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衛民
隨著社會科學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教學已成為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有機融合多媒體技術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不僅能調動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還能改善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教師地教、學生地學變得更加有效。下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一談融合多媒體技術輔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踐與體會,以期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
興趣能夠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小學生更好地參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因此,教師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活動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多媒體集聲音、圖片、動畫、視頻、文字于一體,能方便教師創造性地運用教材,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如在教學《倍數與因數》時,筆者運用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上課伊始,筆者用課件出示唐僧師徒四人的圖片,并讓學生說一說他們之間的關系,如唐僧是孫悟空的師傅,孫悟空是唐僧的徒弟。筆者利用學生熟悉的情境,為學生理解倍數與因數相互依存的關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練習時,筆者又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練習題制作成動畫,播放出來。筆者創設了豬八戒吃西瓜的動畫,讓學生通過三關練習,幫助豬八戒吃到西瓜,最后卻被孫悟空發現,提醒學生好東西要和大家分享。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解決問題,不僅增加了課堂的活力,而且在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發展學生的思維
小學生的思維是由直觀形象思維逐漸過渡到抽象邏輯思維的,多媒體技術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數學問題,為學生思維的發展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如在教學五年級數學下冊《露在外面的世界》時,筆者運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了三個核心環節,幫助學生學習。
1.第一個核心環節
首先,筆者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放在墻角的一個正方形紙箱露在外面的面數。然后,筆者引導學生拼擺,并觀察放在墻角的四個正方體紙箱露在外面的面數。
2.第二個核心環節
首先,筆者引導學生觀察有規律地擺放正方體時露在外面的面數。然后,學生展開交流,總結規律。
3.第三個核心環節
筆者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活動經驗解決實際問題,展示課件:學校運動會的領獎臺除了與地面接觸部分不涂油漆之外,其他各面都涂油漆,領獎臺需要涂油漆的面積是多少?
第一個核心環節旨在讓學生在操作與觀察中“悟”出觀察方法。第二個核心環節旨在讓學生在有規律地擺放小正方體的活動中“悟”出規律。第三個核心環節旨在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有效融合了多媒體技術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使得教師和學生有了良好的教學以及學習環境,有效地發展了學生的推理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
多媒體技術帶給學生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觀教學,加快了學生理解知識的進程。另外,課堂容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板書方式和速度的影響,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把一些圖形、題目,以及題目的分析或解答過程等適時地展現出來。
如在教學《年、月、日》時,為了讓學生發現閏年與4的關系,筆者統計了從1993年到2004年所有年份除以4的結果,這個統計表信息容量比較大,如果一個一個地板書出來,會浪費很多時間,而利用多媒體,教師可以直接展示結果,加快教學進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閏年與4的關系。
有機融合多媒體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通過融合多媒體技術的課堂教學,筆者體會到,教師只有把多媒體技術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才能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魯小平.淺談多媒體課件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3).
[2]賈永高.運用多媒體優化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與體會[J].學周刊,2015,(1).
[3]付用蘭,宋文文.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有機結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4,(23).
(作者單位:江西省修水縣渣津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