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瑜琦,唐朝暉,逯成芳,左靜靜,閆貴云,王長彪,趙興華,劉江,任永康
(1.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2.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山西太原030031;
3.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31)
國家北部冬麥區水地組小麥品種區域試驗結果分析
牛瑜琦1,唐朝暉2,逯成芳1,左靜靜1,閆貴云1,王長彪3,趙興華3,劉江3,任永康1
(1.山西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2.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山西太原030031;
3.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31)
對2015—2016年度國家北部冬麥區水地組太原區試點的小麥品種區試結果進行分析。結果表明,中麥93、京麥1727、航2566及農大3486具有良好的豐產性及抗病性,田間綜合表現良好,建議參與下年度的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
冬麥區;太原區試點;小麥;區試結果
小麥是我國北方人民喜食的糧食作物之一,近年來在各育種單位的努力下育成大批新的小麥品種(系)。小麥區域試驗的設立是為了鑒定小麥新品種的豐產性、穩產性、適應性、抗逆性、品質及綜合農藝性狀,同時為品種審定提供依據[1-5]。
本研究按照統一的試驗方案和技術規程對參試小麥品種各生育期進行詳細記錄、調查,旨在篩選適宜山西省種植的高產、優質冬小麥新品種,為品種審定提供科學依據,并加快新品種的推廣步伐[6-11]。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東陽試驗示范基地進行。該基地位于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東陽鎮,東西長1 800 m,南北寬1 650 m。試驗地位于基地西北角,地勢平坦,排灌順暢,半黏性土質,肥力均勻,具有良好的生態條件及代表性。
1.2 試驗品種
2015—2016年度參加國家北部冬麥區水地組太原區試點的參試品種共16個(含對照中麥175),由各參試單位提供。
1.3 試驗方法
試驗采取完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每個重復設立一個對照品種(中麥175),每個小區面積14 m2,小區內種植10行,行距0.2 m,行長7 m,全區收獲。試驗田外部設保護行。
1.4 栽培管理
2015年9月9日撒施90 m3/hm2純羊糞;9月10日整地,使用大型拖拉機深耕;9月20日撒施美豐比利夫復合肥300 kg/hm2,隨后旋耕機旋耕;因播前自然降雨,可滿足播種需要,未澆底墑水,9月23日小區精量播種機播種;10月4日澆出苗水;11月18日澆越冬水;2016年3月7日耬地,3月10日澆返青水,追施尿素300kg/hm2;4月10日澆拔節水;4月19日噴灑麥田專用除草劑苯磺隆;5月4日噴灑氧化樂果防治蚜蟲;5月7日澆抽穗揚花水;5月27日澆灌漿水;6月22日收獲[12]。
2.1 主要農藝性狀分析
由表1可知,2015—2016年度參試的16個小麥品種生育期為263~269 d,其中生育期最長的為嬰泊700(269d);生育期最短的為中麥8號(263d);品種間最多相差6 d。抽穗最早的為中麥8號,抽穗日期為5月2日;抽穗最晚的為長6794和嬰泊700,抽穗日期為5月6日,相差4 d。農大3486基本苗最多,為376.5萬株/hm2;其最高總莖數為中等水平,為1 128.0萬/hm2,它的有效分蘗率為49.6%,也為中等水平。最高總莖數最高的是京麥1727,為1 437.0萬/hm2。有效分蘗率最高的是中麥93,為75.6%。群體高度為70~90 cm,其中,最低的為嬰泊700(73.0 cm),最高的為農大3486(85.7 cm)[13-14]。

表1 各品種物候期及主要農藝性狀記載
2.2 抗病性和抗逆性分析

表2 抗病性和抗逆性匯總
經田間調查,參試的16個品種均較耐寒。因生育期內氣候較為干旱,沒有發生田間病害,各小麥品種的抗病性狀表現良好。后期出現倒伏現象,這是由于2016年6月7—8日,基地連續下雨,造成土質濕軟,接下來6月13日受颮線過境影響,出現短時10級以上大風(30 m/s)及短時強降雨,62.5%的參試小麥品種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并倒伏,受影響較大的為長6794及津麥3118,倒伏程度80°,倒伏面積所占比例為80%;其次為京麥1727,倒伏程度70°,倒伏面積所占比例為80%;抗倒伏性較強的品種為航2566、眾信7198、嬰泊700、中麥8號、中麥4072及ZY855,以上品種均未發生倒伏[15-16](表2)。
2.3 室內考種結果分析
由表3可知,參試品種穗型主要為紡錘形,共9個品種,占56.3%;殼色均為白殼;粒色有白色粒、紅色粒及琥珀色粒,其中白色粒為主要粒色(共9個品種),占56.3%;籽粒飽滿度多數為飽滿,其中,CA1091飽滿度達到飽;粒質均為硬質;千粒質量平均40.5 g,達到42 g以上的有京農12-79、航2566及津麥3118,千粒質量分別為42.8,42.6,42.1 g。

表3 室內考種匯總
2.4 產量結果及方差分析

表4 小麥品種區域試驗產量結果匯總及差異比較kg/hm2
從表4可以看出,5%和1%的顯著性差異和極顯著性差異在重復間無,在品種間有。中麥93與津麥3118、京農12-79及長6794有5%顯著水平差異;中麥93與京麥1727、航2566及農大3486間無5%顯著水平差異。ZY855與中麥8號和中麥4072有5%顯著水平差異;ZY855與嬰泊700間無5%顯著水平差異。中麥93與長6794和中麥175間有1%極顯著差異;中麥93與京麥1727、航2566、農大3486、津麥3118及京農12-79間無1%極顯著差異。ZY855與眾信7198,中麥4072,中麥1217,CA1091及輪選149間有1%極顯著差異;ZY855與嬰泊700及中麥8號間無1%極顯著差異。說明在管理水平、種植條件一致的情況下,區組間無差異,品種間有差異[17-19](表5)。

表5 方差分析結果
中麥93:區域試驗結果第1名,平均產量為8 916.5 kg/hm2,品種為冬性,生育期265 d,越冬較好,有效分蘗率75.6%,有效穗數619.5萬穗/hm2,穗粒數35.6粒,千粒質量39.4 g,株高83 cm,抗白粉病與銹病,落黃較好,田間綜合表現好。
京麥1727:區域試驗結果第2名,平均產量為8 838.0 kg/hm2,品種為冬性,生育期265 d,越冬較好,有效分蘗率38.6%,有效穗數555.0萬穗/hm2,穗粒數39粒,千粒質量41.4 g,株高83 cm,抗白粉病與銹病,落黃較好,田間綜合表現好。
航2566:區域試驗結果第3名,平均產量為8 738.0 kg/hm2,品種為冬性,生育期268 d,越冬較好,有效分蘗率38.2%,有效穗數490.5萬穗/hm2,穗粒數41.9粒,千粒質量42.6 g,株高82.3 cm,抗白粉病與銹病,落黃較好,田間綜合表現好。
農大3486:區域試驗結果第4名,平均產量為8 726.0 kg/hm2,品種為冬性,生育期265 d,越冬較好,有效分蘗率49.6%,有效穗數559.5萬穗/hm2,穗粒數38.2粒,千粒質量41.6 g,株高85.7 cm,抗白粉病與銹病,落黃一般,田間綜合表現好。
津麥3118,京農12-79,長6794,中麥175,眾信7198,CA1091,中麥1217,輪選149,中麥4072,中麥8號,嬰泊700及ZY855,區域試驗結果排名第5~16名,產量相對較低。
根據區域試驗結果分析認為,中麥93、京麥1727、航2566及農大3486具有良好的豐產性及抗病性,田間綜合表現好,建議參加下年度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
[1]張美萍.小麥區試中常見問題和解決辦法[J].農業科技通訊,2016(3):122-124.
[2]王繼濱,李慧東,李鳳云.我國小麥區域試驗中的問題與對策[J].作物雜志,2010(4):87-91.
[3]張蘭萍,任永康,逯成芳,等.國家北部冬麥區水地組小麥品種區試結果分析[J].山西農業科學,2012,40(11):1146-1148,1178.
[4]孫世賢.試論國家農作物區域試驗問題[J].作物雜志,1996(5):14-15.
[5]高啟欣,李化洲,宋彩霞,等.做好小麥區試工作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種子科技,2005(2):89-90.
[6]李霞,姚先玲,李軍.山西省小麥品種區試、審定與推廣概況[J].種子世界,2006(12):11-13.
[7]李世平,張哲夫,安林利,等.品種穩定性參數和高穩系數在小麥區試中的應用及其分析[J].華北農學報,2000,15(3):10-15.
[8]趙喜茹.小麥新品種豐產性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18):8401-8402.
[9]李玉發,李淑芳,何中國,等.小麥區試品種豐產性和穩定性分析方法[J].吉林農業科學,2004,29(4):19-22.
[10]張斯梅,楊四軍,顧克軍,等.小麥區域試驗產量性狀及其穩定性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3):172-176.
[11]趙倩,劉兆曄,姜鴻明,等.山東省小麥區試品系品質性狀分析[J].山東農業科學,2009(4):24-28.
[12]任永康,唐朝暉,張蘭萍,等.超高產小麥新品種太5902的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J].麥類作物學報,2011,31(3):576.
[13]古曉紅,駢躍斌,牛瑜琦,等.對一些小麥新品系農藝性狀和品質性狀的相關分析[J].山西農業科學,2015,43(6):643-647,656.
[14]任文斌,謝三剛,王倩,等.山西南部水地小麥區試品系農藝性狀比較及通徑分析[J].農學學報,2016,6(2):22-26.
[15]韓冰,王長彪,任永康,等.小麥分子育種研究進展Ⅰ.與小麥抗逆性相關的功能基因[J].山西農業科學,2015,43(1):116-120,123.
[16]付亮,馬華平,李洋,等.2013—2014年國家黃淮南片小麥區試參試品種產量穩定性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14):58-59,62.
[17]張喜平,張耀輝,王偉,等.甘肅省2014年隴中片冬小麥區試品種的豐產穩定性分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5(11):71-73.
[18]任永康,唐朝暉,張蘭萍,等.廣適小麥新品種太13606的特征特性及節水配套高產栽培技術[J].作物雜志,2014(2):152-153.
[19]邱軍.長江中下游冬麥區國家小麥品種區試審定與品種推廣[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5):616-620.
Analysis of Wheat Varieties Regional Test Result for Irrigated Land Group of Winter Wheat Region in the North of the China
NIUYuqi1,TANGChaohui2,LUChengfang1,ZUOJingjing1,YANGuiyun1,WANGChangbiao3,ZHAOXinghua3,LIUJiang3,RENYongkang1
(1.Institute ofCrop Sciences,Shanxi AcademyofAgricultural Sciences,Taiyuan 030031,China;2.Shanxi AcademyofAgricultural Sciences,Taiyuan 030031,China;3.Research CenterofBiotechnology,Shanxi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Taiyuan 030031,China)
The result of wheat variety district test of Taiyuan pilot area in national northern winter wheat region irrigation land was analyzed in 2015-2016.The results showed that Zhongmai 93,Jingmai 1727,Hang 2566 and Nongda 3486 had high yield and good disease resistance,and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was good.It was suggest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gional test and production test next year.
winter wheat region;Taiyuan area test;wheat;regional test results
S512.103.7
:A
:1002-2481(2017)06-0873-04
10.3969/j.issn.1002-2481.2017.06.02
2016-11-14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3BAD04B03-04);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201603D221025-2);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種業發展專項(2016zyzx50);山西省農業科學院特色農業技術攻關項目(YGG17122,YGG17124)
牛瑜琦(1982-),女,山西太原人,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小麥育種研究工作。任永康為通信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