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鈺璐
【摘 要】語文是一門以學習優秀文章為主的語言類學習科目,因為語文學習都是以文字的形式展現的,所以相對來說具有一定的枯燥性,而且許多文言文、古詩等學習內容都是以我國傳統文學的形式展現的,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往往很難真正的理解這些內容。在這基礎上,利用多媒體設備教師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加形象的學習體驗,以此引導學生展開高效的語文學習。
【關鍵詞】語文教學;多媒體設備;課堂結合;教學策略;使用原則
多媒體教學設備是一種集合了聲音、圖片、文字、視頻、投影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教學輔助設備,它不受時間以及空間的限制,即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教學課件,在教學課件展示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合適的展示形式和時間,以此借助形象、生動的學習內容來引導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獲取語文學習知識,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除此之外,借助互聯網信息傳遞的方式,教師還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普及更多的語文學習內容,進而不斷拓展學生的學習知識面,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接受更多的語文學習知識。
一、情趣導入新課,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小學語文傳統教學活動中,教學導入環節通常被教師所忽視,通常用三言兩語來解決問題。新課導入不僅要幫助學生收心進入課堂狀態,而且還要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知識具體化、實物化,變成直觀、生動、活潑的視覺信息,并配上文字與聲音,圖、文、聲、畫并茂,全方位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例如,高爾基的《海燕》,這是一篇富含情感的文章,教師在新課導入的時候如果還是三言兩語,勢必難以有效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種情況,一位教師改進了導入方式: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從網站上下載了一段海燕搏擊風浪的VCR,加上全文配樂朗誦,將其在課堂播放,一下子就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了。學生不僅在直觀上增強了對海燕精神的領悟,而且為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語文教學,為學生營造恰當的情境
語文是一門豐富的知識,通過平鋪直敘的講解會使語文學習失去色彩。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對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重要作用。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恰當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當中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只有在切實的體會當中,學生才會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通過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還可以為學生營造出恰當的教學情境。多媒體是一種融合文字、聲音、動畫、圖像于一體的教學技術,通過多媒體的融合效果,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聲色俱佳、圖文并茂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獲得形象的認識和直觀上的感受,把學生引入到文章所描繪的意境當中,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文章所要表達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例如,在學習《觀潮》這一課的教學內容時,如果教師只是講解課本,學生就會感到枯燥,毫無意思。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對文章有更深刻的感悟,教師可以為學生制作大海來潮時的視頻,在進行文章的講解時,讓學生獲得切實的感受。通過視頻資料的欣賞和文章語言的相結合,學生都品味出了文章語言的氣勢。
三、利用多媒體,突破教學難點
我們語文教師要能夠適時地抓住機會,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直觀性功能,通過把抽象的東西形象化,幫助學生很好地突破難點,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我的戰友邱少云》一課,由于學生缺乏當時邱少云所處環境和被火燒的直觀感知和體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很難體會主人公在被烈火燃燒時的內心活動,這也成了學生在學習本課的一個重難點。為了幫助學生體會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現,我利用多媒體播放了電影中的片斷,讓學生從影片中細致地觀察當時臉部極其痛苦的表睛,并且通過引導學生觀察邱少云手指緊緊摳住泥土這一特寫鏡頭,使學生感受到火燒時邱少云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并進一步引導他們體會邱少云當時所具有的堅強毅力。現代化的手段把邱少云當時“即使犧牲自己,也不能暴露目標”的內心世界很好地外顯了出來。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的腦海中邱少云的光輝形象和嚴守紀律的精神立即高大起來,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總的來說,語文學習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學習難度,因為認知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學生往往不能在短時間內快速的讀懂語文學習內容,在這基礎上教師便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來結合語文學習內容,以此從多角度給學生帶來更加新穎的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肖琳.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12):47-47.
[2]高登俊.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解析[J].新課程·中旬,2016(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