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永
【摘 要】《奇幻科學城》節目是遼寧衛視今年全新推出的大型演播室科普節目,開播以來收視表現良好,央視索福瑞提供的數據表明,該節目在周五920檔收視率穩居省級衛視同時段前十名。這檔中小投入的科普類節目憑什么能在綜藝節目的重圍中脫穎而出、闖出科普類節目的一片新天地?科普節目的發展方向又在哪里?今天我們以《奇幻科學城》節目為例,試探一二。
【關鍵詞】科普類節目 平衡 貼近生活 設計 運用
1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點名表揚了遼寧廣播電視臺衛星頻道播出的《奇幻科學城》節目,“這檔節目以其新穎的科普形式、強大的科普陣容以及進取的科普精神,烹制了一道適宜全家享用的科學節目大餐。”
《奇幻科學城》節目是遼寧衛視今年全新推出的大型演播室科普節目,開播以來收視表現良好,央視索福瑞提供的數據表明,該節目在周五920檔收視率穩居省級衛視同時段前十名。除了較高的收視率,節目也引發了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廣泛熱議,第三期節目播出時,主話題#奇幻科學城#再次登上新浪微博推薦榜單,微博熱門總榜排名第7名,微博綜藝榜單排名第2,百度全網鏈接已經高達1120000條。
而在周五920檔上這個節目的直接競爭對手是江蘇衛視《最強大腦》、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浙江衛視《王牌對王牌》、北京衛視《厲害了我的歌》等強勢綜藝節目。也正因為在與投入大、明星多的娛樂節目的對抗中不落下風,《奇幻科學城》節目被《廣電獨家》稱贊為“在娛樂至上的時代中閃爍著知識、科學、思考與智慧的微光”。
這檔中小投入的科普類節目憑什么能在綜藝節目的重圍中脫穎而出、闖出科普類節目的一片新天地?科普節目的發展方向又在哪里?今天我們以《奇幻科學城》節目為例,試探一二。
一、科普類節目要在“專業性”和“娛樂性”之間找好平衡
不專業,就算不上是科普類節目,而如果強調專業性,又會因為缺乏娛樂性導致節目的可視性較差。《奇幻科學城》節目努力在“專業性”和“娛樂性”之間尋找平衡點,就是要寓教于樂,讓青少年在“玩”的過程中長知識學科學,用科學小實驗和互動小游戲來給生冷的科學知識做背書。
主講嘉賓是節目的靈魂所在,決定著節目的高度和走向。為確保節目的專業性,《奇幻科學城》前幾期節目邀請了中科院力學研究所的陳光南教授、英國皇家化學會David G.Evans教授、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等知名科學家做主講嘉賓,他們深入淺出的講解為節目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科學家給人的印象常常是“高冷”,令人“敬畏”和“望而卻步”。怎么才能激發出這些天天和儀器、試劑打交道的科學家們的童心,讓他們能放下“架子”和孩子一起玩、一起鬧呢?《奇幻科學城》節目在節目中設置了“超級孩子王”的角色。“超級孩子王”由受孩子們歡迎的明星藝人擔任。在節目中他們的主要任務有三個,一是鼓勵并帶領孩子參與科學小實驗和互動游戲,避免冷場。二是對主講嘉賓講解時較為生冷的部分進一步地“翻譯”,便于孩子理解和接受。三是作為受懲罰人,在孩子實驗不成功或者輸掉游戲互動時接受節目組的懲罰,從而增加節目的娛樂性。
從前幾期節目看,明星嘉賓黃國倫、強子、寇乃馨和大兵等人都成為專家和孩子之間的催化劑,在科學家的知識點外為節目增加了許多笑點。對此,《廣電時評》指出:《奇幻科學城》努力尋求專業性與娛樂性的平衡點,在做好科學節目的探索之路上起到一定示范作用。
二、小中見大,科普節目選題要找好角度內容要貼近生活
在內容的選擇上,《奇幻科學城》堅持理論與實際緊緊結合,將日常生活的體驗引入節目,避免高冷生硬,刺激觀眾的求知欲。在科普的同時,培養觀眾對科學知識的興趣。在不違背科學規律的前提下,節目盡可能地追求科技的趣味性和貼近性。
在主題為“看不見的力”的節目中,主講嘉賓陳光南教授講到了“伯努利原理”,其內容就是“等高流動時,流速大,壓力就小”。看到這個生僻的名字和晦澀的內容,沒有多少人會有興趣。怎么才能讓這個“伯努利原理”生動起來呢?節目就從地鐵站里的一米黃線講起,告訴大家這個黃線就是依據“伯努利原理”劃出來的:因為地鐵速度快,附近氣壓會比旁邊的低,就會產生“吸力”,所以必須用黃線畫出安全區,否則就容易被地鐵“吸”進去發生危險。伯努利原理既可以應用到一米黃線這樣的平常的小地方,也可以應用到高大上的科技上,陳教授告訴現場的孩子們,飛機能飛也是因為“伯努利原理”。
在設計上,機翼上圓下平,上方的空氣流動速度比下方快,導致機翼上方的壓強小于下方,產生向上的升力,所以飛機能夠飛起來。如此一來,一個抽象的定理就具化成了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既便于理解,又激發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現場的氣氛也立刻活躍了起來。
在講到人類探索太空時,大家直觀的感受就是高科技集中的火箭和衛星,但事實上我們身邊的很多日常用品都來源于太空科技,比如小孩子們都用過的紙尿褲、方便面里的脫水蔬菜包、太陽能電池等等。
當主講嘉賓、國家天文臺鄭永春博士現場展示了這些不起眼的尋常物品的時候,迅速將一個高大上的航空航天科普拉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里,讓孩子們知道,再高新的科學技術也都在我們身邊,而科技的發展終歸是要為我們人類自己服務的。
從已經播出的節目看,《奇幻科學城》的內容雖然涉及各個專業領域的專業性較強的知識,但由于選題和講解都與生活息息相關,讓觀眾感受到了科學之美,讓知識通過笑聲印入腦海,都是想讓這檔科普節目做到有用又有趣,讓科學走到更多人的身邊。
三、寓教于樂,科普節目要強化道具和游戲的設計與運用
作為一檔面向少年兒童的科普節目,如何提高孩子的興趣,讓他們喜歡上《奇幻科學城》是節目組的一大挑戰。我們針對節目主體受眾愛玩好奇多動的特點,依據節目主題設置了互動游戲,不僅讓現場的孩子們能參與,也方便電視機前的孩子們參與,在游戲中了解科學并愛上科學。
還以“伯努利原理”的講解為例,節目組邀請現場和電視機前的孩子們一起參與了一個簡單的互動小實驗:每人一手拿一張A4紙,平行放到嘴邊用力吹。在吹之前,節目現場的小朋友們普遍認為紙分開向兩邊飛,但事實卻恰恰相反,兩張紙最后黏合到了一起,這一下子激起了現場孩子們的好奇心,為什么會是這樣呢?孩子們紛紛表達了疑惑和不解。
在主講嘉賓陳光南教授的幫助下,孩子們認識到因為在吹的時候紙中間的空氣流速高,壓力比紙外面小,所以在氣壓的作用下兩張紙最終合到了一起,而不是分開。在講解天文觀測的節目中,主講嘉賓、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設計了一個自制天文望遠鏡的小游戲,只需要一個老花鏡鏡片(凸透鏡)和一個放大鏡鏡片(凹透鏡)以及紙、剪刀和膠帶。通過動手,孩子們很快就了解了天文望遠鏡的工作原理。節目播出后,節目組收到了很多家長發來的自己孩子制作的望遠鏡圖片,并對節目中這些簡單易操作的互動小游戲給予了高度評價。
在一期講到星際旅行的節目中,需要講到太陽系八大行星的排列。節目組準備邀請八位小朋友,分別穿上帶有行星圖片的服裝,裝扮成火星、地球、木星等行星,然后嘗試著去排順序。一聽說要玩這樣的游戲,現場的孩子們歡呼雀躍,紛紛參與。很快,這群小家伙就排列出了正確的順序,并配合著專家的講解依次展示,在邊玩邊學中,盡情享受著知識的樂趣。
毋庸諱言,科普類節目因其傳遞科學知識的“嚴肅”“專業”“生冷”屬性,一直處于電視節目中的小眾位置。目前,除了《奇幻科學城》,國內各衛視平臺還沒有一檔此類節目。通過《奇幻科學城》節目的實踐我們知道,科學+娛樂的節目形式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讓受眾在歡樂中體味科技的奇妙魔力,從而打造科學可以很有趣、科學可以很好玩、科學可以很溫暖的全新節目理念。
站在受眾需求的角度,變更視角,《奇幻科學城》節目以做“服務”的姿態,做“走心”的選擇。以啟發觀眾好奇心、提升觀眾求知欲、呼喚家庭親子互動為主旨,努力尋求專業性與娛樂性的平衡點。只有從細節處著手,放下科學看似“高高在上”的身段,科普節目才能成為接地氣、有人氣的節目類型,成為新的電視流行符號。(作者單位:遼寧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海外版2017年1月26日第七版;[2]《廣電獨家》2017年1月17日;[3]《廣電時評》2017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