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楠
摘要: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享譽世界,給廣大聽眾帶來了不竭的生活動力,贏得世人的普遍推崇。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欣賞這部世界名作,聽眾仍然會被樂曲的強大氣場所震撼,為貝多芬不屈的斗爭精神所鼓舞。本文從四個章節(jié)入手,鑒賞了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令人感受樂曲中震撼人心的命運抗爭。
關鍵詞:貝多芬 《命運交響曲》 鑒賞
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大師,其一生創(chuàng)作出很多音樂經典名曲。《命運交響曲》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又被稱為《第五交響曲C小調》。貝多芬的音樂具有強大的震撼力量,催人向上的積極力量,以及鼓動人心的傳播力量,這些力量能轉化為激勵人們前行的內驅動力。
貝多芬出生在一個貧困家庭,他從小就酷愛音樂,十歲便開始學習音樂創(chuàng)作。因為疾病,貝多芬雙耳失聰,再也聽不到任何聲音,可他沒有向命運低頭,而是以頑強的斗爭精神直面生活的苦難。他這樣的人生態(tài)度在《命運交響曲》中也有所體現,所以在靜心聆聽這首樂曲時,我們能獲得心靈的震撼。基于對《命運交響曲》的熱愛,筆者鑒賞了這首樂曲,分享自己的感悟。
《命運交響曲》共分四個樂章,每一個樂章既有一定的獨立性,又有一定的統(tǒng)一性,其情緒發(fā)展脈絡清晰,感情在蓄積、噴發(fā)、爆炸過程中,始終彰顯出斗爭的姿態(tài),給人以不屈不撓的硬漢精神。下面,筆者對四個章節(jié)進行了詳細地鑒賞:
一、命運敲門,抗爭力量迅速匯集
第一樂章屬于命運抗爭前夕,這應該是戰(zhàn)斗力量蓄積的過程。開頭樂曲一展開,隨即有類似敲門的聲音出現,這是命運的強勢登場。隨后,音樂頓時沉重起來,給人以不容分說的感覺,表達出命運勢力的強大無比,也預示著命運抗爭即將開始。音樂節(jié)奏開始出現跌宕起伏,這也是人們心理的直接表現。命運強勢介入,人們心中難免產生躁動和不安,面對命運的霸道行為正在逼近,人們自然有擔心,也有反抗。因為命運不公,人們開始表達出內心的強烈不滿,產生了反抗意識。正如毛主席所說:“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人們抗爭的信心和決心正在蓄積力量,向命運宣戰(zhàn)已經成為大勢所趨,樂曲逐漸高揚起來。這時,圓號徐徐響起,預示著殘酷的抗爭戰(zhàn)斗即將上演。
這一樂章節(jié)奏歡快有力,但起伏仍然是主旋律,因為在與命運抗爭的戰(zhàn)斗中,人們有抗爭的勇氣,也有對戰(zhàn)爭的擔憂。由于命運的力量非常強大,很多人都“犧牲”在命運的淫威下。面對命運的不公,反抗是最明智的選擇,因為妥協(xié)意味著犧牲,唯有奮起抗爭,才有獲得勝利的可能。這時,樂曲瞬間高亢起來,顯示出人們抗爭的決心不可動搖。再現部和呈示部的多重會和,將音樂氣勢推向了高點,這表示人們向封建社會發(fā)出了宣戰(zhàn)誓言。
貝多芬一生歷經坎坷,在遭遇命運戕害時,他肯定有過彷徨和憂慮,也會出現沮喪的情緒。但在抱怨無果的情況下,唯有選擇抗爭,他才能看到希望。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貝多芬其實是在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用真實的故事告訴人們生命的真諦。生命的本質就是斗爭,與自然斗、與生活斗、與人類斗,在斗爭中求得以生存,這樣的生命才能光彩奪目。
二、抗爭開始,展示頑強斗爭決心
第二樂章的節(jié)奏變化與第一章是相同的。如果說第一樂章是抗爭序曲,那么第二樂章則是真正開始抗爭,其情緒變化也呈現有序化。
在第二樂章中,貝多芬采取的是雙重主題變奏曲式。第一個主題,表現出來的是沉思、安詳的情緒,抒情意味比較突出,主要由中提琴、大提琴演奏出富有節(jié)奏的旋律,表示抗爭序幕已經拉開,人們需要的是內在的熱情和信心,其氣氛已經由第一樂章的不安轉變?yōu)榈诙氛碌膱远ê妥孕牛坏诙黝},主要彰顯了英雄豪邁的氣概,因為斗爭已經展開,前進是唯一的選擇,樂曲用木管開篇,然后引入銅管樂器,聲勢逐漸浩大起來,宛如排山倒海之勢爆發(fā),這正是命運抗爭最需要的精神。
第二樂章整體表現了人們抗爭命運的活力,又表現了人們豪邁的氣勢,以及勇往直前的決心和信心。第二樂章是第一樂章的承接,也是第三樂章的鋪墊,這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過程,在不斷蓄勢之中彰顯抗爭的力量。命運勢力是非常強大的,要與命運進行抗爭,人們不僅需要勇氣和信心,還要有斗爭的策略和方法。在第二樂章中,樂曲展示的是抗爭精神,也有抗爭的計劃和對未來的展望。命運是可以改變的,但不是坐等,而是奮起抗爭,這也許就是樂曲要告訴人們的真理。
貝多芬在生活中屢遭不公,命運強勢壓力可見一斑,但貝多芬不向命運屈服,他要向命運宣戰(zhàn),他用實際行動、豐富的智慧和才能,在與命運周旋中贏得了先機。貝多芬是用音樂演繹出自身的斗爭歷史,其教育力量是巨大的。
三、推向高潮,呈現抗爭激烈場面
第三樂章是《命運交響曲》的高潮部分,這是人們與命運戰(zhàn)斗最激烈的時刻。首先,大提琴和低音琴奏出了沉重的旋律,表明命運勢力的強大,再用小提琴奏出高亢聲響,表明人們抗爭力量絲毫不會退縮,這是決戰(zhàn)前的力量和信心對比。在這個展示階段,雙方勢力都在較勁兒,給讀者也留下了思考:命運如此強大,不屈服的結果會怎樣呢?其次,是展示戰(zhàn)斗的豪情,人們在歡快的舞蹈聲中激流勇進,勝利在望。樂曲歡快起來,情緒被調動,預示著人們對勝利的渴望,也為引出第四樂章做好了鋪墊。
第三樂章是快板節(jié)奏,體現的是詼諧意味。之所以采用這樣的展示手段,目的是呈現出必勝的信心,對命運黑暗勢力的譏諷,黑暗總會過去,光明即將到來。在樂曲結尾時,其氣勢逐漸張揚起來,恢宏起來,這是戰(zhàn)斗者在為勝利做準備,為慶典蓄勢。
《命運交響曲》是貝多芬命運抗爭的真實寫照,當生活困境壓來時,貝多芬用更堅韌的毅力予以應對。他雖然雙耳失聰,但經典作品在源源不斷地誕生。《C小調奏鳴曲》《第三交響曲》《第六交響曲》《費德里奧》《第九交響曲》等,每一部樂曲都代表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偉大勝利。從貝多芬的巨大成就中可以看出,同命運抗爭需要用成就說話。在這一方面,貝多芬當然是我們仰視的英雄,所以他的樂章里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激勵著人們向困難發(fā)出挑戰(zhàn),以贏得人生一場又一場戰(zhàn)役的勝利。
四、接近尾聲,預示勝利屬于戰(zhàn)斗
隨著樂曲的自由延伸,音域慢慢增大,音響也在持續(xù)增強,音樂內驅力主導了樂曲走向,最終導入光輝燦爛的尾聲。第四樂章是命運抗爭獲得勝利的場景描寫,開始時用雄偉壯麗的凱旋進行曲,為人們展示勝利即將到來的期待,所以樂曲主旋律是歡樂的,表達了人們勝利的喜悅心情。在歡樂的氛圍中,樂曲時常出現一些波折,表示黑暗勢力還在茍延殘喘,對人們的完全勝利帶來了一些阻礙,但最終還是歸結到歡樂的主旋律上面,說明同命運抗爭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選擇,任何阻力都不可能逆轉歷史發(fā)展的進程。
第四樂章主要體現出大合奏效果,其氣勢是豪邁的、雄偉的,給人以大氣磅礴的感覺。在弦樂引領下,其節(jié)奏歡快有力,表達了人們的普遍心理:經過殊死搏斗,人們與命運的抗爭即將獲得圓滿成功,這是值得慶祝的時刻,人們的歡快心理呈現復雜性,因為命運勢力還在,我們還面臨更多的困難和挑戰(zhàn),需要做好繼續(xù)抗爭的準備。在第四樂章中,貝多芬要給人們帶來一個完美的結局,目的是鼓舞人們增強必勝的信念,只有不斷抗爭,才能獲得最后的勝利。
《命運交響曲》是一首不朽的音樂史詩,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貝多芬在年僅57歲的生命歷程中,為我們做出了生命榜樣。貝多芬的交響曲具有無窮力量,他的人格魅力同樣具有震撼力,鼓勵人們面對困境不妥協(xié),為生命注入抗爭內力,并在不斷抗爭中征服生命一個又一個的制高點。
《命運交響曲》是偉大的樂章,貝多芬的生命歷程也是偉大的,無論再過多少年,人們都會對貝多芬、對他的作品,報以崇高的敬意,這正是音樂帶給我們的情感共鳴。
早在1804年,貝多芬就準備構思《命運交響曲》,后來改變了計劃,先完成了《第四交響曲》。此時的貝多芬正在與命運做殊死搏斗,這也正是《命運交響曲》戰(zhàn)斗力量凝聚的過程。他曾說過:“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絕不能讓他毀滅我!”隨著他思想的不斷成熟,《命運交響曲》也最終誕生。這是一首向命運宣戰(zhàn)的檄文,也是自我人生的真實寫照。聆聽這首世界名曲,我們依然可以清晰感知貝多芬的抗爭力量,并從中獲得生活的信心。
參考文獻:
[1]陳小寧.聆聽命運交響曲 感悟貝多芬[J].科技信息,2010,(35).
[2]唐南.聆聽品味醞釀鑒賞感悟思考——第五交響曲作品賞析與體味[J].音樂時空,2013,(6).
[3]李悅平.貝多芬對交響曲中奏鳴套曲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J].四川戲劇,2013,(1).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