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曾通高中英語薄弱生客觀存在,特別在農村普通高中學校中還占有相當大的比率。提升普通高中英語薄弱生的外語素質,不僅對于他們升學、就業或為未來發展的準備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于培養他們的良好的情感態度也有積極的意義。本文通過對普通高中英語薄弱生教學現狀的分析,初步探討了提高其英語能力素質的一些教學策略。
【關鍵詞】普通高中英語;薄弱生;教學策略
隨著我國國際交往日益增多、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和推進,當前我國對公民的外語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高中學生具備良好英語的素質和能力,不僅對于他們升學、就業或為未來發展的準備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于培養他們的良好的情感態度也有積極的意義。然而由于個體差異性的存在,學生的英語能力和素質分層明顯,給高中英語課堂帶來了些困難和挑戰。
一、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師的語言信息無法被有效接收
新課程改革后,各普通高中直接采用了全英文授課的方式。其教學策略的方式是:通過聽和說的途徑,摒棄語法理論,只靠教師與學生的聽、說、提問、回答等活動,力圖通過“意領神會”的形式學習英語。但大多數高中生,特別是農村高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機會接觸自然的英語語言環境,加之日常沒有有意識地尋找一些學習英語視聽媒體資源循序漸進地學習,這使他們聽英語和說英語的能力較為薄弱。這些客觀存在的基礎薄弱的學生在總體中還占有相當大的比率。他們無法聽懂基本的課堂用語,使教師的教學語言的信息無法被有效接收,使課堂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2.學好英語的自信心不足
有些高中只用英文授課,也用英語來解釋語法,力圖給學生創設純英語的語言環境。然而基礎薄弱學生卻根本無法聽懂教師的語言,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如果發現未取得明顯進步,他們的課堂反應將消極化,當相似的環境條件出現時,反應模式固化。這部分學生,在面對閱讀時因詞匯量不足,僅僅能聽懂少許的放慢語速的課堂用語,這部分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已形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礙。上課怕被提問而處于緊張狀態,而一旦被提問到時,因害怕說錯而被同學笑話就干脆站立沉默。在課堂上,僅有少部分基礎較好學生的在聽講,長此以往,進一步拉大了基礎薄弱生與其它學生在學習水平方面的差距。
3.課堂缺乏師生間的有效互動
高中英語課堂的氣氛不太活躍,能夠積極參與教師活動的總是少數基礎較好的或性格外向的學生。而基礎薄弱學生的參與面小,教師從他們身上獲得的即時反饋信息不足,無法根據這部分學生的接受程度適時調整教學的內容和控制適當的教學節奏。
二、有效提高語薄弱生學習效果的教學策略
1.注重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蘇聯的教育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學生的現有的發展水平,二是學生潛在的發展水平。該理論認為教學的內容應該關注學生的現有水平,并以此為基礎,在學生潛在的發展水平范圍內,教學內容才是有效的。因此,教師在設置學生的學習內容時,要從學習者的現有基礎為出發點,設計難度適中的內容。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用全英語直接授課是符合他們的發展水平的,但對于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宜采取以英語為主,同時以漢語作輔助的英漢對比翻譯法來教學。學生如能通過漢漢語輔助解釋,掌握定語從從句的用法很有必要。例如:人教版教材《必修2 Unit 2》有一定語從句:Only athletes who have reached the agreed standard for their event will be admitted as competitors.通過漢語輔助講解英語中定語從句位置的不同,學生很快就能理解這個句子的意識,這比起完全的依賴英語要節省時間,而且學生領會的也更準確。在高中英語薄弱生的英語教學中,用“英漢對比翻譯法”來輔助,按照“讀—寫—聽—說”的順序,是較為可行的。
2.加強課堂常用英語口語的基礎
首先要與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現有的英語水平,然后在現有的英語水平上制定一套課堂常用的口語及提問語,作為聽和說的訓練的基礎。在課堂上使用檢查性的語言時時關注學生的接受情況。如通過圖片、卡片、影像多媒體、錄音等材料媒介,使課堂變得有聲有色,形象生動、歡快活潑;同時,也可以采取問答的形式、小組討論的形式、角色扮演、形式,讓基礎薄弱學生通過鍛煉夯實課堂常用口語的基礎,從而清除與教師信息溝通的障礙。
三、結語
總之,切實從基礎薄弱學生的現有水平出發,設計難度適中的教學內容,掃除基本的英語聽與說的障礙,以英漢翻譯法作輔助,才能逐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發揮他們學習的主體作用,從而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
參考文獻:
[1]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2]王靈祖.試為農村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開妙方——初探英語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在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8)
作者簡介:
曾起二(1978~),男,福建省大田縣人,福建省大田縣第五中學高中部英語教研組。
注:本文系2016年度大田縣基礎教育科學研究立項課題“高中英語基礎薄弱生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DTKTZX-2016103)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