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興友
摘要:識字是教育的基礎,一切的教育都是從識字開始的。而一切的教育又都是起始于小學階段,因此,如何快速、高效的讓小學生接收漢字、學習漢字、愛上漢字才是現代素質教育的根本核心,而不是一味的填鴨式的死記硬背,通過機械式的重復記憶來達到讓學生識字的目的。教育應該是一種集知識性與趣味性于一體的信息傳遞方式,學生識字是其學習中國博大精深的漢語言文化的關鍵一步,不斷摸索創新小學初級階段識字教學的方法與策略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議題。
關鍵詞:小學階段;識字;策略
在識字這項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因地因時制宜,使用合理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提高識字量,充分利用這一時期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其掌握適當的學習方法,能夠自己舉一反三,在現有識字量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記憶層次化,從而達到識字教學所追求的目標。
一、教育形式靈活自然
學習這種東西,條條框框越少越好,學生越是發散性的去思考,其所達到的學習效果也就越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自然而然的習得知識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在日常的識字教學當中,也應竭盡所能,是這一過程簡約、自然,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就需要一種導入性的教學手段,如同與學生在聊天一般,巧妙自然的引出教師的教學內容,通過師生對話,引導學生自己提出教學目的中的目標生字,讓學生成為思考者,將主動權與話語權給予學生,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目的。
二、隨文識字一目了然
閱讀是最好的老師,是人類接觸文字、學習文字、了解文字的第一途徑,因此,在教師的合理指導下,隨文識字可以使學生在良好的語言環境下積極主動的達到識字的目的。隨文識字以文為本,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習漢字,使學生不會單獨面對乏味的生字,做到文中有句、句中有詞、詞中有字,三者交相呼應、互相聯系,使識字教學系統化、整體化,讓生字輕松理解、方便記憶。首先,隨文識字不是片面的隨著課文學習生字,這個“文”更應該是為學生提供的一個特殊語言環境,這不但解決了傳統教育的孤立與片面,而且融合先進的現代教育理念,把在特定語境及課文中的生字呈現出來,促進了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語感。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如何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主動學習識字才是教育者們應該思考的主方向。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調動起孩子們對漢子學習的熱情,深刻領會到漢語言文化的無盡魅力,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只有這樣,教學才是真正富有生命力的。通過簡單地隨堂閱讀,讓學生們把遇到的生字表現甚至表演出來,這樣既通過生動的方式加深了學生記憶,同時又使學生明白了字理,領悟了字義,不但顯著的提高了識字量,而且使教學簡單高效。
寓教于樂一直是現代教育所倡導的教育理念,識字教學也很容易做到這一點。通過朗朗上口的兒歌與童謠,一方面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體現了漢字的千變萬化,學生們的識字效果自然不會差。還可以制作比較具有針對性的生字、生詞卡片,利用卡片的反復出現,刺激兒童的感官,加深學生們對生字、生詞的印象,學生們會一次比一次讀得好、記得牢,根據人類記憶規律,使無形記憶的潛力淋漓盡致的發揮到學生識字這一方向上來。
三、課外識字興趣盎然
在生活中學習,在日常中進步,日常生活才是孩子們最好不過的課堂,它靈活多變、氣象萬千,為學生識字提供了無窮無盡的資源。
1.識字于課外閱讀。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境和修飾搭配下,都會散發出不一樣的韻味,孩子們把所學的生字結合到課外閱讀當中,不但提高了詞匯量,而且加深并拓寬了對生字的理解與感悟,培養了文學修養,對將來做事做人也是一種很好地經歷與積淀。但是,由于現在市面上的各種讀物魚龍混雜,良莠不齊,這就要求老師以及家長把好關,避免孩子們被戕害。這一點上我們應該為孩子們做好引導和推薦,讓孩子們定期分類的做好課外閱讀。比如一周欣賞一篇詩詞,加強孩子對漢語言意境與韻律的領悟;一周閱讀兩三個成語故事,提高孩子對語言的表達與組織能力;一周朗誦一兩篇童謠寓言,讓孩子在識字的基礎上習得做人的道理。這樣不但慢慢培養起孩子的閱讀興趣,還使其養成了很好的閱讀習慣。
2.識字于日常生活。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漢字,不論走到哪里隨時隨地都會接觸到漢字。從街頭巷尾的路牌標語、燈箱廣告、產品商標、街名店名到生活起居的柴米油鹽、電腦電視,漢字可謂是無處不在,我們為什么不去好好利用這一現成的識字資源呢。孩子們天生樂學好問,我們應該積極的面對孩子們提出的問題,靈活應對,把它們合理地運用到識字教學中去,是孩子們輕松識字。這不但能夠擴大學生識字的學習范圍,還可以利用表象記憶,不斷鞏固、強化,使通過這一手段識得的漢字過目不忘,永久記憶。
四、結構識字理所當然
漢字是詞素音節的表意文字,不論從象形、會意、指事還是形聲,都彰顯出了很強的結構規律。雖然主張個性化與創造力的現代教育的真諦,識字教育也不列外,但同時我們也不能夠忽略漢字本身的靈魂與規律,不能在識字這方面任由學生自己主觀臆斷,一旦形成習慣想要糾正就會難上加難。因此,我們應該在課堂上因勢利導的合理加入一些漢字學的知識,通過漢字形、聲、意的一系列客觀規律教導兒童識字,這不但能夠讓學生準確把握漢字的結構規律,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而且可以充分讓孩子們領略的漢語言文化的豐富內涵。
據統計,漢字當中有九成屬于形聲字,通過識字教育如果能使學生掌握形聲規律,也就是讓學生掌握了近九成的漢字學習方法,這不得不說是一項很重要的教學課題。學生或淺顯或深刻地掌握了漢字形聲結構規律,在以后的識字學習當中,必然會大大提高認字識字的效率。
五、鞏固加強自然而然
孩子的天性就是學得快忘得也快,之前提到的方法再生動,也不能保證學得扎實,這就要求學生對所學漢字及時的做到鞏固加強。只有多應用、多練習才能加深學生對所學生字的理解與印象,同時提高思維邏輯性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應用與聯系的機會。
中華漢字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漢字作為一件生活必備工具,應該被很好地掌握,而這一切都是從兒童識字開始的,這就告訴了我們識字教學的重要性。識字教學的方法層出不窮,歸根到底無非都是為了使學生更快、更好的學習漢字。這一過程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長良好的把握分寸與方法,讓兒童在歡快的氛圍下輕松高效的完成識字目的。
參考文獻:
[1]黃曉嵐. 激發·營造·享受——讓學生在情境教學中快樂識字[J]. 教師,2015(5): 45.
[2]曹愛春. 巧用方法 快樂識字[J]. 課程教育研究,2014(2): 23.
[3]鄭立凡. 拓寬識字渠道,讓學生快樂識字[J]. 課外語文,2016(3): 31.
[4]陳茹. 小學語文快樂識字教學的實施方案[J]. 教師,2016(3):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