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端
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下來,讓我對“班主任”這三個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班主任——這三個字說起來輕松,做起來沉重。有人說班主任是保姆,確實是得照顧幾十個孩子呢;也有人說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官”,誰說不是呢管著幾十號人呢。看似微不足道,卻又十分重要,畢竟人人常說:“有什么樣的班主任就會帶出什么樣的學生!”話語雖平凡,足見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下面我談談自己的幾點感受。
一、班主任要用心關愛學生。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教師和學生都能用良好的情緒去面對學習。隨著時代的發展,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入,能不能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是當今決定教育成敗的關鍵一步。學生在初中階段心智發育不夠成熟,學生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而喜歡他的課,當然,也可能因為討厭某位老師而討厭學習。一個受學生歡迎的班主任,其教育效果是驚人的。愛學生,關心學生,在學生有難題時,班主任能過認真的幫其解決,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愛,自然會信任班主任,班級工作的開展也會更容易。關愛學生不僅表現欲關心學生的學習,也應關注學生的生活。它可以是一個關愛的眼神;可以是一句簡單的問候;也可以是一次暖心的長談······它不拘泥于形式,哪怕是一次輕聲的責備,只要是發自內心為學生好地,愛學生的,那么我相信學生就能感受得到。愛是教育的主旋律,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二、班主任要有公正之心。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對待學生必須做到公平公正,“寬”“嚴”并濟。對待學習優秀的學生,不一味慣著,驕傲自滿;對待后進生也不能不管不顧,這樣容易讓學生心情壓抑,產生厭學情緒。該“嚴”嚴,該“寬”寬;不因學生的成績區別對待,這方是一個優秀班主任要該有的品格。
說到對待學生要公正,我真真實實地“火”了一把。去年接了一個新班級,沒多久,學生開始跟我反映丟東西,后來一調查才知道是侯同學偷的,她偷竊的東西小到筆和書;寄宿生帶來改善寄宿生活的零食;大到同學的錢。事情一查實,我教育了她,并告知家長該同學的這種狀況。在班級學生面前還替她撒了個善意的謊言。但是也無法掩飾,因為她小學就這樣了。也因此同學們都不愿與她交往,孤立她。我同情她的遭遇,但又怒其不爭。一天她在教室說了一句臟話,身旁的兩個男生以為是在罵自己,就打了她。班長跟我反映這個事情,我批評那兩個男生時,其他同學竟然都在維護這兩個打人的男生,我突然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班級的是非取向有很大的問題。學生現在需要的不是那些單詞,而是一堂班會課。我對所有的同學說:“也許侯同學之前存在一定的行為偏差,但是那絕不是她今天被打的理由。你們是同學,應該是互相幫助才對,可是你們想想你們都幫助了她什么?座位不愛挨著她;做操遠著她;做什么都不愛跟她一塊兒,故意避著她;誰都能吼她!難道這就是你們這些同學應該有得行為嗎?你們沒有幫助她改正不好的行為就算了,為什么還要這樣對她,假若你們是她,難道你們不會恨你們給她的初中生涯帶來陰影嗎?一次錯,就沒有對的時候了嗎?難道你們就不欠她一句對不起嗎?”良久之后,開始有同學向她道歉,一個,兩個,三個······我很開心看到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但是不敢盲目樂觀,好在后來的觀察發現同學們真的開始接納她了,做什么都會帶上她了。過后找她談心,她也很開心,并且感謝我。從此,班級沒再丟東西了。
其實當學生出現不良行為時,及時地與學生談心,幫助他(她)解決問題;當學生遭遇挫折時,能用心地“扶”起他(她),并鼓勵其樹立堅定信心,這何嘗不是一種愛。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老先生就說過學校不是工廠,學生也不可能是整齊劃一的。我們應該允許一部分有偏差的存在,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隨著時代的發展,要當好一個班主任也越來越難了,你的角色也要不斷的轉化,用“演員”來定義它也不為過。學生出現的問題千變萬化,你得根據學生的年齡、性格、同學關系、家庭情況和社會關系等各方面的因素,找出適合該生的方法,來解決它所遇到的問題。今天是“偵探”,明天你可能是“拆人姻緣的王母”,后天也許就是“知心姐姐”,大后天會是什么角色?Who knows?總之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就要學會傾聽學生的心聲,并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最后勤于學習現代的教育理論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也是班主任的必修課!我在成為優秀班主任的路上,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