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嶺+關可欣+伍四明
摘要:2016年,中國社會經濟運行中出現“重大結構性失衡”的現象,一方面是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之間的失衡,另一方面為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之間的失衡。大量實體經濟企業的利潤率遠遠低于社會平均投資收益率,從而退出現有市場或無奈地破產倒閉,面臨被收購的尷尬局面。破解實體經濟所面臨的重重困境與挑戰,關鍵在于破解這種人為地失衡,創新驅動至關重要。鑒于此,本文通過對金融支持效率和規模的理論研究,選取毗鄰香港,連接廣州和深圳的珠三角經濟發展典型的城市——東莞作為研究對象,對存在的問題進行進行分析和論證,最后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支持;產業結構調整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7-0-02
一、東莞市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概況
(一)東莞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現狀
近幾年,東莞一直在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尤其重視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結合產業發展實際以及未來發展趨勢,東莞明確將電動汽車、半導體照明、高端新型電子信息和太陽能光伏產業作為近期重點突破發展的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目前東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已具有一定的基礎。其中:電子信息產業產值規模較大;有近250 多家各類型企業進行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研發和生產。完整的薄膜太陽能光伏生產基地就在東莞;LED產業鏈已較為完整,一共有130多家企業從事 LED 照明技術和產品開發、生產;新能源動力產業具備一定的基礎和規模,擁有多家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大型企業。
(二)東莞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現狀分析
最近幾年,東莞金融業發展較快,有各類金融機構129家,其中銀行類機構37家(含1家代表處),保險類機構52家,證券期貨類機構40家。但保險業、證券業和信托等金融機構發展較慢,金融結構發展不均衡。風投公司也只是剛剛起步,企業外源融資方式比例不協調,結構不平衡。金融機構提供產品服務缺乏動力,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對外公開信息較少,銀行研究調查實施成本較高;而戰略性新興產業有一定的技術含量,銀行需配備專門的技術人員,增加了人力資源成本。
東莞市2000年貸款余額為630.84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為820.25億元,而到2014年,東莞市貸款余額為5331.63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為5881.18億元。15年間東莞市金融機構信貸額度增長8.5倍,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2倍。按登記注冊類型分,國有經濟投資209.33億元,增長18.9%;集體經濟投資92.79億元,下降22.8%;民營經濟投資949.68億元,增10.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223.47億元,下降6.2%。其中第二、三產業完成投資分別為397.45億元和1029.39億元。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民間資金并沒有有效地被引導進入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范圍;而從集體經濟投資和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的增長速度來看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大量的外資在轉移,形勢不容樂觀。圖1-1表示東莞市貸款余額增長要緩于GDP的增長速度。
由圖1-2中可看出金融支持規模衡量指標一直處于上下波動狀態,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00年至2003年,規模衡量指標一直穩定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第二階段2003年至2008年,規模衡量指標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甚至開始收縮。2008年以后,東莞市把產業升級作為經濟工作的核心任務,促使2008年成為東莞市金融業發展的一個轉折點。
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雖然東莞存款規模高于貸款存款,但資金利用并沒有出現明顯的外流;但從民營經濟投資的增長速度可以看出,民間資金仍比較充裕,資金還沒有完全得到有效的配置,民間資金并沒有有效地被引導進入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范圍;而從集體經濟投資和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的增長速度來看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大量的外資在轉移,形勢不容樂觀。
二、國內外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融資模式
(一)國外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經驗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形成了市場主導型和銀行主導型等兩種不同的融資模式。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的資本市場和風險市場,以市場主導型為主要融資模式。反觀日本以金融政策為主,市場資源配置為輔的銀行導向型融資模式。
1.以證券市場為主導的融資模式(美國)
08年金融海嘯后,美國以發展實體經濟為經濟增長點,奧巴馬政府實行“再工業化”路線,期望帶動新一輪實體經濟增長。在金融支持模式上:美國主要以證券市場為主導的融資模式。分為:以VC(風險投資)、納斯達克為核心,通過良好的市場競爭機制為新興產業發展獲得資金支持,而中央政府主要以政策向導為主要管控。該運行過程可以總結為圖2-1。
(1)風險投資(VC)和納斯達克為主要融資手段
風險投資資本推動了美國科技的進步;而美國證券市場活躍的資本也帶動了美國新興產業的發展。其中,1998年美國泛美股票交易所和全國證券經紀商協會正式合并組成了現在的“納斯達克”。極大的增加了美國證券市場的融資廣度和深度,目前已成為各國新興科技企業上市的首選市場,已然成為世界上最富活力和競爭力的證券市場。
(2)中小微企業融資體系較為健全
美國的中小微企業較為發達,其生產產值占其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一半以上;美國國內50%的新增就業崗位和科技創新都是由中小微企業完成。其中美國“硅谷”聞名世界,對此美國政府成立了中小微企業管理局(SBA)。對于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監管難”等問題起到了較好的解決作用。
2.銀行主導型的融資模式(日本)
近幾年,日本政府把通信工程、環保節能和新能源動力研發、生物科技、宇宙航空和海洋等產業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制定了一系列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的法律法規,構建了較完善的法律體系,使銀行系統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同時也抑制了證券市場的發展,并最終形成了以銀行主導型融資體系。銀行主導型融資模式:企業資金的來源高度依賴銀行貸款,銀行與企業間的相互依存性非常強,在再融資、持股、信息交流和公司治理等方面有長期穩定的關系。日本的銀行主導型新興產業融資模式的運行過程如圖2-2所示。
(二)國內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經驗
深圳:
1.推動科技創新和金融支持
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主要依托深圳市強大的科技創新實力和高新技術產業優勢,同時發達的金融服務業也給產業提供了多元化的金融支持,在“科技創新+金融支持”的雙重推動下,深圳加快了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深交所上市公司近1600家,中小微板首發上市公司數保持全球第一位。深圳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機構、創投、私募機構的數量及資產(或管理)規模等核心指標均位居全國前三位。而對比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深圳更有利于本地的金融機構借鑒境內外成熟的金融服務模式,為深圳新興產業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2.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金融支持
截至2015年6月,深圳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9498億元,比年初增長5.33%,且信貸資源逐漸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傾斜。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稅融通、智融通、上板貸等多樣化的金融產品繼續加大支持具有自有知識產權、掌握核心技術、市場需求廣闊、競爭能力較強的深圳本地優勢企業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以前海為契機,利用跨境貸等境內外聯動優勢積極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發展。
三、推動東莞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建議
(一)建設合理的制度保障新興產業健康發展
1.關注中小微企業,優化金融支持規模
金融支持規模的增長對于第二、三產業的發展都有比較清晰的支持作用。但這不一定是件好事,很多時候“大水漫灌”的形式會掩蓋更多的問題。所以在產業升級過程中,重視金融支持效率與質量比關注金融支持規模的增長更有現實意義。因此,從金融支持效率來看,優先發展股權融資,提高直接融資的比例;其次要定制多元的差異化產品及服務。東莞市金融支持雖然在近年不管是信貸規模還是資金配置效率都有了較大的提高,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產業升級和知識經濟的的迅速推進,針對產業部門不同的特點,地方金融機構需要不斷對中小微企業和新興產業開展調研,根據發展特征、產業所處階段創新開發更適合企業發展的產品體系,優化產品設計方式。充分運用“大數據”和“收益覆蓋風險”等手段,在產品設計初就要充分考慮經營誠信、經營考察等方面,不設置過多的門檻,以此來滿足多層次的融資需求。創新信貸產品來降低風險成本與管理成本,關注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集群和優質的專業市場比如東莞的電動汽車、半導體照明、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根據行業特點設立具有行業特色的信貸產品。最后,設計具有中小微企業和新興產業特色的信貸利率定價制度,從貸款額度、擔保方式、存貸積數等方面制定評價標準,并根據客戶的變化積極調整產品的定價水平。
2.推進金融支持的市場化改革,提高金融支持效率
通過對東莞市金融支持效率分析,發現金融支持機構設置相對單一,服務對象受限,行業內部競爭性不強導致資金流向不能較好的反映產業發展的趨勢;同時投資投入集中在傳統優勢產業,新興產業投資不足,影響產業結構升級。另一方面,應優化金融支持的資金配置,規范金融機構的市場化行為,優化企業投資并購核準或備案程序,減少企業的行政負擔同時對國有企業的預算約束要嚴厲、要硬化,避免新一輪的債務與高杠桿。
(二)建設數據共享平臺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
1.建設中小微企業信。息服務數據共享平臺,整合上下游企業各方面生產經營信息,完善中小微企業信用評價體系,將企業信用和融資緊密結合,減少企業融資、上市等經濟活動的信息費用,提高對企業的金融支持效率。2.構建“智慧城市”與包括騰訊城市、百度以及阿里集團等互聯網公司進行積極合作,鼓勵社會征信機構,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業務提供全方位、多層面的信息咨詢服務。3.建設高效廉潔、奉行法治、低稅率和信息自由流通的政府,積極利用廣州南沙自貿區和深圳蛇口自貿區建設的機會,依托區位優勢幫助企業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DB/OL].
[2]關于印發《東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OL].東莞市政府辦公室文件,2012-01-19.
[3]新常態下的結構調整與模式轉型[OL].新華網.
[4]廣東省戰略性新興講座[OL].2012-02-07.
[5]呂鐵,余劍.金融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實踐創新,存在問題及政策建議[J].宏觀經濟研究,2012(5):18-26.
[6]蔡紅艷,閻慶民.產業結構調整與金融發展——來自中國的跨行業調查研究[J].管理世界,2004(10):79-84.
[7]陳愛雪.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宄[D].吉林:吉林大學,2013.
[8]蘭茹佳,朱英明.金融支持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研究:文獻綜述[J].財貿研究,2013(2):110-113.
[9]中國光伏產業聯盟[R].中國光伏產業年度報告(2011—2012).
[10]李海波,肖文東.金融如何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J].人民日報,2011: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