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燕
摘 要:本文介紹了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包括玉米地膜覆蓋栽培的適宜范圍、產生的作用、技術要點、田間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治及適期收獲等內容。
關鍵詞: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35
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是近幾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項先進技術措施,是一項在盤縣高海拔地區實現高產穩產的有效措施,是在玉米生育期間,通過地面覆蓋1層薄膜,并應用優質中晚熟玉米良種、平衡施肥、病蟲綜合防治等綜合配套技術措施,達到增溫、保墑、除草、促進早熟,實現高產再高產的一項新的栽培技術。經過2a的大面積種植實踐證明,玉米地膜覆蓋栽培不但具有增溫、保墑、除草、保全苗的作用,還能彌補溫度、光照、水資源的不足、減少病蟲災害、促進玉米生長發育,而且適應范圍廣,經濟效益高(一般比不蓋膜玉米增產150kg/667m2以上,增收300元以上),是一項值得大力推廣的農業生產技術措施。
1 玉米地膜覆蓋栽培適宜范圍
1.1 冷涼高寒地區
在冷涼高寒的高海拔(平均海拔1800m以上)地區,無霜期短,積溫不足,玉米不能正常成熟,通過地膜覆蓋試驗證明,地膜覆蓋可使玉米提前種植,早出苗,早生長,有效的增加玉米的生長期7~10d。
1.2 降水不均,墑情難以保證的地區
地膜覆蓋栽培具有明顯的保墑、提墑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保證玉米的出苗、生長。在盤縣春季年年干旱,降水分布不均,墑情難以保證,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推廣,解決了這一大難題。
2 玉米地膜覆蓋栽培產生的作用
2.1 生態作用
地膜覆蓋后,不但能增加溫度保持水份,而且更加快了土壤內部微生物的活動、土壤有機質及土壤養分的分解,形成了一個新的生態系統。
2.1.1 增溫作用
透明的薄膜覆蓋地面后,白天陽光中的輻射波透過地膜投射到地面,轉化為熱能,又因為地膜上夜間凝聚的露珠可阻隔長波通過,因而地溫升高。通過土壤自身的傳導作用,使深層的溫度逐漸升高并保存在土壤中。地膜覆蓋下各土層溫度都高于裸地。
2.1.2 保墑作用
覆蓋地膜以后,土壤與大氣隔開,土壤水分垂直蒸發受阻,土壤水分不能蒸發散失到空氣中去,而是在膜內以液一氣一液的方式循環往復,并在重力影響下流回土壤,使土壤表層保持濕潤,土壤含水量增加,表層0~5cm內一般比露地多3%~5%。
2.1.3 地膜覆蓋對土壤養分分解的促進作用
地膜覆蓋使土壤不易板結,通氣性好,增溫保濕,土壤的水、氣、熱協調,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加速有機質的分解和氮素硝化作用,有利于土壤速效養分的增加,從而提高了土壤的供肥能力。
2.1.4 地膜覆蓋對土壤的改善作用
覆蓋地膜的玉米墑地,土壤水分蒸發減少,避免了風吹雨淋及人工和機械耕作的次數,保持了土壤的基本機構,增加了土壤孔隙,降低了土壤容重,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長發育。
2.2 生理作用
地膜覆蓋后,玉米的生理環境發生了變化和改善,從而促進了玉米植株的旺盛生長。
2.2.1 促進根系的發育
由于地膜覆蓋增溫保墑,促使玉米提早出苗,苗全苗壯,根系生長快,數量多,活力強。
2.2.2 促進葉片生長加速
地膜覆蓋后,玉米葉片生長旺盛,葉面積系數增大,到7葉展時,覆膜玉米的單株葉面積高于露地玉米近50%,從而為干物質的制造奠定了基礎。
2.3 產量性狀和經濟效益
地膜覆蓋后,促進了玉米植株的生長,增加了根量,提高了葉面積,增強了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為產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2.3.1 產量構成因素增長
地膜覆蓋后,玉米的產量構成因素增加,在穗數增加的情況下,穗粒數增加很多,從而產量得到增加,一般可比不覆膜增產30%以上。
2.3.2 有效株增加,倒折減輕
地膜覆蓋后,由于養分吸收多,植株生長健壯,增強了其抗災能力,無效株有所減少,
3 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要點
3.1 優良品種的選用準備
根據盤縣實際氣候特點和積溫條件,宜選擇盤玉4號、5號、宣黃單系列等抗寒性強、抗逆性強、增產潛力大的包衣種子。
3.2 地膜的選擇和地膜的鋪設
市面上地膜有很多種,但最好選用寬為80cm,厚度為0.007mm的微膜或線型膜,適合用于行距為40~50cm寬的壟面。蓋膜時將膜拖展,緊貼地面鋪平、拉緊、鋪勻,膜4周用土壓嚴蓋實。根據當地風力大小,每隔5~7m或更長距離壓1道腰土,以防大風鼓膜。
3.3 地塊的選擇和整理
地膜覆蓋栽培玉米,應選擇地勢較平坦、土層較深厚、土質較疏松、肥力條件較好的土壤地塊。如果是坡地,坡度應選擇在15°以內,才利于保水保肥。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深耕,平整土地,達到地平、土綿、墑足、上虛下實。
3.4 施足底肥,氮磷配合
蓋膜前,在打好的播種塘內合理施入底肥和化肥,底肥以農家肥為主,化肥主要以氮肥磷肥合理配合。一般667m2施優質農家肥1500~2000kg,普鈣50kg,尿素10kg,一次集中溝施,施肥后覆土起壟,壟寬一般50~60cm。
3.5 適期播種,合理密植
根據盤縣氣候特點,一般在3月的中下旬,最好是在清明前或4月上旬播種為最佳時機。按照寬行90~110cm,窄行40cm,拉線開溝,施肥覆蓋打孔播種,若單株留苗,一般窩距20~23cm,每穴播種2粒,播深3~5cm,播種后用細土蓋上,出苗后結合第1次追肥進行間苗,每窩保留1株;雙株留苗窩距一般40~43cm,每穴播種2~3粒,第1次追肥間苗每窩保留2株。667m2株數一般3800~5000株。
3.6 地膜覆蓋的田間管理及病蟲鼠害綜合防治
3.6.1 田間管理
檢查地膜情況。覆膜后,每天早中晚都要到地塊檢查地膜情況,如發現地膜蓋壓不嚴實,有被風吹起或者有破損的地方,要及時用細土壓實封嚴。
積極做到查苗引苗。一般播種后7~10d種子就要出苗,為了防止高溫燒苗,應及時觀察苗情,一旦發現出苗就及時破膜接苗。玉米幼苗出膜后,一定要用細土把出苗口封嚴,以防止地膜透風漏氣而降低溫度、喪失水份及雜草生長,從而影響玉米的生長發育。
及時打杈節除蘗葉。一般玉米出苗20d左右就開始分蘗,應隨時檢查,發現分蘗及時除掉,以保證玉米正常生長發育。
適時進行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適時進行追肥。玉米穗期是一生中吸肥量最多的時期,以氮肥的吸收量占總吸收量的78%,因此,在玉米10~12片葉展開時(即大喇叭口期),667m2施尿素20~25kg作穗肥,以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施肥后用細土將施肥孔蓋嚴。
3.6.2 病蟲害綜合防治
病蟲害綜合防治主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經常到地塊,查看苗情蟲情,并作好觀察記錄。在盤縣,重點針對小地老虎、玉米恢斑病、銹病、玉米螟、粘蟲等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進行防治。具體用藥如下。
小地老虎防治,可選用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3000倍稀釋液、10%溴馬乳油2000倍稀釋液、90%敵百蟲800倍稀釋液噴殺地塊表面;玉米灰斑病防治,在玉米6~9片葉時用愛苗15mL兌水40~50kg噴霧;玉米銹病防治,用15%粉銹寧50g,兌水40~50kg,田間噴霧;玉米螟防治,18%殺蟲雙150~200mL兌水噴霧,或20%敵殺死20mL兌水50kg噴霧;粘蟲防治,用來福靈、敵殺死、除蟲尿、滅幼脲等進行防治。
4 適期收獲
玉米收獲的早遲,直接影響著玉米的產量和品質。當玉米籽粒達到充分成熟后,再進行收獲,這樣可降低籽粒含水率,增加百粒重,提高產量。這個時期的玉米植株的苞葉干枯、分散,籽粒乳線消失,基部形成黑層、顯出特有光澤,含水量一般在30%以下。
5 清除廢膜
玉米收獲后,不能對廢膜棄之不理,切記要及時、徹底清除殘膜。廢舊殘膜屬于非腐蝕性化學物質,殘留在土壤中,造成化學污染,不僅破壞了土壤結構,而且影響作物對水分、養分的吸收,導致作物減產。因此,在玉米收獲后,應及時清除殘膜,以防止影響后季作物的正常生長及對土地結構的破壞。
參考文獻
[1]玖三和.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要點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5(10).
[2]曹曉榮.農民致富之友玉米高產的品種選擇及其關鍵配套技術[J].種子科技,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