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
《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科學學習是在探究具體事物和解決實際問題中,嘗試發現事物間的異同和聯系的過程。”可見,發展幼兒科學領域的活動,教師應重視指導幼兒對科學的初步認識和運用,激發幼兒對科學學習的興趣,培養他們對科學知識的探究欲和求知欲。
一、對科學活動和手指游戲概念的理解
在科學教學過程中,形式多樣的科學活動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教師將手指游戲滲透科學活動教學中,能有效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手指游戲,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手指頭的運動,活躍大腦的思維,促進大腦和手指肌肉的靈活協調發展,進而使幼兒的手、腦、思維、神經等得到鍛煉和發展。可以說,手指游戲對培養幼兒動手、動腦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將手指游戲運用到科學活動教學中的意義
首先,把手指游戲運用并貫穿于科學活動教學中,有助于激發幼兒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科學學習的概念比較抽象,在科學活動教學中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需要教師開展直觀、有趣的手指游戲。
其次,把手指游戲運用并貫穿于科學活動教學中,可以幫助幼兒探究科學知識,激發幼兒的求知欲望,從而提高科學教學的有效性。
最后,把手指游戲運用并貫穿于科學活動教學中,可以加深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深入理解,也使得手指游戲和科學認知能相輔相成。這樣,不僅增強了幼兒大腦的記憶能力,而且使得幼兒對科學活動有了更清晰地認識和強化。
三、手指游戲在科學活動教學中的運用方法
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斯基曾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在科學活動教學中運用手指游戲,不僅能啟發幼兒的智慧,還能激發幼兒對科學領域的探究興趣。因此,在科學活動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巧妙、恰當地運用手指游戲,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首先,在科學活動導入環節中運用手指游戲。在科學活動教學過程中,課前導入是不可或缺的環節,教師把手指游戲作為導入,可以營造快樂學習的氛圍,讓幼兒快速融入學習中。如在開展科學活動《有趣的磁鐵》前,教師可以教幼兒做手指游戲“鉤一鉤”:“一鉤金/二鉤銀/三鉤銅/四鉤鐵/五鉤鉤出了老爺爺。”通過聽、說、做,并在手指的律動以及教師的講解下,幼兒能認識到手指游戲中提到的“鐵”,進一步認識磁鐵,知道了磁鐵的特點和作用。
其次,在科學活動教學中運用手指游戲,教師可以形象地描述科學活動中遇到的概念和特征,強化幼兒對概念特征的認識。如在科學活動《好玩的魔術》中,對于“魔術”一詞,幼兒覺得非常抽象,難以深入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這時,教師可以運用手指游戲“小手變魔術”,引導學生理解“魔術”一詞的意思:“小手小手變魔術/變成小兔跳跳跳/變成小貓喵喵瞄/變成公雞喔喔喔/太陽見了瞇瞇笑/連聲夸我手指巧。”通過手指游戲,幼兒更直觀地理解了“魔術”這個詞語。
最后,在科學活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手指游戲運用到游戲環節中,增強游戲的趣味性。如在教學科學游戲《小金魚》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做手指游戲“金魚游游”:“一條小金魚/游啊游/游啊游/孤孤單單在發愁/兩條小金魚/游啊游/游啊游/搖搖尾巴點點頭/三條小金魚/游啊游/游啊游/快快樂樂做朋友。”這樣一來,有效增強了游戲教學效果。
四、在科學活動教學中運用手指游戲的注意事項
教師將手指游戲巧妙地運用到科學活動中,不僅增加了科學活動的趣味性,而且鍛煉了幼兒手指的靈活協調,達到了《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對幼兒科學領域身心發展的要求。但在科學領域活動中運用手指游戲時,教師還需要注意三點:首先,手指游戲要符合各個年齡層幼兒發展的特征要求,教師所選的手指游戲要難易適中,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幼兒,使用手指游戲的難易程度是不同的;其次,手指游戲的開展要與活動內容相適應,在教學活動時不使用與教學無關的手指游戲;最后,手指游戲不宜使用太多,不然會造成“喧賓奪主”的效果。
(作者單位:廣西北流市北流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