塑造已然成為了我國目前發展的首要目標,我們需要去實現這個目標,并未這個目標付諸全部的努力,培養出更多的擁有法治人格的人格,從而讓我們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法治的國家。
(二)法學思想教育價值觀要求具備健全法治人格
法學總的來說就是傳授一些我國制定的一些法律法規,傳播并且發展遵紀守法的一門學科。這門學科要求我們需要擁有一個法治意識較強的人格素養,法學是當我們人身利益受到侵犯的時候保護自己的最有效的武器,我們不能只是簡簡單單的了解法律法規,我們要從法律法規的實際點出發,更多的掌握法學知識,從自己的內心深處去感受法學教育的重要性,塑造一個法律知識健全的人格,增強自己的法律法規遵紀守法的意識,進一步提高法學教育在我國的教育地位,全面發展法治人格。
二、法學教育中學生法治人格塑造的途徑和方法
(一)如果我們想要對學生進行法學教育以及培養他們的法治概念,那我們就需要堅持一定的科學理念的教育方式。不要拘泥于傳統的法學教育方式,開發研究出一套更加適用于學生們教育的新型方案,并且加以投注試驗。首先,我們需要培養他們的法律法規意識,這是發展一切活動的基礎,我們需要在根源上提升他們對于法律法規的需求程度。樹立一個正確的法治觀念,以人文主義為核心,去教育學生們傳授學生們法律知識。最終實現法治國家的教育目標,培養好學生們的法律法規觀念意識,提高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二)法學教育過程中的法制素質培養
我們首先要對學生們的法治素質進行培訓,把培養法治素質作為法學教育的核心,運用科學的授課方式,把法治素質融合到法學教育當中,比如說,我們可以向學生們講解,法治素質對于人們生活的重要性,也可以利用一些小故事,讓學生們進行分析和探討,哪些行為舉止違法了我國的法律法規,哪些又屬于遵紀守法的行為,最后歸納出法治人格的重要性。在當今的時代背景條件下,有一套制度健全的法律法規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們更好塑造好學生們的法治人格,讓學生們可以進一步了解法學對于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性,注重培養學生們的法治素質。
(三)大學不同學科教育資源要整合
現在很多的學校已經開始把法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進行授課解惑,但是只是單一把法學加入到學生們的學習生活當中,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想要發展法學發展法學,就必須將大學其它的科學知識也適當的引用一些法學知識,讓學生們可以清楚的明白,法治教育貫穿我們的生活,對我們的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讓法學成為大學學科最重要的一門學科,融會貫通,跟其它學科科學有效的結合到一起,共同發揮出他們的學識力量,合理分配優化教育資源,不要浪費教育資源,把教育資源更好的利用起來。
(四)高校需要營造良好的法律文化環境
良好的高校法律知識環境對于學生們塑造法治人格有著深遠的影響。這種環境包括良好的學習氛圍,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融洽的同學關系,校園各個角落里面的法律知識氛圍等等這些對于大學生法治人格的培養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放松的大學校園環境是學生學習法律知識與技能的前提。和諧互助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校園環境是養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基礎。經常性的對學生集中進行法律知識的教育,也有助于學生法治人格的養成。
(五)對學生進行法律案例模擬教育
高校應該引入并且要經常性的對學生進行法律案例模擬實踐。在高校的法學教師以及執業律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參與法律案例的辦理,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培養出關于法治人格的塑造。體驗法律的神圣和崇高,建立起自己的法律意識和守法精神,知道怎么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這種教育模式不單單是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習法律的知識與技能,更是為培養學生的法律職業倫理和法治人格。所以,現在應該著重以法律職業有效進入高校的法學教育,為高校的法律案例模擬教育提供支持,從而能夠有效的塑造大學生法治人格。
(六)顛覆傳統的教學體系和方法傳統的法學教育
注重書本,以理論性課程為主,缺乏實踐性和開放性。現在的法學教育應該更注重學生法治人格的培養,要在堅持理論課程為主的基礎上,加強實踐課程的分量。主要為開設一些法律職業案例模擬課程,鼓勵學生自己進行案例分析,啟發式的分析以及師生共同討論的學習方式等。要將對大學生的法學教育工作體現到各個環節之上, 讓學生從自身感受到法律帶給我們的變化。
三、結 語
近些年來,我國的法治教育逐漸被重視起來,因為人們可以清楚的認識到一個法律制度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很多的學校已經開展了這門課程,并把這門課程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提高大學生們的法律教育意識,摒棄傳統的高效法學教育方式和方法,采用新的方式去傳授大學生們的法學知識,借鑒一些其他領域內對于人員的法學教育方式,合理分配優化師資力量,適當的培養學生們的法律觀念,提高大學生們的法律意識,進而塑造好大學生們的人格,培養成為一個法律意識正確的法治人格,朝向正確的目標邁進。
參考文獻:
[1] 仇英,龐京城. 基于批判性思維為導向的高校通識教育課程研究[J]. 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 劉杰,廖衛華. 基于rough集的微信移動學習要素重要度調查研究[J].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
[3] 李寧,戴艷軍. 從異化到回歸——阿格爾異化消費理論的思想政治教育啟示價值[J]. 學術論壇. 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