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瑞姍
摘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碎片化的特征正改變著我們的學習方式。碎片化的學習方法,不僅給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機遇,也迎來了挑戰。本文擬通過論述信息碎片化帶來的利弊,提出適合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信息碎片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學
一、背景
隨著互聯網的創新與普及,隨著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與深入,大量信息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工作與學習。手機報、微博、微信、BBS、QQ、搜索引擎、新聞網站等各種技術普遍應用也為信息碎片化的獲取方式提供了便捷通道。信息碎片化存在于人們各個生活的間隙,如吃飯時看一眼電視,乘車時玩一下微博、刷一下微信,隨時隨地,只要你想即可輕松了解全球資訊,娛樂性、專業性,包羅萬象,走到哪學到哪。這種信息傳播的特點重塑了大眾的時空觀,人們將越來越傾向于選擇無聊與零散的時間來進行信息的創造、傳播、學習和積累。①
大數據時代的碎片化學習具有移動學習的特征,是依托移動通信技術、無線網絡技術及移動終端設備,在移動環境中進行的學習,是學習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延伸和拓展。②區別于傳統完整信息獲取,信息碎片化正悄悄的改變著人們的學習方式。碎片化學習即指學習者通過對被分割的學習時間、學習內容進行正式或非正式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③
二、信息碎片化下高中政治教學的機遇及對策
高中思想政治具有鮮明的思想性、社會性和實踐性的特點,并把知識性、時效性和政策性融于一體,其學科性質和任務要求必須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才能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呈現在大眾面前時一種對學生進行單向、被動灌輸的教育,這讓處于青春叛逆期的高中生很容易產生排斥和逆反心理。④而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能有效地把聲音、圖像、數據以直接生動的形象呈現在學生的面前,通過信息碎片化,學生能輕而易舉的獲取相關信息,從而讓那些較為抽象難懂得內容變得通俗明了,也能提高學生的興趣與主動性,增加課堂趣味。
碎片化的教學變革勢在必行,如同汽車淘汰馬車,互聯網淘汰紙媒,不是因為馬匹不夠健美強壯,紙媒不夠精致深刻,而是因為工具的革命性迭代。傳統的學習方法對于學習某些專業性較強的知識需要大量研究著作、論文和相關報告,這得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隨著碎片化時代的到來,學習這些知識的時間將大大縮短。一家叫貝勒的醫學院使用IBM沃森,從2300萬份候選文獻中選出7萬篇科學文章,在短短幾周內,就準確地找到了可修改P53(與許多癌癥有關的一種重要蛋白質)的七種蛋白質。在使用沃森解決方案之前,這種發現結果通常需要整個生命科學行業花七年的時間來完成。借助信息技術,碎片化的學習改變了兩個重要因素:一是速度,二是效率,也重新構建了對時間的意義和對能力的定義⑤同理,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借助碎片化的學習方法,以信息技術為手段,把教學內容延伸至閑暇的課外時間,引導學生關注周邊的新聞和案例,增加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然后再將社會熱點引回課堂,增加課堂學習的容量,如此便可在碎片化的學習中開闊思路,拓寬視野,不再受制于時間、空間等因素,讓學生在大量的事實面前,欣然接受抽象的政治理論。
碎片化學習要求教師要最大限度地開發網絡教育教學信息資源,按類別建設視頻庫、課件庫、試題庫、素材庫等,建設豐富的教學信息資源庫,實現信息的共享。針對碎片化的學習特點,筆者推薦兩種方法:一是微課,二是微信公眾號。新型微課教學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微課能按照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把教學內容分割成獨立的課程,課程時間縮減至3—15分鐘,與傳統課堂的40分鐘有極大的區別。微課成為了傳統課堂的碎片化,也能讓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需求,有選擇性、針對性地學習和復習。為學生制作相關微課能讓學生的學習更靈活,成效也更明顯。通過微信公眾號發布相關學科知識和學習方法,能讓學生的業余學習與校園學習、課堂學習相互補充,這樣學生就能從良莠不齊的大量信息中做出高效的篩選,也能最大限度的甄選資源庫中獲取得資料和材料,不僅了節約人力和時間資源,還能給每個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學習空間,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從而實現線上線下互動,線上線下育人。
三、信息碎片化下高中政治教學的挑戰及對策
碎片化學習利用各種工具迅速而廣泛地涉獵各種知識,能輕而易舉的獲取自己熟悉或者陌生的信息,甚至是建筑學、醫學、心理學等等專業性極強的知識,這種學習方式具有簡單、快速、生動的特點,可如果僅在于沉浸在獲得短暫知識的滿足,不去進行深刻的理性思考和這就容易造成信息來得快,去得也快,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甚至是無效的。
面對如此巨大的的信息容量,如何把各種信息資源與學科知識進行匹配,筆者認為如果能建立框架,構建體系,形成知識樹,把相關信息串聯便可提高信息碎片化的消化能力。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知識理論自成體系的,是按照內在的邏輯進行模塊的優化組合,因此,學生在學習初期,先構建框架體系,在隨后的學習中將新的知識點納入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內,加強新舊知識點的聯系,并將與之矛盾的內容排出體外,歸類整理后進一步擴充體系,就可以進入一個良性的循環,也讓它變成活的框架、動態的框架,更強大、更完善,從而使碎片化信息與課程知識得到一個深度的整合。
碎片化的時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學是可以借力信息碎片化來逐步提高課堂的深度、拓展課堂的空間和提升課堂的質量。
參考文獻:
[1]伍凡,楊明剛.基于需求層次理論的微時代用戶體驗模型設計[J]現代裝飾(理論),2012,(6):80
[2]肖曉明.4G時代碎片化學習方式與英語教學研究[J],科技風,2016,(9):280
[3]李平.微時代:滿足碎片化學習需要的微課設計與創作[J],天津電大學報,2014,(6):13-19
[4]李繁.信息化時代高校思想政治交易的途徑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2)133-135
[5]吳曉波.淘汰人的從來是工具而不是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