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建良
好的課程導入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說,設計出好的課程導入,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筆者一直秉承“好課從導入開始”的教學理念,習慣在設計導入環節時反復打磨。
2016年,筆者有幸為參加培訓的年輕教師上了一節研究課,教學內容是“比例的意義”。在導入環節設計上,筆者曾多次易稿。
第一次,僅為出示課題而設計的導入。筆者最初的設想是:利用多媒體出示南昌市沙湖公園一處景色——劍匣亭的照片,并提出問題:“同學們,看到這幅照片,你們覺得美嗎?”“一個偌大的劍匣亭能在一張小小的照片上呈現,在現實生活中還有類似的現象,如工程師設計一個細小的零件,常常要在一張放大的圖紙上展現出來,這些都要運用一個新知識——比例。今天,我們來學習有關比例的知識。”然后,筆者出示課題,進入下一個環節。
這樣的導入設計簡單明了,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照片引入,滲透愛家鄉的德育。但是,這僅起到揭示課題的作用。
第二次,試教時“卡殼”的導入。最初的設計就這樣被自己否定了,于是筆者又想:學習比例知識的基礎是學生第一學期學習的比的知識,何不借助比與比例的關系,由比來導入比例呢?筆者腦海中又浮現出這樣的構思:仍然利用多媒體出示劍匣亭的圖片,為了讓學生看得更清楚,筆者可以放大照片,其中一張放大的圖片是沒有按照比例放大的,先讓學生初步感知沒有按一定比例放大的圖片是變形的,而按照一定比來放大或縮小圖形后則是不變形的。然后,筆者根據圖片的長和寬,分別寫出原圖和放大圖之間長和寬的比,引導學生比較兩個比之間的關系,從而導入新課,說明比例的意義。
改進后的導入設計是從圖形的放大與縮小入手,逐步揭示課題,并引導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筆者原以為設計并無漏洞,所以就用這個設計方案在江西省豐城市石灘中心小學進行試教。但在試講時,學生面對放大的圖形,竟不能及時找到沒有按比例放大的圖形,導致課堂教學過程平淡,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三次,超乎預設值的導入。試教不順暢,究其原因是照片導入的過程復雜,設問不明確,學生獲取知識的主動性不強導致的。為了更有效地從比導入比例,筆者又重新設計:從師生拍手游戲開始,在游戲前,筆者先告知學生:“老師拍手的次數與你們拍手的次數要成倍數關系?!钡谝惠啠簩W生先拍了3次,筆者接著拍了6次,并要求學生記住這樣的倍數關系;第二輪,先由筆者拍10次,接著全班學生拍了5次,筆者及時提問:“你們為什么拍5次?”同時,筆者將兩輪拍手次數3、6和5、10板書出來。這時,筆者一邊說:“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這個游戲蘊藏著一個新的數學知識?!币贿叞鍟稣n題“比例”,然后繼續說道:“看到課題,你們能想到什么?對,比例肯定與比有關系。那么我們研究比例就從比開始吧?!苯又?,筆者又提問:“你能從我們剛才得到的3、6、5、10四個數字中找到兩個比嗎?”這種開放式提問讓學生興致大增,紛紛找到了第一輪師生拍手的次數比和第二輪師生拍手的次數比,甚至有的學生竟然發現了比值相等的比。筆者暗自高興,這不正好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嗎?在筆者及時引導下,學生自然地把兩個比值相等的比用等號連接起來,揭示了比例的意義。此時,有的學生還能寫出不同比例,豐富了對比例概念的認知。
綜上所述,好的導入環節能迅速抓住學生的心,促使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游戲是學生喜愛的活動,拍手游戲的導入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讓學生擁有思考的空間;好的導入環節要與新課內容緊密聯系。如果教師設計的導入環節與教學內容聯系不緊密,甚至無關,只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導入自然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拍手游戲緊緊抓住了新舊知識間互相聯系的支點,把倍數、比和比例聯系在一起,由比的知識推進到新知識比例的意義可謂水到渠成。此外,好的導入環節的設問應有利于推進教學。教師無論采取什么樣的導入方式,一定少不了提問,而提高提問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作者單位:江西省豐城市石灘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