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與應用,網絡在便利了信息的制作與傳播的同時,也催生了網絡文學。同時,網絡文學作品中的抄襲、盜版等問題日益凸顯。網絡本身的開放性以及網絡科技發展的先進性,造就了網絡文學作品侵權行為的多樣化特點,版權糾紛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民事責任的認定。因此,本文認為有必要從民法保護的角度出發完善我國網絡文學作品的保護機制,為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構建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
關鍵詞 網絡文學作品 侵權行為 民事責任
作者簡介:韓一衍,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政法系法學講師,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圖分類號:D92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6.120
網絡科技的發展給了文學作品更廣闊的生存空間,讓文學作品真正地實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是網絡環境的開放性與虛擬性也加大了網絡文學保護的難度。網絡文學作品侵權行為頻發,尤其是近幾年來各種文學作品被翻拍成影視作品,其中巨大的經濟利益更是加劇了網絡文學作品侵權案件的復雜性,其中民事責任的認定更是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很有必要立足于當下復雜的網絡環境進行網絡文學作品的侵權行為研究,規范其民事責任的認定,為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提供一個健全的民事法律保障機制。
一、網絡文學作品侵權行為的類型
網絡傳播環境的開放性與虛擬性為網絡文學的飛速發展插上了一雙翅膀,但同時越來越多的網絡原創文學也隨之暴露出了許多問題。網絡文學作品之間的雷同現象嚴重,非法的網頁鏈接、盜版電子圖書、作品之間的相互抄襲、影視劇的非法翻拍等侵權行為頻發,這阻礙了我國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這些侵權行為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版權市場的正常交易活動。 當前網絡文學作品中的侵權行為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非法的網頁鏈接及轉載
鏈接即超文本鏈接,是指在兩個不同的網頁之間或是同一網頁的不同部分建立聯系,可以讓用戶從一頁面跳轉至另一頁面。這種超文本鏈接在互聯網中極為常見,也是支撐網絡運行的基礎鏈接模式。鏈接在很大程度上對原網站來說是一種資源擴充,一般的超文本鏈接很少會涉及侵權,但是網絡文學作品中的內容鏈接就很容易引發侵權糾紛。例如,沒有經過被鏈接網站的同意,采用內鏈接或縱深連接技術,使得設鏈網站與被鏈網站的頁面內容相結合,就容易引發文學作品上的侵權。 因為網頁鏈接極大地方便了網絡閱讀者的閱讀,網絡運營商可以利用網頁鏈接技術收集各種網絡文學作品的閱讀地址,讓用戶可以直接通過網絡接口跳轉至網絡文學作品的瀏覽界面。正是這種便捷的鏈接閱讀方式為一些非法網絡服務商提供了機會,未獲得正規文學網站的同意就采取非法鏈接的方式,增加自己的網站流量、賺取利潤。
隨著網絡交流方式的多樣化,各種自媒體平臺已經成為人們“發聲”的日常工具,也成為了網絡文學作品誕生的重要“陣地”,而網絡便捷的轉載特點,使得一些人未經他人允許就將他人的作品轉載,而且還有不少人對他人的文學作品進行修改后上傳,這屬于嚴重侵犯他人著作權的行為。轉載侵權行為較多發生在博客、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平臺中,這些社交平臺中網絡文學作品的質量良莠不齊,網民之間的信息交流量很大,因此這些社交平臺也是轉載侵權的多發之地。
(二)盜版電子書
現階段來看,盜版電子書的侵權行為類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網絡原創文學作品的電子版被盜用,另一種是傳統文學作品傳至網絡后的電子版被盜用。對于類似《紅樓夢》、《三國演義》等這種公版書籍,一般不存在盜版一說,但是近代以來的書籍就會存在很多盜版電子書的現象。盜版電子書侵權行為一般表現為一些網站未經原作者同意或是出版社授權就將紙質書的電子版放在其網站中供其用戶免費或是有償閱讀,這都屬于侵犯原作者著作權的行為,應負民事責任。 尤其是隨著互聯網與計算機技術的普及,人們越來越習慣于用電子產品寫作,電子稿已經大大超越了手寫稿的普及程度,這更增加了網絡原創文學作品被盜版的可能性。
(三)抄襲
網絡文學作品中的抄襲現象自網絡文學誕生之初就一直存在。以網絡小說作品為例,小說中的主人公設定、情節安排以及環境描寫等細節既是小說質量的關鍵也是小說被抄襲得最多的地方。現在有很多文化傳媒公司會雇傭一批專業的“寫手”來進行小說的“規模化生產”,這些小說的“生產”過程往往是“寫手”從其他小說中摘出精彩的情節或是環境描寫來組成一篇小說,這種專業的組稿行為顯然就是抄襲和剽竊他人作品的典型侵權行為。 不僅僅是專業的文化公司會采取抄襲的手段來提高自己的產品數量,而且在眾多的網絡作家中,抄襲的行為也是屢禁不止,因為網絡作家之間的經歷、心理以及讀者群的相似會造成其在小說寫作上趨向于雷同,加上抄襲之風,最后出來的文學作品之間會出現很高的重復率。
(四)非法翻拍
由于人們越來越習慣于網絡閱讀,以網絡小說為代表的網絡文學作品的暢銷有著廣泛而深厚的讀者群基礎,正是這種廣泛的受眾群體,讓許多影視公司看到了網絡文學翻拍的巨大經濟價值,因此,各種熱門網絡小說被翻拍成影視劇。從文字到影視畫面的轉變,讓網絡文學作品的內容更加地豐滿,但是也讓網絡文學作品的侵權行為更復雜化。以風靡全國的電視劇《羋月傳》為例,其翻拍自網絡文學網站晉江文學城的長篇小說《羋月傳》,在翻拍結束之后,原著作者蔣勝男在網上貼出“關于《羋月傳》小說及電視劇著作權糾紛說明”的長微博,指責電視劇《羋月傳》片方“東陽市花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侵犯自己的著作權,雙方各執一詞,隨后更對簿公堂。雖然法院最后判決了花兒影視不存在侵權行為,但是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電視劇翻拍過程中,影視制作方對于原劇本的再次修改極有可能引發著作權的侵權隱患。
以上幾種侵權行為是當前網絡文學作品中較為常見的,由于網絡文學的快速發展,以及網絡文化產業規模的不斷壯大,有必要針對其中的民事侵權原因進行分析,以更好地解決網絡文學作品中的民事糾紛。
二、網絡文學作品中的民事侵權責任認定
網絡文學作品中的侵權責任認定需要特別注意侵權主體與侵權行為的認定。
首先,網絡文學作品中著作權的侵權主體應該是明確的,這是解決網絡文學作品著作權糾紛的前提。網絡環境下的網絡文學作品侵權行為主體的認定已經由傳統文學作品下著作權侵權的實際侵權人轉變成了網絡環境下的作品實際侵權行為人與網絡內容服務商(ICP)、網絡服務提供者(ISP),因此網絡文學作品一旦發生民事侵權行為,所涉及的不僅僅是著作權人與侵權方的利益,還會涉及到網絡服務提供者以及內容服務商等多方利益。
其次,對網絡文學作品民事侵權行為的認定,需要立足于當下網絡文學作品的傳播以及利用行為多樣化趨勢,用一種與時俱進的眼光重新定義網絡文學作品中的抄襲、剽竊、轉載等行為。從上文中提到的各種侵權行為來看,我國網絡文學作品的認定需要更加謹慎與具體化,在處理案件時要做到從事實出發,依法嚴格界定侵權行為。
三、我國網絡文學作品民事侵權成因分析
(一)網絡的開放性特點決定了網絡文學作品易受到民事侵權
網絡文學作品民事侵權行為的頻發與網絡環境本身的開放性有著必然的聯系。 網絡環境的開放性造就了大眾參與的廣泛性、非正式性與隨意性。互聯網中廣泛的參與性將傳統的出版社審稿人的“把關人”角色重塑,讓每一位網民都有可能成為網絡文學作品的把關人,降低了文學作品的準入門檻,這是導致許多抄襲作品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我國網絡文學著作權民法保護機制的不完善
雖然我國針對文學著作權已經出臺了《著作權法》,針對著作權糾紛中的復制權、著作權的合理使用范圍以及著作權損害賠償等做出了相關規定,但是對于網絡文學的著作權法律制度仍舊存在很大的空白。 例如,在網絡文學中,復制權的定義有待于進一步明確,暫時復制與永久性復制區分不夠明顯,這給網絡文學著作權的保護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我國在加入了WTO世貿組織后對《著作權法》進行了修改,但是在增加了權利人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的同時,卻沒有針對其網絡著作權的合理使用范圍進行明確界定,這給網絡著作權人與社會公眾之間的利益平衡埋下了隱患。
四、完善網絡文學作品民法保護機制的建議
(一)國家相關部門應該不斷健全網絡文學作品的保護機制
首先,立法部門應該立足于當下的網絡文學創作環境以及網絡文學的發展趨勢對網絡文學的創作以及傳播流程進行明確的法律規定,對于復制抄襲他人作品、變相抄襲、非法鏈接與轉載等已經造成民事侵權事實的行為進行針對性的賠償規定。
其次,還應該將網絡文學作品的著作權進一步細化。例如,我國早就頒布了《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但是賠償范圍、賠償數額與標準還應該進行具體化的規定,這也是實現網絡文學創作者人身權益保護,彰顯現代民法精神的必然要求。
(二)積極開發和利用先進的互聯網版權檢測技術
現代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讓實時監控成為可能,這也給了版權監測更大的發展空間。原創文學網站可以利用此技術來檢測自己所簽約的文學作品是否被其他網站或是機構進行非法轉載或是盜用,在發現被侵權后可及時與侵權人或組織進行交涉,也可依法向法院提起訴訟,這種實時的監測還可以防止民事侵權后果的擴大,減少侵權行為帶來的損失。
(三)發揮多方力量減少網絡文學作品侵權行為的發生
首先,要提高我國網絡文學作者群的整體職業素質,減少作品抄襲事件的發生,提高自己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其次,要不斷提高網民的閱讀素質;最后,網絡文學平臺的經營者也要學會自律,不得非法登載未經原作者許可的文學作品,并且也要與簽約作者訂立合法的合同。
注釋:
劉雪嬌.論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民法保護.哈爾濱商業大學.2016.
黃婷婷.論網絡著作權的民法保護.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S2).37-38.
于志強.我國網絡知識產權犯罪制裁體系檢視與未來建構.中國法學.2014(3).156- 176.
羅雯君.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民法保護.湖南師范大學.2013.
李運揚.網絡著作權的民法保護.上海政法學院學報(法治論叢).2011(4).96-101.
馬其家、劉慧娟.網絡著作權侵權民事責任的認定要件.情報科學.2010(9).1344- 1348.
楊玥.網絡環境下的著作權民事法律保護.中國人民大學.2011.
劉燕軍.網絡文學作品版權保護的對策與思考.傳播與版權.2015(6).176-178.
于晶晶.論網絡文學的開放性.西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