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剪紙是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活動,它能使學生手腦并用有利于開發智力,培養學生對于美的觀察力、思維力和創造力。本文以我校開展剪紙藝術教育為例,普及剪紙教育、營造剪紙氛圍、借助活動展示成效等教育實踐,翻開以剪紙文化為校園“樹魂立根”的德育新篇章。
【關鍵詞】剪紙藝術;教育途徑;成效
剪紙是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也是小學美術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剪紙是具有創造性的活動。我國當代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兒童期也正是兒童極富創造的時代,為此,縉云縣七里小學開展了一系列旨在培養兒童創造力的剪紙活動實踐,以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民間工藝積淀為基石,積極開發以剪紙文化為特色的校本課程,把民族剪紙藝術作為學校文化建設的有效載體,翻開了一篇以剪紙文化為校園“樹魂立根”的德育新篇章。
一、剪紙藝術教育的基本模式
1.剪紙列入教學課程
學校制定“剪紙藝術”特色活動教育實施方案、學年活動實施計劃和三年規劃方案,并在每期星期三下午安排一節活動課作為剪紙藝術教育活動的專用時間,在專用時間中,教師人人下班參與指導、學生人人參與活動。在非專用時間,學校還建立課程管理督查動態機制,成立興趣小組,每天下午放學后進行專門輔導。各班的美術課也對學生進行剪紙教學。在校園布置中,開辟了“剪紙風采欄”對學生的優秀成果和榮譽進行全方位的展示,還有在教室走廊、學生餐廳等也都能見到學生的習作,把“苦練”變成“樂練”,為后繼學習提供動力。并通過班級布置,班班學習園地有剪紙等校園氛圍的創設,營造一種學習剪紙的良好氣氛。
2.課外活動
充分利用櫥窗、教室走廊、辦公室、會議室、學生餐廳等地方布展優秀的剪紙作品,創造濃郁的剪紙文化氛圍,讓欣賞的學生感受剪紙藝術的美,制作的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還在各班級、寢室醒目位置張掛剪紙作品,并以各類積極向上的主題形式出現,包括“上海世博會”、“吉兔新春送祝福”、“建黨90周年”等,以此營建班級及寢室文化,創建班級、寢室的特色,努力營造良好氛圍。同時,學校還專門成立了剪紙作品展覽室,定期向學生開放展覽。通過開展剪紙特色藝術教育,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美術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孩子們在剪紙活動中獲得最優發展。
二、剪紙藝術教育的成效
1.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
“花香時時修人性,綠籬道道筑愛心”,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學校的環境優美了,花園小徑、教室走廊,蘊含深刻的剪紙作品趣味盎然。學生懂事了,寢室規范了,學生文明了,深刻體會到環境育人這一真諦,認識到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通過多年的積淀和校本教材的試行,學校在剪紙教育中取得的成果響譽市內外。
2.弘揚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
學校利用剪紙其特有的民俗性,以剪紙教學為載體,使民俗教育的有關內容讓學生在剪紙創作中得以領悟,使民間藝術和本土文化得到了保護,使民族精神得到了弘揚,讓我們的孩子從小了解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列入“省級名錄的有13項、市級的有27項、縣級的有78項。
三、剪紙藝術在美術教學中的傳承與創新
如今,剪紙教學在小學美術課堂里也打開了一扇具有詩畫般美景的窗戶,如浙美版第十冊的《剪紙人物》、《剪紋樣》和《剪紙中的故事》等,以不同的形式展示了剪紙的魅力,既有利于剪紙文化的傳承,又豐富了學生對民間藝術的認識。只是,我們在剪紙教學活動中注意形式層面和個人自由發揮的成分太多,而對傳統民間剪紙中的經典作品、傳統紋樣及美好的寓意都有所忽略。因此,我們在小學剪紙教學中,既要結合現實環境融入學生感興趣的新形象、新事物,又要掌握具有豐富形式、美好寓意的美術傳統題材。在教學時,不僅要讓孩子們了解它們的造型,更要了解它們的寓意,感受傳統題材所表達的愿望和流露的真情。又如現在的孩子對卡通片特別感興趣,如果讓他們用剪紙的方式來表現這些內容,一定能激發他們最大的興趣,發揮他們最大的潛力投入學習。當然,適合孩子創作表現的內容既有形態各異的卡通人物,也有多功能的飛機、軍艦、宇航器,還有富于童話色彩的城堡、夢幻森林等。如果我們能讓每個孩子像學寫漢字那樣都玩剪紙,何愁剪紙的傳承與發展。
作為教育的起步階段,應該在小學剪紙教學中用“守”來傳承我們的剪紙文化,用“變”來豐富我們的剪紙文化,要讓它作為一種氣、一種血液、一種生命元素活潑潑地流動在今人特別是新一代的身上,形成一種特殊的美術文化場。
參考文獻:
[1]郭憲.中國剪紙藝術欣賞與實踐[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5.09.01.
[2]陳小紅.兒童剪紙藝術的鑒賞[J].教育導刊,2000.2.
[3]陳竟.中國民間剪紙藝術研究[M].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2.7.
[4]王大根.美術教學論[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4.
作者簡介:
朱紅麗(1981.10~ ),女,浙江縉云人,本科,小教二級,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