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歡 (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830001)
多元文化視野下的即興伴奏教材選用
——以新疆高師即興伴奏教學為例
牛 歡 (新疆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830001)
教材是課堂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關鍵環節。即興伴奏教材的選用對于高師即興伴奏教學至關重要,在新疆這樣一個多民族聚居并三大音樂體系交匯融合的地區,多元文化影響下的即興伴奏教學應呈現出多方位、多層次的特點。本文根據新疆高師即興伴奏課教材的選用和使用狀況,針對現行教材選用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并對培養具備多元音樂文化傳授能力的教師提出可行性建議。
多元文化;即興伴奏;教材選用
即興伴奏課程作為鋼琴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鋼琴教學的發展在一些師范院校逐漸開設起來。出于教學的需要,各類即興伴奏教材相繼出版發行,并成良好態勢發展。但因受到西方音樂的影響,使新疆地區多元的音樂文化在即興伴奏領域并不能得到良好的傳承和發展。
由于教育部門沒有對高師即興伴奏教學使用的教材進行統一的編訂,所以國內各大院校使用的即興伴奏教材顯得紛亂而繁雜,有的院校使用已出版的教材,有的使用本學校根據教學需求所自行整理編訂的教材,這類教材雖然能適應自身教學的需求,但是由于資金和師資力量相對不足,編輯的教材專業性不及已出版的教材。新疆高師近幾年即興伴奏教材的選用就教學效果來看并不盡如人意,存在一些現實性的問題:
1.教材選用缺少全面性

表1-1即興伴奏教材曲目選用比例
由表1-1可以發現,在即興伴奏教材曲目的選用上,中國作品的比重相對較高,但新疆風格作品僅占了12%。新疆高師院校培養出的是面向全疆地區的音樂教師,在一個多民族音樂文化交相輝映的地區,這種情況無疑會影響到未來教師們的教育教學工作。
2.教材選用層次性缺失
在新疆高師即興伴奏課程教學中,教師會針對手指能力不同的學生,進行分組教學,這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往往會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在教材選曲方面,并沒有根據曲目的難度高低進行編訂,這種情況或多或少會影響到即興伴奏課程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進行曲目的挑選或自編曲目,無形中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同時也缺失系統化。
在新疆這樣一個多民族文化交相輝映的地區,無論是音樂教師還是新疆地區高師院校去支教的學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總是會感到力不從心。這是因為新疆地區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大都經過西方化的音樂學習,受西方音樂體系影響較深,加之在鋼琴傳入我國的短短百年的時間中,人們往往更加重視對于技術性的訓練,而對于和聲、曲式等理論性課程的學習又往往與實際演奏相脫節,因而對實際教學效果產生影響。
1.培養具有全面能力、多層次教師的必要性
新疆高師院校培養的是面向全疆的中小學音樂教師,地區多元的音樂文化能否得到良好的傳承和發展與培養出的音樂教師息息相關。高師院校培養的音樂教師有聲樂主項和鋼琴主項之分,這就造成以聲樂為主項手指能力較弱的教師相對于鋼琴主項的教師在教學上顯得不是很得心應手。還有一些教師對伴奏型和和聲、曲式等理論性知識掌握情況不盡如人意,對實際教學效果產生一定影響。
在新疆高師院校培育教師的過程中,大量學習新疆地區的民族音樂必不可少,特有的節拍、節奏及韻律是必須的知識儲備,相關的和聲、曲式等理論性知識應與即興伴奏的學習密切結合,對新疆地區特有的節奏型要強調性的學習并掌握。對于新疆地區作品風格的基本把握,可以為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多元音樂文化的傳授打下良好的基礎。
2.即興伴奏教材選用對培養教師全面能力的必要性
全方位多層次的教師培養密切關系著新疆地區多元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即興伴奏課程作為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并直接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所學不能滿足所需,是當前新疆地區即興伴奏課程急需解決的問題,所以對即興伴奏教材的選用是新疆地區多元化的民族音樂文化得以傳播的關鍵,而教材的選擇和應用更是一切工作的基石,因而教材的選用無疑是當前教育體制改革大背景下新疆地區所面臨的重大問題。
1.民族音樂元素在教材中的應用
在新疆這樣一個三大音樂體系交匯融合的特殊地區,將鋼琴與以單聲部音樂為主的民族歌曲交融一定會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當前文化的發展越來越趨于多元化,民族音樂的發展成為了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文化發展的關鍵之所在。將更多民族性的曲目融入到即興伴奏教材的選用中是當前教學的迫切需要。在民族性的曲目當中,對于節奏特點的強調要尤為突出。例如塔吉克族音樂特有的八五拍、八七拍,維吾爾族音樂中常見的四二拍、四四拍等。除了對節拍的強調,對前八后十六、四個十六和附點、切分等節奏型也應加以重視。
即興伴奏作為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無論是對高師院校學生的支教過程還是對未來教師的教育教學都有實質性的意義。正是由于這種情況,即興伴奏教材選曲的實用性更應該得到重視。在新疆傳播多元民族音樂文化的迫切需求下,民族歌曲顯然更能適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然而新疆高師院校很多手指能力強的學生也不能自如地將即興伴奏運用到民族歌曲當中,這就需要在即興伴奏教材中加入特定節奏型的訓練,形成固定的節奏模式以供學生學習。
2.多元化的教材應用
新疆地區獨特的多民族文化背景賦予了其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在民族音樂不斷傳承與發展的過程中,涌現出了如周吉、王洛賓等優秀的民族音樂學家與學者,推動民族音樂不斷向前邁進。新疆各民族的音樂中,很大程度上都是即興演唱或演奏的,具有很強的創造性,而民族音樂能夠延續發展至今,正是離不開這種創造性。
在即興伴奏課程的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多元民族文化的創造性,更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更應引起對即興伴奏教材選用的重視。在教材中加入不同的音型或伴奏模式的訓練,使學生在對各民族音樂風格基本把握的基礎上,能夠舉一反三,加強音型創編的能力,從而使即興伴奏更加適應新疆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學與工作的需求。
高師即興伴奏教材的多元化對中小學音樂教師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培養具有多元文化視野的教師對未來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具有現實的社會意義。
[1]張藝.高師鋼琴即興伴奏課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04,(01):98-99.
[2]趙鋼.談談鋼琴即興伴奏的教學[J].音樂天地,2007,(06):41-43
[3]范元祝.論鋼琴即興伴奏教材體系的理論規范[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6):188-193.
[4]匡勇勝,高樂平,陳姝璇.高師鋼琴即興伴奏模式教程研究[J].音樂創作,2011,(05):153-155.